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雷

作品数:109 被引量:672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0篇关节
  • 68篇韧带
  • 53篇关节镜
  • 46篇交叉韧带
  • 33篇前交叉韧带
  • 32篇膝关节
  • 26篇手术
  • 22篇韧带重建
  • 19篇半月板
  • 17篇韧带损伤
  • 16篇镜检
  • 15篇十字韧带
  • 15篇胫骨
  • 15篇关节镜检
  • 15篇关节镜检查
  • 13篇外科
  • 13篇交叉韧带重建
  • 13篇后交叉韧带
  • 11篇前十字韧带
  • 10篇计算机导航

机构

  • 109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国家体育总局
  • 1篇武警北京总队...
  • 1篇北京创伤骨科...

作者

  • 109篇洪雷
  • 101篇冯华
  • 94篇张辉
  • 70篇王雪松
  • 49篇耿向苏
  • 36篇张晋
  • 27篇刘心
  • 17篇李旭
  • 16篇王满宜
  • 12篇沈杰威
  • 9篇宋关阳
  • 8篇荣国威
  • 7篇李岳
  • 7篇姜春岩
  • 5篇朱以明
  • 4篇吴关
  • 4篇蒋协远
  • 2篇张海龙
  • 2篇王予生
  • 2篇程晓光

传媒

  • 26篇中国运动医学...
  • 22篇中华骨科杂志
  • 8篇中华外科杂志
  • 7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2006年骨...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二届中华骨...
  • 2篇第四届中华骨...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武警医学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 1篇亚洲肩关节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七届《中华...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17篇2008
  • 9篇2007
  • 16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0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骨性合页与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的三维CT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在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矫正膝内翻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胫骨近端模型,并以此模拟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术,分析截骨矫正过程中合页轴的方向及内翻矫正程度与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标准矢状位前后方向相比,合页轴的方向指向前外侧方向会导致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加;同时较大内翻矫正角度也导致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加较多。结论:内侧撑开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与截骨矫正过程中合页轴的方向及内翻矫正程度密切相关。
张海龙冯华洪雷王雪松张辉张晋刘心薛喆
肩关节损伤外科治疗的系统临床研究及相关基础研究
姜春岩鲁谊朱以明冯华洪雷耿向苏王满宜荣国威黄强刘晓华龚晓峰
该项目是针对肩关节损伤的系统研究,属于临床医学外科学中的骨科领域。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肩关节骨折的治疗,包括:1)肱骨近端骨折外科治疗的临床与生物力学研究;2)人工肱骨头置换的临床与生物力学研究;3)应用联合腱...
关键词:
关键词:肩关节损伤外科治疗
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共有连续的857例患者在本院进行了ACL重建手术,其中有93例患者入选了本研究组。并介绍了手术时机的选择,分析了入选标准和手术技术的要求和手术后残端的转归,总结了保留残端对于移植物滑膜覆...
洪雷李旭张辉冯华
关键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
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胫骨隧道的规划及定位(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背景:常规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可改善关节的后向稳定性,但移植物与胫骨隧道口之间相互磨损,使移植物机械强度下降或隧道口扩大而导致后交叉韧带术后残存松弛。目的:利用基于术中透视的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胫骨隧道的合理规划及准确定位,探讨导航技术在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6-08/2007-03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对象: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患者15例均为复合韧带损伤,14例选用异体跟腱移植,1例选用自体骨一髌韧带中1/3一骨移植。方法:导航系统需要在胫骨及后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上分别安装追踪器,经过注册及校准后,导航系统识别并捕获上述追踪器主动发射的信号,实时计算确定胫骨近端的三维空间位置及与胫骨导向器的相对关系,并将后交叉韧带重建中所需要的虚拟胫骨隧道路径叠加至由术中"C"型臂X射线透视机所获得的胫骨近端X射线影像上。根据规划方案术中实时调整虚拟隧道的位置,正位影像隧道出口位于两侧髁间嵴中线偏外侧、关节面远侧1.5cm处,侧位影像上要求在保证胫骨近端后侧皮质完整的情况下、与胫骨平台关节线角度呈最大。主要观察指标:手术中透视时间和次数,术后标准正、侧位X射线片、三维CT及MRI评估胫骨隧道的出口位置、移植物与隧道的角度、隧道与胫骨后方皮质的贴合程度及隧道后壁的完整性。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获得手术成功,1例失败。手术中透视次数由2~15次减少至2~4次,透视时间缩短10~30min。无导航相关并发症出现。14例获得成功的病例隧道出口均位于后交叉韧带的解剖附丽区内,胫骨隧道与移植物夹角平均为123.3°;隧道与胫骨后方皮质贴合紧密,贴合距离均在2mm内。10例隧道后壁完整,4例轻度破裂但隧道整体完整性存在。结论
张晋冯华洪雷王雪松耿向苏张辉
关键词:透视导航后交叉韧带关节镜
全关节镜下膝关节后外复合体重建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介绍全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腘肌腱联合腘腓韧带重建或膝关节后外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rner,PLC)解剖重建的手术技术,探讨全关节镜下PLC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外不稳定的效果.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共完成全关节镜下后十字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PLC重建手术34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时平均年龄34.1岁(15~52岁);男32例,女2例;从受伤到手术平均10.7个月.所有病例均为陈旧性损伤,且均为复合韧带损伤.所有PCL损伤的病例都存在PLC损伤.合并前十字韧带损伤6例(17.6%),合并前十字韧带、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5.9%),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5例(14.7%).对膝关节PLC损伤进行分型,采用不同的重建技术进行治疗.对于A型旋转不稳定,采用全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腘肌腱联合腘腓韧带重建;对于C型后外不稳定,采用全关节镜下PLC解剖重建.结果 14例患者获得随访并进行二次关节镜检查,平均随访18.5个月(13~25个月).终末随访包括:膝关节查体、KT-1000测量、膝关节应力像和胫骨外旋稳定性.使用膝关节应力像测量胫骨后移程度,胫骨后移由术前平均15.56mm减少为术后5.16mm,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屈膝30°位胫骨外旋试验评估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对比患侧与健侧胫骨外旋的差值,由术前平均14.92°减小为术后-0.22°,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平均屈曲受限4.23°,无伸膝受限.结论 对于膝关节PLC损伤导致的不稳定,采用全关节镜下PLC重建的手术技术,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这种手术技术能够与PCL重建联合应用.
张辉冯华洪雷耿向苏张晋刘心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膝损伤韧带
膝关节后外复合体股骨附丽急性剥皮样损伤
2011年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外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rner,PLC)中腘肌腱和外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急性剥皮样撕脱损伤的临床发生率、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手术治疗的急性3度PLC损伤的48例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损伤类型、术前MR检查、麻醉下查体、术中关节镜发现和手术方法.结果 19例患者手术证实存在PLC股骨附丽点剥皮样损伤.损伤分为三种类型:单纯腘肌腱撕裂(1型,4例),腘肌腱合并外侧副韧带撕裂(2型,8例),复合撕裂(合并实质部撕裂和/或腓骨头撕脱骨折,3型,7例).19例患者中17例术前进行MR检查,13例(76%)证实股骨止点存在撕脱或者不连续表现,4例(24%)无明确撕裂表现.麻醉下查体:4例1型患者中,胫骨外旋均较对侧增大10°以上.15例2型及3型损伤中,其内翻不稳定情况:8例存在3度内翻不稳定,2例2度,1例1度及4例阴性;外旋不稳定检查:12例外旋较对侧增大10°以上,3例较对侧增大<10°.17例患者术前进行关节镜下膝关节外侧沟探查:16例(94%)患者外侧沟通过试验阳性且有急性撕脱表现.8例患者进行修复术,6例一期重建,4例进行修复和重建联合手术,1例因优先治疗同侧髌腱断裂而旷置二期重建.结论 我们推荐应用综合的诊断计划以提高剥皮样损伤临床鉴别率.关节镜下外侧沟检查对于剥皮样损伤敏感度较高.
张晋冯华张辉洪雷王雪松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膝损伤韧带
小切口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和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疗效对比研究
2022年
目的:比较小切口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和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8年8月,满足下列要求的患者入选本研究:(1)在我院行小切口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或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的A型后外旋转不稳定患者;(2)最少2年随访,并有麻醉下查体及二次关节镜探查结果。小切口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组为A组,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组为B组。评估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以及IKDC主观评分,拨号试验侧侧差值、应力像下胫骨后移以及外侧沟通过试验阳性率的组内和组间变化。结果:本研究A组患者40例,平均随访时间34.9±9.2个月,B组患者38例,平均随访33.7±3.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主客观评估指标均较术前获得了显著改善。组间比较显示,两组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以及IKDC主观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客观评估方面,拨号试验侧侧差值为A组2.8±2.9,B组2.4±2.6,应力像下胫骨后移A组4.4±3.4 mm,B组4.4±3.2 mm,无显著差异(P=0.988),外侧沟通过试验阳性率A组5.0%(2/40),B组2.6%(1/38),无显著性差异(P=0.964)。结论:小切口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和关节镜下腘肌腱重建术治疗A型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且二者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李岳洪雷王雪松李旭张志军郑峒张辉
关键词:膝关节
透视导航技术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工作原理及手术流程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介绍双平面透视导航技术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原理、术前规划方案、手术流程。方法:术前根据标准正、侧位X线片设计股骨、胫骨隧道的理想位置、角度。股骨采用四方格定位法,胫骨采用矢状位46±3%、正位65°~70°方案进行设计。术中C臂获得标准正侧位X线透视影像后输入计算机系统形成虚拟工作界面。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分别固定主动型红外线追踪器,称为“患者追踪器”。前交叉韧带胫骨及股骨导向器上另分别装配“工具追踪器”。经过注册及校准后,导航系统识别并捕获上述追踪器所发射的信号,经过计算确定膝关节与手术工具的空间位置与相互关系,实时跟踪手术工具的位置、方向并投射在上述工作界面上,作为隧道的虚拟路径,供术者实时调整,直至达到术前规划要求。最后将理想化的虚拟隧道转换为真实骨隧道,置入移植物并固定,实现导航目的。结果: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共完成导航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47例,全部获得成功。其中,单纯ACL损伤43例,合并MCL损伤4例。急性损伤18例,陈旧损伤29例。移植物均选择骨-髌韧带中1/3-骨,其中自体移植物36例,异体移植物11例。固定方式均为金属挤压螺钉。术后除3例于股骨侧追踪器固定钉孔处出现骨化现象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透视导航技术可以实现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骨隧道的术前、术中规划,保证隧道位置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冯华张辉洪雷耿向苏王雪松
关键词:透视导航前交叉韧带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撕裂合并外侧半月板后角根部损伤导致膝关节高度前外旋转不稳定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撕裂伴有或不伴外侧半月板后角根部(later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LMPR)损伤对膝关节前外旋转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连续收治的ACL撕裂并接受韧带重建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关节镜探查结果将全部病例分为两组,研究组纳入ACL撕裂合并LMPR损伤病例(ACL+LMPR组),对照组纳入单纯ACL撕裂病例(ACL组)。研究组根据术前核磁中半月板股骨韧带(meniscofemoral ligament,MFL)信号是否消失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损伤者纳入MFL-亚组,完整者纳入MFL+亚组。比较组间人口学数据、病史资料及膝关节稳定性差异,膝关节稳定性评估包括:Lachman试验、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以及胫骨前移。结果:LMPR合并损伤率在伤后时间超过6周后显著上升(P=0.048)。与单纯ACL撕裂患者相比,ACL撕裂合并LMPR损伤患者的高度轴移阳性率显著升高(P<0.001),胫骨前移显著增加(P=0.001)。MFL损伤与否对膝关节稳定性无进一步影响。结论:对于ACL撕裂同时合并LMPR损伤的患者,其膝关节动态及静态前外旋转稳定性均进一步下降。
郑峒李旭洪雷张辉宋关阳李岳张志军冯华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稳定性
导航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与关节镜下重建手术骨隧道位置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将计算机辅助手术技术(导航系统)应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分组测量导航手术和同期进行的传统关节镜下手术中股骨和胫骨隧道位置,通过数据分析比较评估导航系统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导航下完成47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选取其中连续进行的40例导航手术作为研究组,再选取40例同期连续进行的传统关节镜手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后的股骨和胫骨隧道关节内口位置进行比较测量。胫骨隧道位置的测量采用Klos推荐的方法进行测定,股骨隧道按照Amis法进行测量。结果:导航手术组胫骨隧道关节内出口位置平均值45.35%(标准差3.827%,范围37%~53%),传统关节镜手术组胫骨隧道关节内出口位置平均值41.05%(标准差6.008%,范围25%~54%),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手术组标准差小于关节镜手术组。导航手术组股骨隧道关节内入口位置平均值62.25%(标准差5.610%,范围52%~73%),传统关节镜手术组股骨隧道关节内入口位置平均值56.62%(标准差7.316%,范围46%~77%),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手术组标准差小于关节镜手术组。结论:导航系统应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与传统关节镜下重建手术相比,股骨和胫骨的隧道位置均明显偏后,更接近前交叉韧带的解剖位置,导航手术组的可重复性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
王雪松冯华洪雷张辉耿向苏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