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梅
- 作品数:20 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技计划项目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冠脉病变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内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连续入院的非糖尿病AMI患者且行冠脉造影者160例。以入院第一次随机血糖水平分为小于7.8mmol/L组,1.8mmol/L-11.1mmol/L组,对比两组冠脉病变特点及六个月心脏事件危险发生率。结果:人院时血糖水平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高血糖组三支病变及双支病变明显多于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六个月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也高于正常血糖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也可以作为一个预测冠脉病变,尤其是远期心脏事件危险的指标,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指导。
- 朱洁莹魏雪梅常超信栓力
- 关键词:血糖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预后
- 冠心病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变化,探讨Apelin与CHD病变程度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ACS组,选择门诊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及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82例作为稳定型CHD组,健康体检者108例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人群血浆Apelin含量。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B型利钠尿肽(BNP)作为检测指标。结果 CHD各组Apelin浓度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低于稳定型CHD组Apel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Apelin浓度与CTNⅠ及BNP呈负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FBG)、血脂及肾功能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HD患者Apelin水平与心肌受损程度及心功能具有相关性,提示其可能作为评价CHD患者预后的一种生化指标。
- 李丽英王伟魏雪梅朱洁莹张世勤赵瑞芳
- 关键词:APELIN冠心病发病机制
- OCT应用于伴有IR的兔颈总动脉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伴有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兔颈动脉斑块特征的价值。方法选取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6只,随机抽取6只白兔作为对照组,剩余20只白兔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高脂喂养,观察组给予颈总动脉内膜损伤术以及高脂喂养,采用OCT观察各组颈总动脉中膜厚度、内膜厚度和斑块厚度,同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检测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结果病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斑块厚度为(520.00±112.20)μ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检测与病理显示斑块个数及性质吻合;观察组、对照组OCT与病理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和斑块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A-IR为(70.33±2.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OMA-IR与斑块厚度呈正相关(r=0.751,P<0.05)。结论 OCT在评价兔颈总动脉斑块性质及厚度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HOMA-IR与斑块厚度有关。
- 许振坤原涛高丽华卢素彩王献忠魏雪梅李延民张利峰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颈动脉斑块
- 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无狭窄和CSF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流情况和内皮功能,并通过对血浆中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进行测定,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吸烟率为18%,慢血流组为3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13.5.±0.9)%、(2.2±0.8)mg/L,慢血流组为(12.8±0.5)%、(1.4±0.5)mg/L,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组血浆NO[(35.2±11.5)μmol/L]、ET-1[(17.4±3.6)ng/L]与对照组[NO(48.3±13.2)μmol/L、ET-1(15.1±2.4)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SF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吸烟(OR=5.469,P=0.000)、RDW(OR=1.623,P=0.012)、hs-CRP(OR=2.584,P=0.000)、NO(OR=1.437,P=0.000)以及ET-1(OR=1.646,P值=0.000)。结论吸烟、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在CS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而血管内皮功能与CSF的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系。
- 郝亚逢李远刘俊法李杨魏雪梅王献忠靳文军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
- 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硝酸甘油和肝素.一般用量硝酸甘油5~10 mg,肝素5000 U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 ml中静滴.硝酸甘油用量开始时15μg/min,以后每3~5 min增加5~10μg/min,持续点滴,至症状得到控制.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1.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1<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发生缺血事件低于对照组(P=0.0284,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益气活血的中药有助于防治缺血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朱洁莹魏雪梅常超信栓力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益气活血法
- 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AMI患者PCI后血小板聚集率及hs-CRP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2例。两组PCI后行氯吡格雷维持治疗,对照组剂量为75 mg/d、观察组剂量为150 mg/d,持续治疗2周。2周后,两组均采用75 mg/d维持剂量继续治疗。比较两组PCI前、PCI后2周血小板聚集率、hs-CRP水平以及两组的预后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PCI后2周,两组血小板聚集率、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降低效果更明显(P均<0.05)。两组预后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倍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可降低AMI患者PCI后血小板聚集率及hs-CRP水平,进而减少术后血栓等发生,有利于预后。
- 魏雪梅朱庆华张军英王献忠谷世奎李杨
- 关键词:氯吡格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质
- 何首乌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核转录因子-κB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通过复制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模型,研究何首乌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和普罗布考组各6只。4组均给予0.15%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同时,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0.3mL/d,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何首乌总苷150、25mg/(kg.d)(0.3mL/d),普罗布考组给予普罗布考0.3mL/d(与高脂饲料的质量比为1∶100)。饲养16周后进行指标检测。观察比较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部位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何首乌总苷高、低剂量组和普罗布考组均可明显下调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NF-κB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何首乌总苷通过影响NF-κB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胶原纤维降解,从而稳定斑块,预防斑块的破裂,避免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 魏雪梅李丽英朱洁莹靳文军张海军王献忠刘苏颖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载脂蛋白E类基因缺失何首乌
- 何首乌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魏雪梅李丽英靳文军张海军王献忠
- 关键词:何首乌总苷MMP-9蛋白
- 何首乌总苷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09年
- 魏雪梅李丽英靳文军张海军王献忠刘苏颖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胶原何首乌总苷载脂蛋白E基因
- 替格瑞洛在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6
- 2015年
-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PCI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均符合氯吡格雷抵抗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于PCI术前加服替格瑞洛180 mg,术后以90 mg/次维持,2次/d。对照组术前加服氯吡格雷负荷剂量600 mg,术后以高剂量(150 mg/次)维持,1次/d。分别于PCI术前及PCI术后2 h、24 h、7 d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术后监测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前及PCI术后2 h、24 h、7 d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9.70%±7.25%、52.19%±7.71%、48.65%±7.81%、43.38%±8.29%;对照组分别为58.03%±5.62%、56.24%±6.03%、55.67%±3.15%、53.93%±5.31%;两组不同时点血小板聚集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分别为80.56%、46.86%,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术后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呼吸困难7例,腹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2%;对照组发生呼吸困难2例(6.25%),停药后均好转;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MACCE发生率为5.56%(2/36),对照组为34.37%(11/32),两组相比,P<0.05。结论替格瑞洛用于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更好,可减少术后MACCE的发生,其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
- 魏雪梅朱庆华谷世奎张军英李杨
-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