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玉国

作品数:48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5篇动脉
  • 39篇主动脉
  • 25篇腔内
  • 23篇腔内修复
  • 20篇修复术
  • 20篇腔内修复术
  • 15篇覆膜支架
  • 14篇腹主动脉
  • 12篇主动脉瘤
  • 11篇腹主动脉瘤
  • 9篇主动脉夹层
  • 9篇夹层
  • 8篇介入
  • 7篇心脏
  • 7篇血管
  • 7篇介入治疗
  • 6篇肾动脉
  • 6篇先天
  • 6篇先天性
  • 6篇瘤腔

机构

  • 4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8篇薛玉国
  • 44篇黄连军
  • 37篇郭曦
  • 36篇黄小勇
  • 31篇李铁铮
  • 30篇刘光锐
  • 25篇韩晓峰
  • 19篇蒲俊舟
  • 16篇李彭
  • 15篇吴文辉
  • 7篇濮欣
  • 4篇彭明亮
  • 4篇曾庆龙
  • 3篇许尚栋
  • 2篇张东凤
  • 2篇周西
  • 2篇宋现涛
  • 2篇周渊
  • 2篇张闽
  • 2篇董继伟

传媒

  • 18篇心肺血管病杂...
  • 6篇中华胸心血管...
  • 6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第八届北京五...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1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动脉缩窄合并症及主动脉缩窄外科术后并发症的介入治疗策略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CoA)合并症及CoA外科术后并发症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6例Co A合并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或CoA外科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男5例,女1例;年龄44~56(50.3±5.01)岁。患者术前均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根据患者主动脉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4例患者(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穿通性溃疡,1例外科术后缩窄复发合并假性动脉瘤),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1例患者Co A外科术后吻合处假性动脉瘤形成采用TEVAR,并对外科姑息的缩窄进行栓塞;1例CoA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外科先行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再对缩窄处进行封堵。结果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0~60个月,无主动脉相关死亡和再次介入或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结论解剖条件合适的Co A合并症或Co A外科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可首先尝试TEVAR治疗。解剖条件不合适的Co A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行复合手术。此类患者应根据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及介入器材。
吴文辉黄连军薛玉国蒲俊舟黄小勇濮欣刘光锐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合并症心血管外科手术介入治疗
外伤致主动脉弓降部假性动脉瘤1例被引量:1
2013年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车祸致胸部外伤1 d"于2012年8月3日收入院。患者因车祸当时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意识恢复后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及腹胀。行主动脉CTA示:主动脉弓降部假性动脉瘤。诊断:主动脉弓降部假性动脉瘤,胸部外伤;创伤性湿肺;多发肋骨骨折。
刘小希李海洋李滨薛玉国张宏家
关键词:外伤
iFlow软件在B型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iFlow软件在B型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39例因B型主动脉夹层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在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时,应用iFlow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而得到彩色编码血流图的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真、假腔造影剂的达峰时间,分析达峰时间与测量点距离的相关性。结果3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后前位上无法区分真、假腔而予以排除;余37例患者均成功行iFlow重建,其中男30例、女7例。真腔4个测量点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腔4个测量点达峰时间分别为(3.4±1.3)、(3.8±1.4)、(4.0±1.4)、(4.5±1.3)s,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0,P〈0.05)。真腔、假腔达峰时间随着降主动脉测量点距离的增加而均呈增加趋势(r2=0.034、0.075,均P〈0.05)。真腔总体达峰时间为(2.9±0.8)s,假腔为(3.9±1.4)s,假腔血流速度慢于真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Flow对于计算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血流速度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可用于评估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是主动脉夹层影像诊断评估的一种新方法。
刘光锐郭曦吴文辉黄小勇李铁铮韩晓峰薛玉国濮欣蒲俊舟黄连军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近肾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肾动脉烟囱技术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近肾腹主动脉瘤(JAA)腔内修复术(EVAR)中肾动脉烟囱技术的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对24例JAA采用EVAR治疗,年龄范围58 ~ 81岁,平均(70. 9 ± 8. 6)岁,其中男性23例;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1例,冠心 病9例。瘤 颈 长 度 范 围1. 7 ~ 10. 5mm,平 均(6. 0 ± 4. 3)mm,因瘤颈锚定距离不适于标准的腔内修复方案,而行肾动脉烟囱支架置入术,以延长瘤颈长度使之符合EVAR要求,同时有效保护肾动脉,然后再完成标准EVAR操作。结果24例手术全部获成功,成功率100%。24例患者使用31枚肾动脉支架,其中左侧肾动脉烟囱术22例,右侧肾动脉烟囱术1例,双肾烟囱1例。结果:20例患者AAA瘤腔隔绝良好,4例因存在近端1型内漏而置入Cuff支架,共5枚;所有患者肾动脉血流良好。随访2 ~ 26个月,平均13. 3个 月,无死亡病例,肾动脉烟囱支架通畅,3例近端少量1型内漏术,随访瘤体无增大,1例肱动脉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转外科修复;1例股动脉夹层形成,随访观察中。术前与术后1月肌酐值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肾动脉烟囱技术治疗近JAA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率及病死率较低,是传统EVAR技术的有效补充。
刘光锐郭曦吴文辉黄小勇李铁铮韩晓峰薛玉国蒲俊舟濮欣黄连军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
两段式覆膜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在本中心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61例TBAD患者的临床影像及术后随访资料。适应证:①胸降主动脉段主动脉弯曲变形;②胸降主动脉存在多发破口;③主动脉远端锚定区真腔因假腔挤压而过细。结果:应用两段式覆膜支架TEVAR术治疗的TBAD共61例。术后平均随访(23. 6 ± 7. 4)个月,围手术期死亡1例(1. 6%),支架远端新发破口1例(1. 6%) ,支架远端贴壁不良3例(4. 9%) ,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率91. 8%(55 /61),其中支架段假腔完全消失率41. 8%(23 /55),主动脉完全重塑率7. 3%(4 /55)。结论:采用两段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实现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远端锚定区的精确选择,近中期疗效安全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远期随访。
彭明亮黄小勇吴文辉薛玉国韩晓峰曾庆龙蒲俊舟刘浩宁一黄连军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
腹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并发症及治疗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疗效,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腹主动脉病变患者224例,其中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205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腹主动脉瘤破裂4例,腹主动脉穿通性溃疡4例,孤立性腹主动脉夹层2例,腹主动脉腔内修复(EVAR)术后二次介入治疗4例;男性206例,女性18例;年龄36~90岁,平均(69.0±9.2)岁。患者出院前,术后1、6、12个月及每年行主动脉CTA检查。统计不同时间段的并发症,计算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术中无死亡,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率分别为0.9%(2/224)和10.3%(23/224)。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13例、支架移位2例,瘤颈医源性夹层1例,脊髓缺血1例,入路血管损伤2例,外周血管血栓形成3例,严重低血红蛋白血症1例。随访12~48个月,随访期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率分别为8.9%(20/224)和4.5%(10/224)。随访期间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4例、间歇性跛行3例、外周血管血栓形成或闭塞2例及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复发1例。结论:采用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可靠,但严重并发症不客忽视。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精确测量及术中细致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此外,应重视术后定期复查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
薛玉国吴文辉郭曦李铁铮刘光锐蒲俊舟韩晓峰黄连军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并发症
同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与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伴近肾动脉再破口15例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评价同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与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伴近肾动脉较大再破口的中期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共对1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行同期TEVAR与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5~67岁,平均(48.93±6.42)岁。术前完善胸主动脉CTA检查。局部麻醉联合静脉强化麻醉下行经股动脉置管TEVAR术,隔绝近端原发破口,同期行肾动脉覆膜支架移植术隔绝近肾动脉水平较大再破口。收集分析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出院后随访1~3年,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15例共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18枚,支架近端直径28~42 mm,远端直径24~42 mm,长度150~230 mm;植入肾动脉覆膜支架15枚(右肾动脉9例,左肾动脉6例),支架直径5~8 mm,长度2.5~5 mm,其中3例予球囊后扩张。术前平均血清肌酐值为(82.41±12.32)mmol/L,术后12个月为(75.88±11.36)mmol/L。随访显示3例假腔完全重塑吸收,5例完全血栓化,7例部分血栓化,肾动脉覆膜支架通畅率100%。结论同期TEVAR与肾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B型AD伴近肾动脉较大再破口患者安全有效,部分患者可达到一期治愈。
刘光锐郭曦李铁铮韩晓峰薛玉国黄连军
关键词:肾动脉覆膜支架
使用VIABAHN支架于开窗型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报道
2014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7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伴腹胀,于当地医院就诊,行 B 超检查提示腹主动脉瘤形成,遂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介入诊疗科就诊。既往高血压20年,控制良好;肝炎病史40年。患者入院后查体血压150/90 mmHg (1 mmHg =0.133 kPa),心率18次/分。
李彭郭曦黄小勇李铁铮刘光锐薛玉国蒲俊舟黄连军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形成支架植入术窗型医院就诊下腹部疼痛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在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应用于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IIAAs)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1年8月至2016年7月,共7例男性患者,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9±10.5)岁,因IIAAs接受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其中单侧病变3例;双侧病变4例,4例合并髂内动脉瘤。6例患者使用Microport Aegis-B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1例使用Powerlink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远端共使用9枚髂动脉延长支架。1例患者行髂内动脉预栓塞以避免II型内漏。术后分别于1、6、12个月及以后每年一次行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一体式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一体式支架主体近端直径为24~26 mm,长度为80~90 mm。6例患者单侧髂内动脉开口覆盖,1例患者双侧髂内动脉开口覆盖,无盆腔及臀肌缺血发生,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32.5±19)个月(12~70个月)。患者随访期内无支架移位,无支架相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例随访内发现轻度II型内漏。结论: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IIAAs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特别是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或双侧受累的患者有其独到特殊的应用优势。
吴文辉蒲俊舟薛玉国黄小勇郭曦李铁铮刘光锐韩晓峰黄连军
关键词:孤立性髂动脉瘤介入治疗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腔内修复术的临床与影像学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经验,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7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统计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测量、腔内修复术方法及随访治疗效果。全部病例随访采用CT血管成像,分别于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后每年一次随访。结果:1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平均为(90±18)min,平均出血量为(35±11)ml;2近段锚定区平均长度为(14±4)mm,近段支架扩大率为(12.2±5.6)%;3627例患者共植入683枚覆膜支架;4627例患者有6例死亡,总生存率为99%;5坚持随访的443例(占70.7%)患者支架段假腔血栓化率为86.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9例(占4.3%)患者进行了二次腔内修复术,2例(占0.5%)开放手术治疗。结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是微创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亚急性期、无合并症简单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及主动脉穿通性溃疡预后效果最好。规律的随访是必要的,当需要时可进行二次腔内修复治疗。
董继伟殷鹏宇黄小勇黄连军彭明亮郭曦李彭薛玉国刘光锐曾庆龙
关键词:主动脉壁间血肿影像学评价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