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红晓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肝炎病毒
  • 5篇病毒
  • 4篇乙型肝炎
  • 4篇慢性
  • 3篇阻断
  • 3篇细胞
  • 3篇母婴
  • 3篇母婴阻断
  • 3篇干扰素
  • 2篇毒性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细胞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慢性乙型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机构

  • 8篇北京地坛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济南市传染病...

作者

  • 11篇郝红晓
  • 11篇李明慧
  • 11篇谢尧
  • 6篇张璐
  • 5篇路遥
  • 4篇张艳丽
  • 3篇宋淑静
  • 3篇成军
  • 3篇胡玉红
  • 3篇吴云忠
  • 3篇吴淑玲
  • 3篇刘顺爱
  • 3篇刘凤
  • 3篇易为
  • 3篇胡蕾苹
  • 2篇梁晓峰
  • 2篇华文浩
  • 2篇张禄雪
  • 2篇申戈
  • 2篇刘颖

传媒

  • 9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不同时期静脉血HBsAg含量对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预测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HBV慢性感染孕妇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期静脉血HBsAg含量变化对It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以HBsAg、HBeAg双阳性、血清HBVDNA含量≥10^5拷贝/ml慢性HBV感染孕妇所娩新生儿150例为研究对象,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并按0、1和6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10~20μg。分别于新生儿出生时、生后1个月、生后7个月采取静脉血检测HBV血清学指标,分析新生儿不同时期静脉血HBsAg含量对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预测。结果共有11例新生儿发生HBV母婴阻断失败。新生儿出生时、生后1个月、生后7个月HBsAg阳性率分别为41.26%、10.49%、7.69%,HBeAg阳性率分别为97.90%、65.75%、13.29%。以出生时I-IBsAg≥O.05和HBsAg≥1IU/ml预测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18.64%和70%;生后1个月HBsAg〉~O.05和HBsAg≥1IU/ml的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3.33%和100%。结论出生时静脉血HBsAg含量≥1IU/ml时应高度怀疑HBV母婴传播的失败。生后1个月HBsAg≥1IU/ml对母婴传播阻断失败有高度的预测价值,如何提高出生时和生后1个月静脉血HBsAg阳性新生儿的HBV感染阻断率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易为李明慧胡玉红刘凤张艳丽刘雪净郝红晓宋淑静刘颖李杏红孙继云刘敏成军谢尧
关键词:乙型疾病传播肝炎病毒乙型
干扰素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的适应性进化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titis B,CHB)患者干扰素-α(IFN-α)治疗早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适应性进化。方法对16例进入免疫清除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IFN-α抗病毒治疗,治疗12周有6例取得完全病毒学应答,3例部分病毒学应答,7例无应答。分别采集治疗前和治疗12周的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后扩增HBV全基因组,进行分子克隆后测序,对病毒基因组4个开放读码框进行适应性进化分析,并研究适应性进化与IFN-α抗病毒效果的关系。结果用最大似然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HBV基因组的正选择位点,一共检测到28个密码子位点。治疗前无应答组检测到的正选择位点(16个)多于完全应答组(9个)和部分应答组(8个),治疗12周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正选择位点数量减少。对检测到的正选择位点进行抗原表位定位,发现28个正选择位点中有18个位于已知的抗原表位区。治疗后新出现的正选择位点S-ORF188位密码子位点、P-ORF 213位密码子位点以及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治疗12周都未消失的正选择位点X-ORF144位密码子位点突变可能与干扰素应答不良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各个基因都存在适应性进化,且检测到的正选择位点大部分位于免疫表位区。HBV基因组的正选择作用可能与氨基酸突变病毒逃逸宿主免疫应答有关,SORF188位密码子位点、P-ORF213位密码子位点以及X-ORF 144位密码子突变可能与干扰素-α治疗早期应答不佳相关。
任玉莲张璐路遥申戈吴淑玲常敏刘如玉胡蕾苹郝红晓吴云忠谢尧李明慧
关键词:干扰素-Α适应性进化
PBL教学模式在病毒性肝炎教学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随着PBL教学理念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其在临床医疗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PBL教学模式渗透至病毒性肝炎中是一次临床教学的新型模式探索,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把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在病毒性肝炎教学中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科研创新的能力.
李明慧李真真张璐路遥郝红晓谢尧
关键词:肝炎病毒教学
高HBV载量女性孕中期使用替诺福韦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3
2022年
探讨高HBV(Hepaitis B virus,HBV)载量孕妇妊娠中期使用替诺福韦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以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期间在北京地坛医院待产及分娩慢性HBV感染女性及所生婴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亲HBV载量分为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组(199例)、低病毒载量组(<2×105 IU/mL但高于检测下限,596例)及高病毒载量组(≥2×105 IU/mL,298例)。按规范化HBV母婴阻断流程高病毒载量组孕24周加用替诺福韦抗病毒,分娩后停药;所有婴儿出生后接受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预防。收集产妇孕期病毒学指标和临床生化指标、孕期并发症信息及分娩相关信息;婴儿出生后及7月龄时HBsAg、HBV DNA。三组产妇年龄、基线HBV DNA水平及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43,P=0.001;H=892.660,P=0.00;H=632.044,P=0.01);高病毒载量组产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 4.33(3.48,5.0)IgIU/mL显著低于用药前HBV DNA8.23(7.98,8.23)Ig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月龄时高病毒载量组2名(0.67%)婴儿发生HBV感染,低病毒载量组(0%)及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组(0%)无婴儿感染,三组间阻断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高病毒载量组用药后肌酐(CREA)升高(P=0.00)。三组孕妇分娩前ALT、TBIL、肌酐、孕期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婴儿先天畸形率、早产率、胎龄、低体重儿比率和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BV载量女性于孕中期使用替诺福韦可降低HBV母婴传播且安全性良好。
郝红晓杨柳林妍洁毕潇月邓雯蒋婷婷孙芳芳路遥张璐李明慧李明慧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母婴阻断替诺福韦
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PR联合DAA再治疗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应答率(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的方案.通过PR联合DAA和足疗程来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SVR.方法 回顾17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所采用的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以SVR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再治疗的SVR率,讨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采用的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17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均完成全程PR联合DAA24周治疗和观察,17例患者均获得快速病毒性应答(RVR)和SVR,再治疗后SVR率可达100.00%.无论是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复发患者再治疗及无应答患者再治疗SVR率均为100.00%.PR联合DAA24周治疗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采用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疗效可以获得SVR,同时缩短治疗时间.PR联合DAA再治疗是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持续病毒应答率的重要措施.
路遥郝红晓申戈吴淑玲刘如玉胡蕾苹常敏曹卫华王星月冉崇平齐天林吴云忠杨民张璐李明慧谢尧徐道振
关键词:丙型肝炎慢性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DAA
急性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active phase,IA)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频数及功能的差异.方法 入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活动期患者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在慢乙肝免疫活动期、急乙肝肝炎期和急乙肝恢复期检测其外周血NK细胞、CD56dim NK细胞、CD56bright NK细胞、IFNAR2+ NK细胞、NKp46high NK细胞和NKp46dim NK细胞频数以及NK细胞表面功能分子IFNAR2、NKp46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ALT、HBV DNA以及HBV markers相关性.结果 在IA和AHB两组间,AHB组NK细胞总频数、NKp46dim NK细胞频数显著低于IA组,但AHB组NKp46high NK细胞频数高于IA组.对于20例急乙肝恢复的患者,恢复期NK细胞和NKp46dim NK细胞频数显著高于急性炎症期,NKp46high NK细胞频数显著低于急性炎症期,而在急乙肝恢复前后CD56bright NK细胞频数和IFNAR2MFI、NKp46MFI水平在急乙肝恢复后有下降趋势,CD56dim NK、IFNAR2+ NK和NKp46+ NK细胞频数则呈上升趋势.在AHB组,HBV DNA与ALT呈正相关,而在急乙肝恢复前后:△HBV DNA和△ALT、△NK/LY(%)呈正相关;△ALT与△NKp46high NK频数、△NKp46MFI、△IFNAR2MFI呈正相关.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动期,外周血NK细胞活性弱,而急性乙型肝炎中NK细胞在清除病毒,介导肝组织炎症损伤中发挥主导作用.
曹卫华吴淑玲冉崇平齐天林王星月屈晓晶张丹张璐路遥郝红晓常敏胡蕾苹刘如玉吴云忠杨民华文浩刘顺爱李明慧谢尧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肝炎乙型慢性急性乙型肝炎肝炎病毒乙型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前后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慢乙肝干扰素α(IFNα)治疗前后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变化及其与病毒学、生化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30例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IFNα治疗前和治疗12周时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C和pDC的频数及CD86表达水平。根据IFNα治疗后生化学指标和病毒学指标变化,把患者分为ALT复常组、ALT未复常组及病毒学应答组、病毒学无应答组,分析IFNα治疗前后不同组DC变化。结果(1)IFNα治疗12周时ALT复常组pDC频率(0.25%±0.14%)较基线(0.18%±0.09%)升高(P=0.023),ALT未复常组mDC频率(0.58%±0.34%)及表面CD86阳性率(61.80%±22.52%)则较基线(分别为0.88%±0.51%,79.92%±25.94%)下降(P=0.025;P=0.036)。(2)IFNα治疗12周时病毒学应答组pDC表面CD86阳性率(46.86±12.22%)较基线(29.42±15.16%)升高(P=0.002),病毒学无应答组的mDC频率(0.51%±0.22%)及表面CD86阳性率(59.63%±22.94%)则较基线(分别为0.94%±0.58%,80.11%±29.34%)下降(P=0.006;P=0.049)。结论慢乙肝干扰素α治疗后,生化和病毒应答与pDC频率和功能增强相关,而mDC频率及功能的降低与IFN治疗后无生化和病毒应答相关。
张艳丽刘凤李明慧郝红晓邓敏成军刘顺爱谢尧
关键词:树突细胞干扰素Α
新生儿静脉血与脐带血及孕妇静脉血HBV病原学标记物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与静脉血HBV标志物状况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以及与孕妇HBV感染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以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 ×105拷贝/ml孕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孕妇分娩前采集静脉血,新生儿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前采集静脉血.在清洁和去除脐带表面污染血液,并用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采集脐带血.HBsAg、抗HBs、HBeAg、抗HBe采用雅培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美国雅培公司试剂,Abbott Architac i2000)检测,HBV DNA含量经COBAS TagMan HBV DNA定量检测仪检测.结果 共入组孕妇383例及所生新生儿,静脉血和脐带血HBs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2%和63.9%,HBe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2%和83.5%,HB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0%和59.4%,静脉血和脐带血之间均有一致性.静脉血和脐带血间HBsAg、HBeAg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766、0.857、0.692,P<0.000).新生儿静脉血和脐带血的HBeAg含量与孕妇的HBeAg含量具有相关性(r=0.362,P=0.000;r=0.352,P=0.000),而静脉血和脐带血的HBsAg含量与孕妇血清的HBsAg含量无相关性(r=0.023,P=0.785;r=0.04,P=0.604).结论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和静脉血HBV标志物状态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以脐带血的HBV标志物反映新生儿静脉血HBV标志物.
易为张禄雪胡玉红李明慧郝红晓王士俊姜秀娟张书凤宋淑静谢尧梁晓峰
关键词:胎血
母亲不同HBV感染状态所生新生儿树突状细胞亚群及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mDC、pDC频数及表面分子表达,以及母亲不同HBV感染状态对新生儿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集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感染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感染母亲以及HBV感染标志物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脐带血、健康成人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C的频数及其CD86的表达、pDC的频数及其CD80、CD83、CD86表达、并采用FlowJo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分别采集HBsAg阳性/HBeAg阳性、HBsAg阳性/HBeAg阴性和HBV感染标志物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脐带血14、12和13例,健康成人外周血7例。新生儿mDC频数(0.29±0.16)及其CD86阳性率(10.72±10.01)显著低于成年人(分别是0.81±0.17和32.13±7.46),(t=-7.86,P=0.00和t:-5.36,P=0.00);新生儿pDC频数(0.15±0.07)以及pDC表面CD86/CD83阳性率(31.61±12.81,42.66±20.83)显著低于成年人(0.30±0.07;74.96±9.78;82.00±6.94),(t=-5.43,P=0.00;t=-8.49,P=0.00;t=-4.90,P=0。00)。结论新生儿脐带血mDC、pDC频数以及表面功能分子表达低于成人外周血,HBeAg可能降低生新生儿mDC表面CD86的表达。
郝红晓张艳丽李明慧张禄雪易为胡玉红伊诺成军刘顺爱谢尧
关键词:树突细胞分子诊断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长期效果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长期效果,探讨HBsAg阳性孕妇生产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访和收集于2004--2006年在北京地坛医院出生的HBsAg阳性母亲所生,并在出生时进行200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和经过乙肝疫苗10μg,0、1和6个月的完整免疫接种程序的儿童静脉血,采用Abbott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其HBsAg、抗-HBs抗体、抗-HBc抗体,分析母婴阻断和乙肝疫苗接种的长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收集和调查306名儿童年龄3—6(4.84)岁,其母亲生产时HBeAg阳性198人,HBeAg阴性92人。10(3.27%)名儿童发生慢性HBV感染。除慢性HBV感染者外,其余296名儿童,20.27%抗-HBs〈10mlU/ml;44.26%抗-HBs≥10—100mlU/ml;27.03%抗-HBs≥100~1000mlU/ml和8.45%抗-HBs≥1000mlU/m,抗-HBs保护率为79.73%(236/296)。抗-HBc阳性率为7.43%(22/296)。10例感染儿童的母亲生产时HBeAg均为阳性,HBVDNA均在10。拷贝/ml以上,其中8例超过10^8拷贝/ml。结论在进行乙肝疫苗加HBIG注射的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下,HBV母婴阻断失败和慢性H13V感染发生在HBeAg阳性和高病毒载量产妇所生婴儿,在有效阻断后仍需进行抗HBs监测并加强免疫接种。
张艳丽李明慧刘凤郝红晓张洁刘颖宋淑静华文浩刘敏谢尧梁晓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