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志明

作品数:51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直肠
  • 17篇肿瘤
  • 13篇手术
  • 13篇肠癌
  • 12篇细胞
  • 11篇直肠癌
  • 11篇肠肿瘤
  • 10篇直肠肿瘤
  • 10篇切除
  • 10篇结直肠
  • 8篇术后
  • 7篇结直肠癌
  • 6篇外科
  • 5篇上皮
  • 5篇切除术
  • 5篇系膜
  • 5篇结直肠肿瘤
  • 5篇间质
  • 4篇直肠系膜
  • 4篇全切

机构

  • 3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51篇金志明
  • 19篇尹路
  • 14篇林谋斌
  • 10篇倪俊声
  • 9篇王天翔
  • 7篇陈伟国
  • 6篇薛利军
  • 6篇朱庆超
  • 4篇汪昱
  • 4篇彭佳远
  • 4篇朱正纲
  • 4篇朱上林
  • 4篇袁建明
  • 4篇潘宏
  • 4篇郑起
  • 4篇韩晓东
  • 4篇丁文龙
  • 3篇刘涛
  • 3篇张贵阳
  • 3篇龚笑勇

传媒

  • 7篇中国实用外科...
  • 7篇中国现代普通...
  • 6篇外科理论与实...
  • 5篇国际肿瘤学杂...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康复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1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刺激因子对人肝癌细胞EGFR/D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检测肝刺激因子 (HSS)对人肝癌细胞EGFR/D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双参数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肝癌细胞EGFR/DNA的表达。结果HSS下调肝癌细胞DNA表达 ,随时间延长下调程度逐渐增加 ,至 2 4h时DNA表达显著下降(P <0 .0 5 ) ;HSS迅速下调EGFR表达 ,作用 12h即呈现显著差异 (P <0 .0 5 )。
王天翔金志明袁建明朱上林
关键词:EGFRDNA表达肝刺激因子调肝肝癌细胞生长免疫荧光技术
手术治疗直肠阴道瘘39例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分析直肠阴道瘘的致病因素,总结直肠阴道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2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39例直肠阴道瘘的病因及治疗情况。结果39例病人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其中37例治愈,2例因癌症晚期死亡,随访3个月至5年未见复发。结论直肠阴道瘘原因复杂,要根据原发疾病、瘘管位置高低、瘘管直径粗细等具体情况来选择最佳术式,并把握好手术时机。对复发性直肠阴道瘘采用带血管蒂的全层肠片以及直肠推进瓣技术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此外术中应仔细操作,以预防及减少医源性直肠阴道瘘的发生。
薛利军尹路林谋斌赵任金志明李亚芬侍庆陈伟国彭承宏
关键词:直肠阴道瘘
TGF-β1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对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描述,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总结,说明目前对两者关系研究的进展及热点,并探讨存在的问题。
吴海生金志明郑起
关键词:TGF-Β1原发性肝细胞癌
结肠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目前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手段以手术、放化疗为主。而靶向治疗虽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CRC的病死率并没有明显降低,因此亟需新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研究发现,肿瘤免疫逃避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与传统治疗手段比较,免疫检查点治疗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出长久的较好疗效及耐受。在dMMR-MSI-H结直肠癌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派姆单抗、纳武单抗)已经取得令人欣喜的疗效,这表明了免疫治疗在dMMR-MSI-H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巨大的前景。在pMMR-MSI-L结直肠癌患者相关的免疫治疗进展方面,讨论了针对不同免疫微环境所使用的新型治疗方案。这些可以与现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互补,更好地治疗异质性肿瘤患者。除此之外,由于肿瘤的异质性,相同的免疫治疗方案在不同结直肠癌患者中表现出的疗效具有明显的差异。通过生物学标志物可以区分出结肠癌患者的亚型,根据不同的亚型采用更具针对性的免疫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丁呈圣金志明
关键词:免疫治疗生物学标志物
腹腔化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的临床应用——附48例报告
2005年
目的探讨腹腔化疗在临床肿瘤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均予留置腹腔化疗泵或术后化疗前置腹腔导管,使用5蛳Fu、DDP、HCPT等方案进行腹腔化疗。结果48例患者39例(81.25 %)为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高,经腹腔化疗后,效果良好。结论腹腔化疗是中晚期和恶性程度高的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的一种理想选择。
陈心江金志明沈依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腔化疗
非开放性总胆管探查及C管引流术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如何降低总胆管阴性的开放性探查率及总胆管探查后如何减少T管引流是外科界不断探讨的问题.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有总胆管切开探查指征但经初步探查为阴性或有小结石及泥沙样结石的36例患者,采用非开放性探查及C管(经胆囊管残端插入总胆管的细软导管,如arrow导管)引流术,现报道如下.
金志明王天翔黄循波袁建明潘宏尹路
关键词:引流术泥沙样结石胆囊管残端T管引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转移事件发生率高。免疫治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RC,mCRC)的治疗中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主要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抗体为代表。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中的相关临床试验均肯定了ICI在mCRC治疗中的巨大潜力。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多个ICI用于微卫星高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dMMR)的mCRC的一线治疗。尽管ICI在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错配修复正常(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t,pMMR)的mCRC的治疗中尚不能撼动传统治疗的地位,但越来越多的ICI联合方案相继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初步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前景。寻找新的标志物用以甄别可能获益的患者群体和试验验证新的联合方案疗效,以及开发新的免疫检查点都将是ICI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涂娟娟金志明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中肿瘤微环境对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调控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获得间质细胞表型的过程。研究表明,EMT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步骤之一。肿瘤微环境在恶性肿瘤进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组织缺氧状况、肿瘤干细胞及相关的信号通路都可能参与EMT的过程。该文将上述相关因素在结直肠癌EMT启动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严雪冰金志明朱庆超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结直肠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靶向治疗
直肠手术“Holyplane”应用解剖和病理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直肠手术的"Holyplane"范围界定,探讨其病理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1具成人尸体完整骨盆均从正中矢状面剖开,共42个半骨盆,按一定步骤进行解剖,界定并测量"Holyplane"范围;取盆壁层筋膜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Holyplane"位于直肠系膜与盆壁层筋膜之间,起于L5~S1,向下两层筋膜融合止于会阴部的盆膈筋膜,两侧以髂内血管及直肠侧韧带为界。"Holyplane"测量结果:男性最大高度为(16.7±1.4)cm,最大宽度为(7.2±0.6)cm;女性最大高度为(15.4±1.2)cm,最大宽度为(6.7±0.6)cm,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盆壁层筋膜有密集的神经和微血管分布,见淋巴细胞,但无淋巴结。结论"Holyplane"为上宽下窄的直肠后无血管解剖间隙,两侧基本对称;临床上对低位直肠癌手术途径和清扫范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金志明郑起薛利军林谋斌尹路
关键词:直肠手术PLANE
从直肠系膜的解剖学形态来认识直肠系膜全切除术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系膜的形态学特点和范围来认识直肠系膜全切除(TME)的理论依据。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对24具尸体的盆腔进行解剖。结果在直肠及周围脂肪周围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一个是直肠侧后方的脏筋膜,另一个是直肠前方的Denonvilliers筋膜,它们共同组成了直肠周围的环状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并不能构成直肠系膜的前界。结论TME改善预后的原因并不在于其切除平面为肿瘤难以逾越的"Holy plane",而是在于其完全切除了"直肠腔室"。
林谋斌尹路陈伟国金志明倪俊声丁文龙朱正纲刘荫华
关键词:直肠系膜全切除自主神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