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俊声

作品数:22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直肠
  • 11篇切除
  • 8篇切除术
  • 7篇系膜
  • 5篇直肠系膜
  • 5篇手术
  • 5篇全切
  • 5篇全切除
  • 5篇肠系膜
  • 4篇直肠癌
  • 4篇直肠全系膜
  • 4篇直肠全系膜切...
  • 4篇直肠全系膜切...
  • 4篇直肠系膜全切...
  • 4篇全系膜切除
  • 4篇全系膜切除术
  • 4篇细胞
  • 4篇膜切除术
  • 4篇肝切除
  • 4篇肠癌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国防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作者

  • 22篇倪俊声
  • 13篇尹路
  • 12篇林谋斌
  • 10篇金志明
  • 8篇陈伟国
  • 6篇周伟平
  • 5篇朱正纲
  • 5篇丁文龙
  • 5篇李鹏鹏
  • 4篇薛利军
  • 4篇张贵阳
  • 3篇刘辉
  • 3篇黄罡
  • 3篇陈春球
  • 3篇倪金迪
  • 2篇李宏为
  • 2篇黄梁
  • 2篇万方军
  • 2篇彭承宏
  • 2篇王志恒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8篇2009
  • 5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尿嘧啶联合姜黄素纳米剂型抑制肝癌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究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共载氟尿嘧啶(Fu)姜黄素(Cur)混合剂型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纳米LDH混合剂型,并对其进行详细表征,如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动态光散射技术(DLS)检测,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Fu组、Fu+Cur组及纳米剂型组对7721、Hep G2和LM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凋亡试剂盒检测各组对7721细胞的凋亡效应,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对细胞抗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及下游Caspase的活化情况。结果合成的纳米LDH混合剂型具有较好的均一性,DLS检测提示其粒径约为400nm,XRD提示Fu及Cur通过水平方式插入LDH层间;CCK8结果提示,相对于单纯的Fu组、Fu+Cur组和LDH-Fu组,LDH-Fu-Cur组对LM3、Hep G2和7721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相对于单纯的Fu组、Fu+Cur组和LDH-Fu组,LDH-Fu-Cur组对LM3、Hep G2和7721细胞具有更强的促凋亡效应作用(P<0.05),35μg/ml浓度的Fu纳米混合剂型组凋亡率高达(87.0±4.7)%,而单纯Fu仅为(23.0±2.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纳米混合剂型能够下调7721细胞Bcl-2水平。结论纳米LDH混合剂型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可能为下调肿瘤抗凋亡基因Bcl-2从而引起下游Caspase活化。
董伟刘福晨倪俊声李鹏鹏郭兴刚刘辉
关键词:层状双氢氧化物肝细胞癌氟尿嘧啶姜黄素细胞凋亡
利用RNA干扰诱导产生的CD8^+CD28^-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学特性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通过RNA干扰技术诱导产生的CD8^+CD28^-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的免疫学特性。方法取SD大鼠骨髓,培养分离树突状细胞(DC),设计、合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类小片段干扰RNA(siRNA),以MHCIsiRNA转染DC。先以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刺激转染MHCIsiRNA的IX2,然后将DC与从SD大鼠脾脏分离得到的CD8^+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通过磁珠法分离出Ts细胞。分别在由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反应细胞)和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刺激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数量不等的Ts细胞,检测反应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和卵白蛋白(OVA)刺激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然后再按不同比例加入Ts细胞,检测各组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由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和Ts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可溶性重组白细胞介素2(rrIL-2),观察IL-2对Ts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Ts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3(TGF-β)和7干扰素(IFN-γ)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实时PCR检测Ts细胞上CD25分子的表达。结果Ts细胞对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和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之间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于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和OVA之间的MLR则无抑制作用。在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和Ts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rrIL-2后,SD大鼠脾脏细胞的增殖并无明显增加(P〉0.05)。与CD8^+ CD28^+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比较,Ts细胞的TGF-β和IFN-γ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5),而CD25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经MHCIsiRNA干扰的DC能够诱导CD8^+T淋巴细胞产生CD8^+CD28^-Ts细胞;Ts�
薛利军尹路陈春球张贵阳孙广涛杜海磊倪俊声陈雪华林谋斌彭承宏李宏为
关键词:RNA干扰免疫抑制法
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策略被引量:7
2011年
随着肝胆外科、肛肠外科及新辅助化疗的进展,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LM)的观点和理念也逐渐更新,尤其在外科治疗方面的策略有各种不同的概念及论点。
倪俊声周伟平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癌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解剖学研究
背景: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在目前已成为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但是其相关解剖的描述并不明确,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解剖理解的不一致可导致手术层次的不统一,这可能是不同医疗机构进行直肠癌手术后疗效存在差异的原因,为此我们通过解剖...
倪俊声
关键词: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
文献传递
从直肠系膜的解剖学形态来认识直肠系膜全切除术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系膜的形态学特点和范围来认识直肠系膜全切除(TME)的理论依据。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对24具尸体的盆腔进行解剖。结果在直肠及周围脂肪周围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一个是直肠侧后方的脏筋膜,另一个是直肠前方的Denonvilliers筋膜,它们共同组成了直肠周围的环状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并不能构成直肠系膜的前界。结论TME改善预后的原因并不在于其切除平面为肿瘤难以逾越的"Holy plane",而是在于其完全切除了"直肠腔室"。
林谋斌尹路陈伟国金志明倪俊声丁文龙朱正纲刘荫华
关键词:直肠系膜全切除自主神经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目前,肝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仍然处于上升趋势。HansSchlitt在2007年偶然发现了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
黄智平王志恒李曜李鹏鹏倪俊声黄罡杨远周伟平
关键词:并发症病死率肝再生
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用改进的三袖套法对120只大鼠进行原位小肠移植术,总结手术技巧,分析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术后有99只大鼠(82.5%)生存超过1周。死亡21只。受体术中出血平均少于1ml。导致大鼠死亡的原因为术中吻合121大出血(5只,4.2%)、门静脉血栓形成(2只,1.7%)、门静脉大量空气栓塞(1只,0.8%)、动脉血栓形成(4只,3.3%)、吸人性肺炎(2只,1.7%)、感染(4只,3.3%)、麻醉意外(2只,1.7%)和肠扭转(1只,0.8%)。结论娴熟细致的外科操作、熟悉各种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薛利军尹路周慧江张贵阳林谋斌倪俊声金志明彭承宏李宏为
关键词:外科手术并发症
直肠侧韧带的解剖与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直肠侧韧带的临床解剖及其与直肠癌手术的关系。方法对23具尸体的盆腔进行解剖。结果23具尸体均存在直肠侧韧带,其中8具尸体的单侧(6具左侧,2具右侧)、2具尸体的双侧存在直肠中动脉。23例尸体的直肠侧韧带中,直肠神经支是恒定存在的。结论在直肠与脏筋膜之间存在直肠侧韧带,直肠癌手术中应在脏筋膜与盆丛之间完成直肠侧方的游离。
林谋斌陈伟国金志明倪金迪倪俊声鲍昭方尹路
关键词:尸体解剖直肠腹腔丛直肠侧韧带
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科考队员睡眠质量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北极特殊环境对科考队员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参加我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队员(131人)在出行前、北极考察期间、考察结束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并记录队员的入睡时间点、晨起时间点、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结果共发放问卷131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88名队员中男77名、女11名,年龄为22~50(48.1±17.9)岁,包括船员18人、科考队员70人。考察期间队员的中位晨起时间点比出行前早180 min,入睡时间长于出行前及考察结束3个月后[(45.23±25.84)min vs(18.45±14.34)min、(19.50±12.57)min,P均<0.01],夜晚睡眠时间短于出行前及考察结束3个月后[(6.83±2.24)h vs(8.36±1.45)h、(8.14±1.45)h,P均<0.01]。根据PSQI量表评分,考察期间队员的睡眠质量下降、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下降、催眠药物使用增加,与出行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极地极昼及低温环境显著影响北极科学考察时科考队员的睡眠节律,导致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助眠药物使用增加,这可能影响到队员的工作状态。
倪俊声王丽萍陈曦侯国军李鹏鹏朱建刚张体军黄罡
关键词:极昼入睡和睡眠障碍高纬度
以切缘为本的肝切除是提高原发性肝癌生存率的关键被引量:6
2020年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是全球范围五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癌症中排名第二[1],在亚洲更为普遍,而西方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2].近年来国内外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肝切除术方法,但是基于各种原因,如肿瘤大小、位置、围手术期肝功能、肝硬化程度,不同诊疗中心、外科医师的经验水平不一,对最新肝胆外科进展的悉知程度等情况,导致肝切除术的实施方法不同,导致患者生存率、无瘤生存时间的差异.在此通过一些近年来国内外的经验总结,以及我们进行规范化肝切除方面的经验,来探讨如何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
倪俊声周伟平
关键词:肝切除肝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