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耀东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发病特点、治疗绉议以及临床转归
- 目的总结报道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特点、随访结果,关于其治疗方案给出本中心的观点。方法对2003-2009年我院收治的14例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每个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分期、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案、...
- 周耀东李凯郑珊陈莲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发病特点、治疗刍议以及临床转归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总结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特点、随访结果,针对治疗方案提出本中心的观点。方法对2003-2009年我院收治的14例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中,男8例,女6例。发病年龄最大29d,最小2d,平均(19±3.5)d,中位数16d。Ⅰ期5例,Ⅱ期1例,Ⅲ期1例,Ⅳ期1例,4S期6例。腹膜后占位8例,纵隔4例,盆腔2例。分析每个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分期、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例患儿接受手术切除,其中6例完整切除,2例部分切除后辅以化疗。4例患儿活检后化疗,2例患儿单纯行经验性化疗,未手术/活检。所有患儿中只有4例患儿出现尿VMA的增高(28.6%),Mycn扩增3例,不扩增9例,UH:FH为4:8。两年的总体生存率(OS)是92.9%,局限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生存率是100%。单纯手术组的生存率(7/8,87.5%),化疗组生存率(5/6,83.3%)(P=0.065);Mycn扩增组的生存率为50%,不扩增组的生存率为100%(P=0.021);VMA阳性生存率为50%,阴性者生存率为100%(P=0.021)。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化疗后的并发症,另1例死于肿瘤的复发。结论N-myc不扩增和VMA不增高的新生儿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很好,单纯手术组和化疗组生存率没有差别。手术、化疗以及其他的相关的并发症要比疾病本身所致的死亡例数要多,手术、化疗应仔细考量。手术治疗提倡改变既往观念,建议短期内密切观察和随访,尽量避免在新生儿期手术。
- 周耀东李凯郑珊陈莲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婴儿
- 低出生体重食管闭锁患儿预后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本文回顾性分析影响低出生体重(<2.5kg)食管闭锁患儿预后的因素,旨在指导临床判断.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入本院的食管闭锁患儿回顾性分析:①生存率与出生体重相关性;②低出生体重儿术前急性事件(难以控制高热、呼吸衰竭、血流动力学等)和术中急性事件(插管困难、通气困难、血氧饱和度<90%等)发生率;③出生体重与术后并发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生存率的关系;④术后应激性高血糖与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⑤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出生体重、心脏畸形、术后高血糖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01例食管闭锁患儿中,出生体重<2 500 g的患儿29例.总生存率87.2%,低出生体重儿生存率较低(75.9%vs 92.3%,P=0.027),体重越轻,生存率越低,二者正相关(r=0.946,P=0.015).术前急性事件和术中急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67.7%vs 32.9%,P=0.002;70%vs 26%,P=0.001).吻合口瘘和狭窄发生率高,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0.001).术后应激性高血糖者总体生存率低(93.6%vs81.0%,P=0.024),高血糖与生存率呈负相关(r=-0.931,P=0.022),Logistic回归分析资料表明应激性高血糖对食管闭锁预后有独立的影响作用.结论 低出生体重是影响食管闭锁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体重越轻,生存率越低;术中、术后并发症较高;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 周耀东郑珊沈淳肖现民周以明
- 关键词:食管闭锁预后
- 长段型食管闭锁的治疗现状和展望被引量:5
- 2009年
- 半个多世纪以来,食管闭锁的治疗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尤其是长段缺损的食管闭锁,近几年来,出现了各种关于治疗方面的进展。长段型(Longgap)食管闭锁是指食管近、远端相距超过2个椎体(约2cm),该类的闭锁往往为Ⅰ型或Ⅱ型以及Ⅲa型(其上下两端的距离超过2cm)食管闭锁。近、远端食管盲端相距超过3.5cm,被称为超长型食管闭锁。长段型食管闭锁的治疗是一种挑战,全球小儿外科医生对此型手术治疗各执一词,其手术的难度以及术后的各种问题可见一斑。本文总结近年文献,现综述于此,希望能对临床长段型食管闭锁的治疗有所裨益。
- 周耀东郑珊
- 关键词:食管闭锁长段型手术治疗外科医生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