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贻雷

作品数:56 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手术
  • 15篇外科
  • 14篇切除
  • 11篇切除术
  • 11篇肝癌
  • 10篇细胞
  • 8篇外科手术
  • 8篇结石
  • 7篇胆管
  • 7篇肝脏
  • 6篇肿瘤
  • 6篇肝切除
  • 5篇胆结石
  • 5篇动脉
  • 5篇手术治疗
  • 5篇外科学
  • 4篇胆管癌
  • 4篇胆囊
  • 4篇血管损伤
  • 4篇增殖

机构

  • 55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河南省肿瘤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陵水县人民医...

作者

  • 56篇邢贻雷
  • 46篇郑进方
  • 40篇周开伦
  • 26篇张震生
  • 24篇吴昌雄
  • 21篇陈劲松
  • 19篇吴奕强
  • 18篇王海东
  • 17篇梁安林
  • 15篇肖占祥
  • 10篇李灼日
  • 9篇陈家诚
  • 8篇龙籍典
  • 5篇武金才
  • 5篇王开琼
  • 5篇戚悠飞
  • 4篇孙启刚
  • 4篇陈小菁
  • 3篇袁巍
  • 3篇梁力建

传媒

  • 15篇海南医学
  • 9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2012全国...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第八届全国血...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36例临床分析
1993年
从1982年3月至1982年3月,我们对36例壶腹周围癌的病人,进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过随访观察,疗效尚称满意,现总结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9岁,平均51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8个月,平均2个月。 1.2 病理:十二指肠乳头腺癌16例,壶腹癌13例,胰头癌5例,总胆管下端癌2例。
龙籍典邢贻雷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壶腹周围癌
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股动脉瘤的手术处理
本文对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股动脉瘤的手术处理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对于多数病人来说,单纯的动脉结扎清创术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尤其45岁以下既往无患肢血管病的病例。
肖占祥梁安林吴昌雄张震生郑进方陈劲松吴奕强周开伦邢贻雷
关键词:主动脉瘤毒品注射动脉结扎
文献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3年共23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发生术后出血,出血率10.9%。早期出血6例,晚期出血20例,共8例死亡。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术中失血量、骨骼化清扫、胰瘘、胆瘘、术前胆红素、腹腔感染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术中失血量(0R=21.794)、胰瘘(DR=15.440)、术前胆红素(OR=20.793)、腹腔感染(0R=5.477)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中失血量≥600ml、胰瘘、术前胆红素≥171mmol/L、腹腔感染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唐荣周开伦李灼日武金才郑进方邢贻雷张震生郑林媚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再手术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提高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至2004年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而再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资料,其中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5例。共行再手术44例次,完整切除肿瘤35次,姑息切除6次,探查活检3次。结果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肿瘤完全切除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65.3%,而姑息切除和探查活检者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术后定期随诊、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正确估计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对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积极争取完整手术切除。
吴昌雄郑进方邢贻雷周开伦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复发外科手术
肝门部胆管癌治疗:附319例报告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间本院收治的319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各方式治疗的效果。结果:根治性切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78.6%,46.4%及21.4%;姑...
邢贻雷周开伦郑进方吴昌雄吴奕强陈劲松梁安林邝才湜王海东龙籍典李灼日
关键词:胆管癌外科手术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文献传递
超声在小肝癌切除术前及术中作用的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术前及术中超声在小肝癌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loka-650与Aloka-500超声仪,腹部超声采用3.5 MHz探头,术中超声采用5 MHz或7.5 MHz探头,对术后病理证实的136例肝癌患者的术前CT、术前、术中超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68例共切除肿块71个,术前超声发现70个病灶(70/71,98%),术后1年复发率为13.2%(9/68)。试验组68例共切除肿块81个,术前CT共发现发现69个病灶(69/81,85%),术前超声与术中超声分别发现71个病灶(71/81,88%)与79个病灶(79/81,97%)(P<0.05),术后1年复发率为4.4%(3/68)。结论:术中超声能提高对细小结构的显示率,实施精准肝切除,力争多保留正常肝组织,防止术后肝衰竭,最大限度切除肝内病灶,减少肝癌术中病灶遗漏,对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与术中肿块的定位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耿林郑进方周开伦张震生邢贻雷吴昌雄孙启刚陈家诚袁小伟符少清
关键词:术中超声术前超声肝癌切除术
纤维蛋白胶在肝癌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郑进方王海东周开伦邢贻雷
该项目研究的重点在应用研究,探讨纤维蛋白胶在肝癌手术中预防术后出血、胸腔积液的效果。纤维蛋白胶的原理为模拟血液凝固的最后一个步骤,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达到止血和封闭组织缺损的作用。研究发现纤维蛋白胶在肝癌切除术中肝...
关键词:
关键词:纤维蛋白胶凝血药肝脏肿瘤切除术
肝脏外伤的20年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肝脏外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988年1月~2007年12月260例肝脏外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程度、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等。结果经开放手术治疗153例,非手术治疗107例。236例治愈,24例死亡,病死率为10.2%,其中,肝脏损伤Ⅰ-Ⅱ级139例,死亡0例;Ⅲ~Ⅴ级119例,死亡22例;Ⅵ级2例均死亡,死亡与肝脏损伤级别相关。并发症发生82例次,主要包括继发性出血、腹腔感染等。结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肝脏外伤患者可在有效监护下选择非手术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止血,多学科的协作处理可扩大非手术治疗的应用,减少并发症。
戚悠飞肖占祥周开伦吴奕强邢贻雷郑进方张震生陈劲松吴昌雄梁安林耿林
关键词:肝脏外伤血流动力学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经门静脉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移植骨髓基质细胞(BMSCs)减轻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BMSCs分离培养及经门静脉移植到♀BALB/c小鼠肝脏,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3mo后测定ALT、AST、透明质酸酶(HA)和层黏连蛋白(LN)浓度,及肝脏羟基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荧光原位杂交鉴定移植的BMSCs向肝细胞的分化.结果:BMSCs在添加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培养基中体外培养能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与模型组相比,移植BMSCs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HA和LN的水平以及肝脏Hyp含量和α-SMA的表达(208±44U/L vs 341±66U/L,372±84U/L vs 506±81U/L,289±74μg/L vs 362±83μg/L,178±48μg/L vs 232±63μg/L,900±141mg/g liver vs 1255±205 mg/g liver,均P<0.01).荧光原位杂交显示DEN诱导的损伤肝脏中有骨髓来源的肝细胞,3 mo后10%的肝细胞来源于BMSCs.结论:在肝纤维化模型中,经门静脉移植的BMSCs能分化为肝细胞,有效地恢复肝功能和减轻肝纤维化.
郑进方吴昌雄陈劲松张震生肖占祥邢贻雷周开伦梁力建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肝细胞细胞治疗肝纤维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2调控MAPK信号通路在肝癌干细胞特征维持中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肝癌干细胞特征维持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检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BMP-2和CD133的表达水平。通过慢病毒将PLK-NC和PLKBMP-2转染至HepG2细胞,设空白对照组(未转染)、PLK-NC组(转染PLK-NC)、PLK-BMP-2组(转染PLKBMP-2)与PLK-BMP-2+PNU-120596组(转染PLK-BMP-2后给予5μmol/LPNU-120596孵育24h)。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BMP-2、EpCAM、CD133、CD24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BMP-2、p-MAPK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有限稀释法测定各组干细胞的成球频率差异。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BMP-2和CD133表达水平升高。与PLK-NC组比较,PLK-BMP-2组BMP-2、EpCAM、CD133、CD24基因表达水平升高,BMP-2、p-MAP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成球频率增加(均P<0.05)。与PLK-BMP-2组比较,PLK-BMP-2+PNU-120596组BMP-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CAM、CD133、CD24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0.05),p-MAP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成球频率减少(P<0.05)。结论:BMP-2通过MAPK信号通路维持肝癌细胞干性,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宫东伟邢贻雷王开琼黄涛郑进方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肝癌干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