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心

作品数:21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颅脑
  • 7篇脑损伤
  • 6篇创伤
  • 5篇细胞
  • 4篇血管
  • 4篇外伤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外伤
  • 4篇创伤后
  • 3篇伤患者
  • 3篇皮质
  • 3篇皮质类固醇
  • 3篇缺血
  • 3篇重症
  • 3篇外伤后
  • 3篇危重
  • 3篇危重症
  • 3篇颅脑外伤
  • 3篇脑创伤
  • 3篇脑外伤后

机构

  • 20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天津市神经病...
  • 1篇生物芯片北京...

作者

  • 21篇陈心
  • 16篇张建宁
  • 9篇柴艳
  • 5篇雷平
  • 4篇岳树源
  • 4篇江荣才
  • 3篇罗兰兰
  • 3篇杨树源
  • 2篇卫重娟
  • 2篇刘丽
  • 2篇夏颖华
  • 2篇李耀华
  • 2篇张释双
  • 2篇杨新宇
  • 2篇孔晓冬
  • 2篇赵子龙
  • 2篇尉辉杰
  • 1篇贾叶华
  • 1篇高剑峰
  • 1篇郭新宾

传媒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创伤后系统性损害的机制及临床诊疗新技术
张建宁杨树源江荣才陈心冯华董京飞陈洁丽刘丽罗兰兰赵子龙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社会危害巨大,近20年病死率高达10.8%,致残率高达12%。以往TBI研究多聚焦于TBI所致的脑组织损伤、脑水肿等脑组织局灶性损害,对其系统性损害的...
关键词: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药物治疗
利用miRNA芯片筛选大鼠脑创伤后皮层差异表达的miRNA
雷平李耀华陈心杨新宇张建宁杨树源
儿童缺血型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缺血型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4例儿童缺血型MM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将其分为脑梗死组(15例)和非脑梗死组(29例);其中3例行脑-颖肌贴敷术(EMS),5例行颛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36例行EMS + STA-MCA吻合术。术后对所有患儿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包括询问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判断是否有脑梗死事件发生,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儿发生脑梗死的临床因素。结果44例患儿的手术均成功。术后12例(27. 3%, 12/44)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为40. 0%(6/15),非脑梗死组为28. 7%(6/29),P =0.615]。44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7.2± 1.5)个月(6~1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儿发生新发脑梗死;35例(79.5%)预后良好,9例(20.5%)预后不良;两组患儿预后良好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为66. 7%(10/15),非脑梗死组为86. 3%(25/29),P =0. 1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狭窄及术前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患儿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大脑后动脉狭窄是患儿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0R=5.465,95% CI:l.224 - 24.400,P=0.026)c结论缺血型烟雾病患儿合并大脑后动脉狭窄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脑梗死对患儿预后无明显影响。
施明明陈心魏伟岳树源张建宁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儿童脑梗死
应激剂量氢化可的松对颅脑外伤后危重症相关皮质类固醇不足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TBI)后早期应激剂量氢化可的松(HC)对危重症相关皮质类固醇不足(CIRCI)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液压打击TBI模型,在伤后第1天通过电应激刺激筛选出CIRCI大鼠.将CRICI大鼠随机分为CIRCI对照组、小剂量甲泼尼龙(MP)治疗组、应激剂量HC治疗组,分别于伤后第1、3、7及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比较三组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并于伤后14 d内考查各组大鼠存活率;伤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进行电应激刺激,比较三组大鼠的CIRCI患病率.分别于伤后第3、7及14天对三组大鼠进行下丘脑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CD31和Claudin 5免疫荧光染色法比较室旁核区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及紧密连接改变的差异,结合伊文思蓝染色检测该部位的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应激剂量HC治疗组大鼠的存活率显著高于CIRCI对照组(P =0.046);应激剂量HC治疗组大鼠在伤后第7天和第14天其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CIRCI对照组(P=0.002,P=0.005)及小剂量MP治疗组(P=0.012,P=0.001),且在伤后第14天其CIRCI患病率显著低于CIRCI对照组(P=0.036).与CIRCI对照组比较,伤后第3天应激剂量HC治疗组的下丘脑室旁核区血脑屏障内皮细胞CD31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 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3,P=0.000),而伊文思蓝的渗透量显著降低(P =0.020).结论 应激剂量HC可以显著减轻TBI模型大鼠的下丘脑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提高机体应激水平,减少CIRCI的发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而增加存活率.
邓全军陈心柴艳赵子龙雷平江荣才张建宁
关键词:颅脑外伤血脑屏障下丘脑
内质网应激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转运的重要场所,其生物学功能的正常对维持细胞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创伤、缺血、缺氧等刺激会导致内质网内未折叠和折叠错误的蛋白发生聚集,引发内质网应激。随着研究的深入,内质网应激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发挥的作用也逐渐显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损伤引发的组织缺血、缺氧使内质网应激持续存在,最终导致内质网功能紊乱和内质网相关性细胞凋亡。因此,探索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机制,明确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孙东东陈心郁龚杰张建宁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0
2015年
脑外伤是我国青壮年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相当数量的重型脑外伤患者难以回归社会,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纵观脑外伤150年的救治历史,尽管其病死率已有显著下降,但重型脑外伤的病死率依然维持在35%左右,所有针对脑外伤的临床药物治疗试验均以失败告终,其目前的救治水平已经进入“瓶颈期”。据WHO不完全统计,2020年脑外伤将超过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全世界第一大死亡原因。近年来,脑外伤患者急性期的营养支持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重视,合理的早期营养支持可能是提高脑外伤患者救治水平的有效方法。
郭昱刘春祥陈心张建宁
关键词:早期营养支持脑外伤患者急性期重型脑外伤救治水平回归社会
内皮祖细胞与脑血管病不良事件相关研究
<正>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在预测脑血管病预后及死亡发生率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干部保健科门诊统一查体且有脑血管病史129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
张释双雷平夏颖华卫重娟陈心尉辉杰刘丽孔晓冬
文献传递
循环内皮祖细胞在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不良事件中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在预测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及死亡率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保健医疗部门诊统一查体且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既往史、治疗药物等一般资料,对其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分析,以CD34^+/CD133^+的阳性细胞作为EPCs标记,检测EPCs数量。根据EPCs数目水平分成低、高两组,随访18个月,观察研究对象心脑血管疾病等相关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人群间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疾病史、危险因素、治疗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EPCs组较高水平EPCs组第1次住院事件及脑血管病事件明显增多(P〈0.05);而两组之间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心肌梗死事件、脑血管病引起的死亡事件、心血管病引起的死亡事件、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可作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预测指标,可帮助患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进行早期预防及早期干预。
张释双孔晓冬夏颖华卫重娟陈心尉辉杰金薇娜雷平
关键词:内皮细胞干细胞脑血管障碍预后
利用miRNA芯片筛选大鼠颅脑创伤后皮层差异表达的miRNA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筛选大鼠颅脑创伤后皮层差异表达的miRNA,为颅脑创伤治疗中的miRNA干预策略提供可供选择的目标miRNA。方法利用miRNA芯片检测伤后6h、24h、48h、72h组各2例创伤大脑皮层组织与2例正常对照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随机挑选差异表达基因做PCR验证。结果创伤后6h组共有136个miRNA表达,其中2倍以上差异表达上调的13个,2倍以上差异表达下调的14个;24h组共有118个miRNA表达,其中2倍以上差异表达上调的4个,2倍以上差异表达下调的23个;48h组共有149个miRNA表达,其中2倍以上差异表达上调的16个,2倍以上差异表达下调的11个;72h组共有203个miRNA表达,其中2倍以上差异表达上调的19个,2倍以上差异表达下调的5个。其中只有miR-21在4个伤后时间点上均高表达,分别为2.0215、2.0401、2.0702、2.7910。定量PCR验证结果提示芯片结果可信。结论创伤大脑皮层的差异表达miRNA在以往文献中鲜见报道,对其干预有望成为颅脑创伤基因治疗的新靶向。
雷平张建宁张亮赵建晴李耀华陈心杨新宇杨树源
关键词:MIRNA芯片颅脑创伤
组织激肽原酶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及外周血EPC影响的研究
柴艳陈心张建宁薛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