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切除
  • 2篇蛛网膜
  • 2篇网膜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垫块
  • 1篇调节蛋白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糖
  • 1篇心肌

机构

  • 11篇三峡大学人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三峡职业技术...

作者

  • 11篇汤华
  • 7篇管玉华
  • 7篇陈少军
  • 5篇李刚
  • 3篇姜莱
  • 3篇赵东刚
  • 2篇周建
  • 2篇王非凡
  • 2篇姚龙飞
  • 2篇滕林
  • 2篇彭翠香
  • 2篇方明
  • 2篇崔莹
  • 2篇王秀兰
  • 2篇闫俊
  • 2篇梁杰
  • 1篇井景
  • 1篇屈红
  • 1篇余旻
  • 1篇唐朝晖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气管套管堵管器
一种气管套管堵管器,包括成圆台形的大堵帽,在大堵帽的一端设有一圈裙边,在裙边的端部半径位置上延伸出一个把手,在与把手同一直径的裙边上延伸出一段连接带,小堵帽通过小堵帽裙边固定连接在连接带的端部,在所述的大堵帽中设有一个圆...
王非凡崔莹梁杰屈红管玉华王秀兰姜莱汤华彭翠香
文献传递
症状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神经内镜术与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症状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01-2013-01我科应用神经内镜术治疗症状性枕大池蛛网膜囊肿16例与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2组临床症状、囊肿体积等指标.结果 术后6个月~1 a随访,内镜组预后明显好于分流组(P=0.039),2组术后囊肿体积变化无显著差异(P=0.977),但均较术前有明显差异(分流组P=0.000,内镜组P=0.011).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缩小术后囊肿体积,但两种方式对囊肿体积的改变无区别,在症状缓解方面神经内镜更有优势.
汤华陈少军李刚周建管玉华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枕大池神经内镜囊肿-腹腔分流术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Hcy和血浆FIB水平。病例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病例组血清Hcy和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Hcy、血浆FIB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80、0.854,P<0.05);Hcy+FIB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检测效能高于血清Hcy和血浆FIB。结论:血清Hcy与血浆FIB联合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辅助诊断的指标,并且在病情评估中有一定价值。
李刚赵东刚陈少军闫俊汤华姜莱管玉华
关键词: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
外伤性双侧基底节区出血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 男,32岁.因“头部车祸外伤后昏迷5h余”入院.患者人院前5h余,骑摩托车时与面包车相撞导致头部受伤,当即醚,右额皮肤外伤性出血,左侧外耳道出血,非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头颅CT:双侧基底节区及左侧顶叶血肿,脑肿胀,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a).既往无高血压、头痛、癫痫发作、服用抗凝药物等病史.查体: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直径约2 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外耳道可见出血,左侧颜面部见多处皮肤裂伤,少许渗液,四肢刺痛过伸.当天急诊在局麻显微镜下行双侧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并气管切开,术中清除部分血肿后置管于双侧血肿腔引流,术后每天每侧以5ml生理盐水+2万单位尿激酶注入血肿腔,夹管4h后放开引流.常规脱水,抗炎,降温,支持治疗等.术后2d复查头颅CT诊断意见:脑外伤术后表现,双侧基底节区及左侧顶叶血肿,脑肿胀,脑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积血,颅内少量积气(图1b).术后1个月患者持续昏迷,体温38~39℃,无呕吐及抽搐.查体:GCS7分,双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腹软,移动性浊音(-),四肢刺痛过伸.因经济等原因,未行DSA或CTA检查,术后40d转回当地治疗.
李刚汤华陈少军赵东刚
关键词:外伤性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CT诊断喷射性呕吐
创伤和感染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血栓调节蛋白的动态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动态监测创伤和感染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变化,探讨TM在MODS早期器官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三峡大学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MODS模型组(32只),模型组又分为造模后6、12、24、48 h不同时相,每组8只。采用"二次打击"即眼球失血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MODS模型:大鼠左眼球取血2 ml/100 g,在放血4 h后予无菌腹腔注射LPS 5 mg/kg,正常对照组予以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完成后在不同的时相点搜集标本。光镜观察肺、肾、肝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MODS不同时相血清中TM的浓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TM在MODS肺、肾、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肺、肝、肾组织结构无改变;MODS各组肺、肾及肝组织损伤较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TM的阳性表达6 h组有所增加(P<0.01),12 h达到高峰(P<0.01),随后24~48 h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肾及肝组织TM的阳性表达6 h组有所增加,12 h达到高峰(P<0.01),随后24~48 h下降。结论高表达的TM参与了MODS器官损伤的病理过程,可能作为早期组织器官损伤重要的监测指标。
滕林李俊明余旻方明余静袁玉荣汤华莫莉花井景刘先哲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栓调节蛋白脂多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创伤
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的2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颈段4例,胸段11例,腰段7例。22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15例、脊膜瘤6例、蛛网膜囊肿1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与术前相比,出院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明显改善(P<0.05),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出院时相比,末次随访ASIA分级进一步改善(P<0.05),VAS评分进一步降低(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MRI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脊柱X线检查未见脊柱畸形。结论 单侧半椎板入路手术切除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疗效良好。
管玉华姚龙飞汤华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半椎板切除术疗效
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应用手术切除治疗的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显微镜下手术组和传统开颅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随访细胞瘤瘤体大小及复发率。结果术后显微镜下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开颅手术组(P<0.01);术后1年随访中传统开颅手术组患者细胞瘤瘤体直径为(0.25±0.04)cm,显微镜下手术组患者细胞瘤瘤体直径为(0.22±0.01)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1年显微镜下手术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传统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应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汤华李刚陈少军周建管玉华
关键词:显微镜手术切除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
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糖尿病是一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疾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报道.预计到2025年糖尿病患患者数将达到3.33亿。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合并症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深入研究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机制.对延缓和改善病理进程及预后。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汤华滕林方明陈少军
关键词:糖尿病性心肌病病理进程病理机制
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超早期溶栓分为2组:溶栓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溶栓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4.5 h时间窗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凝、降压等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远期预后及患者的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治疗24 h后,溶栓组患者的APTT[(32.9±2.8)vs(30.1±3.0)s]、PT[(13.7±1.6)vs(12.8±1.5)s]、TT[(17.3±1.0)vs(16.1±1.3)s]均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患者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2.6±0.4)vs(2.9±0.6)g/L,P<0.05]。治疗前,溶栓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 d、14 d、28 d后,溶栓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溶栓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溶栓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15%vs 64.62%,P<0.05)。溶栓组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牙龈出血,2例鼻出血,13例静脉输液部位皮下出血,余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发生。结论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对远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李刚吉萍赵东刚陈少军闫俊汤华姜莱管玉华郑刚黄鑫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凝血功能
一种压疮防护垫
一种压疮防护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形状为四棱台的主体和一个楔形垫块,在主体上的梯形斜面的中部设有一个用于容纳垫块的缺口;在主体的端面上设有弧形的凹陷;在缺口内缝制有魔术贴的母面,在垫块上缝制有魔术贴的子面,本实用新型要...
王非凡崔莹梁杰管玉华汤华王秀兰彭翠香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