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进

作品数:10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3篇三维适形
  • 3篇食管
  • 3篇食管癌
  • 3篇适形
  • 3篇肿瘤
  • 3篇化疗
  • 3篇化疗治疗
  • 2篇调强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因素
  • 2篇预后因素分析
  • 2篇三维适形放射
  • 2篇三维适形放射...
  • 2篇食管癌术
  • 2篇食管癌术后
  • 2篇适形放射
  • 2篇适形放射治疗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机构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作者

  • 10篇彭进
  • 8篇朱卫国
  • 8篇李涛
  • 8篇于长华
  • 4篇韩济华
  • 3篇周锡垒
  • 2篇陶光州
  • 1篇陶光洲
  • 1篇陈小飞
  • 1篇何栋成
  • 1篇张宜勤
  • 1篇骆红蕾
  • 1篇张铁成
  • 1篇姚蓉

传媒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 3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2004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的应用。方法:66例纵隔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放组和普放+三维适形组,每组33例。结果:近期疗效两组分别为:完全缓解(CR)率11%、23%,部分缓解(PR)率60%、71%,无进展(NR)率29%、6%。两组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7%、19%、1+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52%、35%。两组间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有良好的应用,近期疗效好于普放治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李涛于长华彭进朱卫国
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行同步放化疗的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所有患者行同步放化疗,中位放疗剂量60Gy。治疗后1-3月评价肿瘤的治疗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3-103月)。3年总生存率47.6%,中位存活时间35月。总体反应率70.9%(73/103),完全缓解率41.7%(43/103)。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后肿瘤的反应(P=0.000)、至复发的时间(P=0.028)及ECOG评分(P=0.090),有益于总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步放化疗后肿瘤的反应(P=0.000)及ECOG评分(P=0.010)为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步放化疗后,共70例患者出现肿瘤进展,39例局部复发,22例远处转移,9例远处转移伴局部复发。结论:同步放化疗是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治疗后取得完全缓解的患者预后较好。
彭进何栋成姚蓉陶光洲张铁成
关键词:食管鳞癌术后复发同步放化疗
诱导化疗配合同期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评价诱导化疗结合同期放化疗治疗Ⅲ期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疗效。方法 :14 3例不能手术或不愿手术的Ⅲ期NSCLC随机分为 2个组 :72例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组 (CHT/RT) ,连续 2个疗程 ,然后同期放化疗 ,单纯放疗组 (RT) 71例。两个组均采用 6MVX线放射治疗 ,照射野包括肺部原发灶和纵隔淋巴引流区 ,剂量为 6 5~ 70Gy。 结果 :CHT/RT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6 2 5 %、30 6 %、2 3 6 %。RT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4 5 1%、15 4 %、9 9%。 2个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2 )。照射野内肿瘤进展 ,CHT/RT与RT组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19 4 %、31 9%、4 8 6 %和35 8%、5 7 7%、84 5 % ,2个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6 )。CHT/RT组Ⅲ、Ⅳ级骨髓抑制要远高于RT组 (P =0 0 12 )。结论 :CHT/RT组治疗Ⅲ期的NSCLC
李涛朱卫国彭进于长华张宜勤
关键词:放化疗诱导化疗NSCLC照射野
局限期小细胞食管癌不同治疗方式的回顾性研究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局限期小细胞食管癌(SCE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及预后因素.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本院1998年3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106例局限期SCEC分为4组:单纯手术组(14例)、手术+术后化疗组(42例)、单纯放疗组(11例)和放化疗组(39例),回顾性分析4组的5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远处转移情况,同时采用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在106例局限期SCEC患者中,联合化疗和未联合化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7.2%和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0个月和11.0个月,后者的死亡风险比(HR)为2.30(95% CI:1.42~3.73,P=0.001).放化疗组和手术+术后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1%和31.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0个月和26.0个月,前者的死亡HR为1.25(95%CI:0.75~ 2.09,P=0.72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未化疗的死亡HR为2.92(95% CI:1.25~6.80).结论 对于局限期SCEC,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可能有益,手术+术后化疗与放化疗的总生存情况相似.化疗是影响局限期SCE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最佳治疗模式尚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彭进朱卫国骆红蕾
关键词:化学治疗手术预后
同期推量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研究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配合同期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行鼻咽和全颈及锁骨上全程SIB—IMRT,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Gy/30次。放疗期间每周1次化疗,顺铂(DDP)40mg/m^2。结果治疗计划结果显示,覆盖鼻咽计划肿瘤靶区(PGTV)1D。的平均剂量为70.48Gy,平均体积为98.5%;PGTV1、PGTV2、计划淋巴结转移灶靶区(PCTV)1和P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0.8、66.4、62.3和54.8Gy。皮肤、黏膜、涎腺和咽的Ⅲ度急性不良反应仅发生在少数病例中,分别占33%、10.0%、6.6%;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白细胞减少,对症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疗程。患者中位随访期6.5(4—10)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00%。结论SIB—IMRT在初治晚期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可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满意。
朱卫国韩济华李涛于长华彭进周锡垒
关键词:鼻咽肿瘤
三维适形放疗并FOLFOX6方案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并FOLFOX6方案对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9月,120例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被分为两组。所有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2.0Gy/次,5次/周,剂量46Gy后对复发区域进行缩野加量至60Gy。其中研究组60例在放疗的当天给予FOLFOX6方案,放疗的第4周给予第2疗程,放疗结束4周以后继续给予FOLFOX64疗程。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和毒性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100%和95%(x2=0.136,P=0.242);有效率为85%和56.7%(x2=11.6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3%、65%、45%和78.3%、43.3%、23.3%(X2=6.26,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5%和51.7%(x2=9.025,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外周神经病变较对照组稍严重.可耐受。研究组Ⅲ级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肠炎较对照组严重.对症处理后皆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并FOLFOX6方案对局部复发直肠癌的疗效令人鼓舞,可以减少远处转移.提高生存率,但毒性反应加重。
朱卫国韩济华李涛于长华彭进周锡垒
关键词:直肠肿瘤复发三维适形放疗化学治疗
淋巴结阳性的食管癌患者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淋巴结阳性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意义。方法自1999年9月至2005年10月,选择260例代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单纯手术组(A组)130例,术后放疗组(B组)130例。根据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分为3个亚组,A1组(无淋巴结转移)42例,A2组(淋巴结转移个数1~3枚)43例,A3组(淋巴结转移个数≥4枚)45例;B1组(无淋巴结转移)43例,B2组(淋巴结转移个数1—3枚)44例,B3组(淋巴结转移个数≥4枚)43例。结果(1)A和B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5%、35.4%、20.0%和76.2%、48.5%、36.2%(x^2=7.822,P〈0.05)。A1和B1组、A2和B2组及A3和B3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52.3%、38.1%和81.3%、58.1%、46.5%(x^2=0.283,P〉0.05),69.8%、34.9%、18.6%和77.3%、47.7%、40.9%(x^2=4.188,P〈0.05)及62.2%、20.0%、4.4%和69.8%、39.5%、20.9%(x^2=6.168,P〈0.05);B2和B3组生存率分别为40.9%与20.9%(x^2=4.213,P〈0.05)。(2)A1和B1组、A2和B2组及A3和B3组的5年累计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9%和11.6%(x^2=4.753,P〈0.05),53.4%和22.7%(x^2=8.741,P〈0.05)及66.7%和30.2%(x^2=11.682,P〈0.05)。(3)A1和B1组、A2和B2组及A3和B3组的5年血行转移率分别为11.9%和13.9%(x^2=0.079,P〉0.05),20.9%和20.4%(x^2=0.003,P〉0.05)及31.1%和25.6%(x^2=0.203,P〉0.05)。结论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放疗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率,血行转移随淋巴结转移数的增加而增加。
朱卫国陶光州李涛于长华彭进韩济华陈小飞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淋巴结
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被引量:32
2004年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3例食管癌根治术后 3~ 2 0个月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转移灶直径 <2cm 10例 ,2~ 3cm33例 ,>3cm 2 0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 9例。 6 3例中右上纵隔 2 7例 ,左上纵隔 16例 ,中上纵隔 2 0例。 6 3例中未接受过放射治疗的 5 2例先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4 0Gy ,后重新定位再次做治疗计划 ,新计划 3.0Gy/次 ,5次 /周 ,照射总剂量 6 4~ 70Gy。原来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仅给予 5 0Gy,不再重新定位。结果 治疗后 1个月复查 ,病灶达CR者 2 7例 ,病灶达PR者 30例 ,无进展病例。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4 3%、15 %。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
李涛于长华彭进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疗效观察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6 6例纵隔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普放组和普放加三维适形组 ,每组 33例。普放组常规分割 ,2 Gy/次 ,5次 /周 ,先予前后野治疗 ;4 0 Gy后缩野 ,采用斜视避脊髓加量 ,总量 5 8- 6 6 Gy,平均 6 1 Gy;普放加三维适形组前 4 0 Gy次采用同样治疗方案 ,然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Gy/次 ,5次 /周 ,加 9- 1 3次不等 ,总量 6 4 - 79Gy Y。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全部治疗计划 ,近期疗效两组分别为 :完全缓解 (CR)率分别为 1 1 %、2 3%,部分缓解 (PR)率分别为 6 0 %、71 %,无进展 (NR)率分别为 2 9%、6 %,其中普放组 3个月内死亡 1例。两组 1 +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 37%、1 9%、1 +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分别为 5 2 %、35 %,1 +2级急性放射骨髓抑制分别为 5 5 %、6 2 %。 1 +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和 1 +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两组间有差异显著性。结论 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有良好的应用 ,急性放射性反应轻微 ,近期疗效好于传统普放治疗。
李涛于长华彭进朱卫国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调强同期推量照射技术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调强同期推量照射技术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涉及6例病理确诊的恶性胶质瘤。根据ICRU 50号和62号报告要求勾画肿瘤靶区,用调强同期推量照射技术(SIB-IMRT)治疗,通过CMS逆向计划计算系统分别得出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情况以及肿瘤周围重要器官的照射剂量。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治疗,无放疗所致的毒性反应。随访过程中5例患者局部复发,3例GBM死亡。靶区剂量分布满意,各重要器官的照射量亦明显达到较低水平。结论用调强同期推量照射技术治疗脑恶性胶质瘤从剂量学和放射生物学角度来看有一定的优势。
朱卫国韩济华李涛陶光州于长华彭进周锡垒
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恶性胶质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