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鸿

作品数:60 被引量:27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天文地球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岩溶
  • 10篇水库
  • 10篇同位素
  • 8篇断陷
  • 8篇断陷盆地
  • 8篇水-气界面
  • 8篇土壤
  • 8篇盆地
  • 8篇无机碳
  • 7篇岩溶水
  • 7篇石漠化
  • 5篇地下河
  • 5篇岩溶水库
  • 5篇溶解无机碳
  • 5篇碳同位素
  • 5篇通量
  • 5篇气候
  • 4篇氧同位素
  • 4篇影响因素
  • 4篇碳酸

机构

  • 57篇中国地质科学...
  • 26篇西南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贵州理工学院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成都师范学院
  • 1篇惠州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贵州省气候中...
  • 1篇桂林航天工业...
  • 1篇联合国教科文...
  • 1篇重庆市地质矿...

作者

  • 60篇李建鸿
  • 34篇蒲俊兵
  • 32篇张陶
  • 13篇于奭
  • 12篇肖琼
  • 9篇袁道先
  • 6篇李丽
  • 6篇吴飞红
  • 5篇杨慧
  • 3篇孙平安
  • 3篇曹建华
  • 3篇黄思宇
  • 2篇王月
  • 2篇朱同彬
  • 2篇杜文越
  • 2篇莫雪
  • 2篇刘凡
  • 2篇潘谋成
  • 1篇蒋忠诚
  • 1篇谢正兰

传媒

  • 10篇中国岩溶
  • 9篇环境科学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广西科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地学前缘
  • 1篇节水灌溉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桂林航天工业...

年份

  • 7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1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真空式水样或水中溶解性温室气体采集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式水样或水中溶解性温室气体采集方法及设备,包括钳口式玻璃真空瓶、钳口式玻璃真空瓶抽真空装置、定深水样采集装置,以真空吸入和顶空平衡原理为基础,实现了便携式高保真水样和溶解性温室气体采集的低成本制作,水...
李建鸿于奭张陶蒲俊兵焦树友
亚热带典型岩溶溪流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变化过程及其环境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具有较高水体CO_2分压(p CO_2)的岩溶地下水出露地表后常与大气形成较高的正向CO_2浓度梯度,因此评价岩溶水体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对于岩溶碳循环过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柳州官村地下河补给的地表溪流为研究对象,详细讨论了岩溶溪流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使用静态箱法和手持式二氧化碳测量仪GM70对脱气通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溪流的CO_2交换通量以脱气为主,地下河出口(G1点)脱气通量变化范围为139.48~890.84 mg·(m^2·h)^(-1),平均值为445.72mg·(m^2·h)^(-1),溪流下游(G2点)脱气通量变化范围为16.54~844.18 mg·(m^2·h)^(-1),平均值为159.81 mg·(m^2·h)^(-1),脱气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表现为雨季要大于旱季,地下河出口地区要大于下游地区.溪流CO_2脱气会对附近空气中CO_2气体碳同位素(δ^(13)C-CO_2)产生影响,使溪流附近空气中CO_2气体碳同位素(δ^(13)C-CO_2)值逐渐偏负,并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即δ13C-CO_2雨季偏负于旱季,G1点δ^(13)C-CO_2偏负于G2点.并且由于脱气作用的进行,溪流的水化学性质沿流程变化,表现为HCO-3沿流程逐渐降低,p H值升高,电导率降低,p CO_2沿流程递减,常见碳酸盐矿物的饱和指数SIc逐渐升高,δ^(13)C-DIC值逐渐偏正.
李丽蒲俊兵李建鸿于奭肖琼张陶
关键词:通量
一种便捷式小型蒸渗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捷式小型蒸渗仪,包括外桶、内桶、水样采集装置和保护管路;所述内桶处于所述外桶内的上部,所述水样采集装置处于所述外桶内对应所述内桶的底部;所述内桶中装有土壤样品,在所述内桶的侧壁上设有供探头插入到土壤样...
李建鸿蒲俊兵熊小锋张陶霍伟杰王赛男
文献传递
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降水集中度时空演变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1961-2017年贵州省8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以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为例,利用降水集中度指数,分析了贵州省水稻和玉米不同生长期的降水集中度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57 a间除水稻的拔节-孕穗期外,贵州省水稻和玉米的各生长期降水集中度均呈增加趋势。水稻的抽穗-成熟期和玉米的灌浆-成熟期是降水集中度增加突出时段。除水稻移栽-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外,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的水稻其他生长期以及玉米所有生长期的降水集中度均表现为增加特点。水稻和玉米各生长阶段的降水集中度在不同年代有所不同。水稻降水集中度变化的周期震荡频率高于玉米。
韩会庆李建鸿白玉梅马淑亮任月倩
关键词:降水集中度粮食作物
小球藻对岩溶水体Ca^(2+)、HCO_3^-利用效率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以来自广西上林县大龙洞岩溶水库中的小球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封闭体系中小球藻在4.6mmol·L^(-1)、2.5mmol·L^(-1)和0.5mmol·L^(-1)三种不同HCO^(-3)浓度的水体环境中,对Ca^(2+)和HCO^(-3)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小球藻在4.6mmol·L^(-1)、2.5mmol·L^(-1)和0.5mmol·L^(-1)三种不同HCO^(-3)浓度的水体中培养7天后生物量从0.04Abs分别增长到0.56Abs、0.50Abs和0.44Abs,在HCO^(-3)和Ca^(2+)浓度较高的环境中,A组28.26%的Ca^(2+)和B组24.14%的Ca2+被小球藻吸收利用,A组54.95%的HCO^(-3)和B组48.00%的HCO^(-3)被小球藻吸收利用,生成有机碳固定下来,C组HCO^(-3)浓度过低(0.5 mmol·L^(-1)),小球藻难以对其进行利用,表明岩溶水库中高浓度的HCO^(-3)对小球藻生长起着"施肥作用",这对岩溶碳汇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2)小球藻光合作用利用HCO^(-3)从而引起Ca^(2+)沉积的量大于小球藻光合作用吸收Ca^(2+)的量;(3)小球藻光合作用使培养基中的δ^(13) CDIC偏正,而呼吸作用使培养基中的δ^(13) CDIC偏负。
张陶李建鸿蒲俊兵李瑞吴飞红李丽
关键词:岩溶水库小球藻
岩溶区地下水补给型水库表层无机碳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5年
为更深入地认识岩溶区地下水补给型水库表层无机碳的循环过程,于2014-07-12~2014-07-20期间,以广西上林县大龙洞岩溶水库表层水体为研究体系,对无机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指标进行定点观测和高密度的昼夜监测.结果发现:1从上游到下游DIC含量和水体p CO2值逐渐增加[DIC(平均):122.88 mg·L-1增至172.02 mg·L-1,p CO2(平均):637.91×10-6增至1 399.97×10-6],δ13CDIC值逐渐偏负[δ13CDIC(平均):-4.34‰降至-6.97‰].2库区均为大气CO2的源,CO2交换通量在7.11~335.54 mg·(m2·h)-1之间,平均125.03 mg·(m2·h)-1,上游和下游地区CO2交换通量较大[平均131.73 mg·(m2·h)-1、170.25 mg·(m2·h)-1],中游狭窄地区CO2交换通量较小[平均116.05 mg·(m2·h)-1].3表层水体p CO2值和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存在晚上升高,白天降低的昼夜变化规律,且与叶绿素a(Chla)呈负相关关系.分析认为:1大龙洞水库表层水体DIC含量、δ13CDIC值和水体p CO2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浮游植物浓度、浊度、电导率、水深、透明度等的影响,而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除了受浮游植物浓度空间变化的影响外还受风速的影响.2浮游植物昼夜垂向运动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昼夜变化控制着水库表层水体溶解性无机碳的昼夜循环过程.
李建鸿蒲俊兵袁道先刘文肖琼于奭张陶莫雪孙平安潘谋成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稳定碳同位素岩溶水库
西江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及环境意义被引量:13
2017年
2014年6月和2015年1月,在西江各干流和支流分别采集了54个水样,对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江水体δ18O和δD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这种相关关系旱季显著于雨季,西江水体旱、雨季18O、D值均沿大气降水线分布.氘盈余(d)值雨季大于旱季,主要是由于雨季降水多通过落水洞、竖井、漏斗等岩溶形态直接补给地下河,与围岩接触的时间较短,而旱季降雨较少,地表河系统受储存在岩溶裂隙、孔隙中的地下水体补给.由于受海拔高度及蒸发效应的影响,西江干流红水河—浔江段和支流右江—郁江段δ18O和δD值整体上表现为沿流程逐渐偏正的趋势,而由于桂江支流上游到下游海拔差异不大,流程简短、加上桂江支流水量少于西江干流和右江—郁江支流,桂江支流未出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偏正现象.通过δ18O与高程的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揭示了雨季西江水体随高度的变化率为:-0.44‰·(100 m)-1,旱季为-0.45‰·(100 m)-1,反映西江流域降水的高度效应,这对流域水循环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水文地质意义.
许琦李建鸿孙平安何师意于奭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西江流域水循环
典型岩溶流域不同坡度等级下的土壤侵蚀与石漠化分布特征耦合分析被引量:15
2020年
为定量分析岩溶区不同坡度范围内石漠化和土壤侵蚀的关系,以南洞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区域2016年气象数据、遥感数据,结合改进的RUSLE模型,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不同坡度下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南洞地下河流域石漠化面积为740.64 km^2,其发生率为77.96%,以中度石漠化为主。区域中覆盖型岩溶区土壤侵蚀面积为444.54 km^2,发生率为66.55%,以微度侵蚀为主。裸露型岩溶区土壤侵蚀面积为688.86 km^2,发生率为72.51%,以轻中度土壤侵蚀为主;(2)裸露型岩溶区石漠化和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5°~25°坡度范围内,当坡度<25°时土壤侵蚀面积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坡度>25°时土壤侵蚀面积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升高而降低;土壤侵蚀发生率在各个坡度内随着石漠化等级的升高而降低;(3)在裸露型岩溶区发生土壤侵蚀的范围内,各个坡度的石漠化面积随着土壤侵蚀等级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中度土壤侵蚀区石漠化面积达到最大。石漠化发生率与土壤侵蚀等级的关系复杂,其与石漠化并不存在单一相关关系。研究区石漠化问题严重,土壤侵蚀强度较大,必须加快区域尤其是5°~25°坡度范围内的石漠化和土壤侵蚀治理工作。
陈金珂蒲俊兵李建鸿张陶王赛男曾锐
关键词:石漠化土壤侵蚀地下河流域坡度
便携式沉积物捕获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沉积物捕获器,包括捕获装置、过渡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捕获装置、所述过渡装置和所述收集装置上下依次可拆卸连接后处于内陆湖泊河流中,内陆湖泊河流中的沉积物穿过所述捕获装置后经过所述过渡装置再进入到所述...
黄思宇蒲俊兵曹建华李建鸿
文献传递
岩溶地下河补给的地表溪流溶解无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变化被引量:8
2017年
岩溶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主要以HCO_3^-形式存在,其同位素(δ^(13)CDIC)被广泛用于示踪DIC的不同来源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亚热带典型岩溶溪流溶解无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的分布规律,本文以广西柳州官村地下河补给的地表溪流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化学特征和δ^(13)CDI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溪流上游和下游的DIC与δ^(13)CDIC都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地下河出口(G1点)HCO_3^-旱季浓度变化范围为(4.73±0.14)mmol·L^(-1),而雨季为(4.23±0.68)mmol·L^(-1).溪流下游(G2点)HCO_3^-旱季浓度变化范围为(4.56±0.23)mmol·L^(-1),而雨季为(4.20±0.59)mmol·L^(-1).溪流上游的旱季δ^(13)CDIC变化范围为-12.22‰±0.49‰,雨季的变化范围为-12.28‰±0.82‰;溪流下游的旱季变化范围为-10.73±0.71‰,雨季的变化范围为-11.10‰±0.90‰.两个点水体DIC含量旱季均高于雨季,且G1点要高于下游G2点.两个点水体δ^(13)CDIC值旱季较雨季偏重,且G2点水体δ^(13)CDIC值显著高于G1点δ^(13)CDIC值.地下河水和溪流DIC主要来源于土壤CO2和碳酸盐岩溶蚀,但是溪流上游与下游DIC和δ^(13)CDIC值差异表明水体的CO2脱气作用,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显著影响了水体DIC和δ^(13)CDIC值.
李丽蒲俊兵李建鸿张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