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良启
-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与”的注音及“咸与维新”的释义
- 2012年
- 目前词典对"咸与维新"中"与"的注音(去声yù还是上声yǔ)还未厘清,造成释义的纠结与含混。而无论单注哪个读音,都存在不同情况的扞格不顺。注为上声yǔ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与"的音、义和该成语的词性、用法间存在矛盾。如:1.咸与维新xián yǔwéi xīn咸:都。与:参与。维:语助词。新:革新。指一切受恶劣影响或犯罪的人都可改过自新。也泛指一切都需要改革更新。
- 雷良启刘松来
- 关键词:维新释义注音语助词上声去声
- 给“语文素养”一个界定被引量:14
- 2006年
- 雷良启李重
- 关键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素养课程概念课程目标课程性质本意
- 关于“语文素养”的论争被引量:3
- 2006年
- “语文素养”在2000年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各出现了一次,与“语文素质”、“人文素质”、“语文能力”并列使用。其意义不明确,地位不突出,当时影响不大。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并将“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总目标与核心理念,挤兑了“语文能力”的核心地位。于是,“语文素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本身的科学性也立即遭到质疑,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素养”的论争,论争一直延续至今。“语文素养”的论争主要涉及到“语文素养”提出的意义、“语文素养”的内涵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模式。
- 雷良启李重
- 关键词: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语文教学人文素质
- 语言文字规范,语文高考理当承受之重——与陈文奎老师商榷
- 2009年
- 陈文奎老师《语言文字规范,高考语文难以承受之重》一文(《语文建设》2007年第7~8期),主要根据前几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对几个异形词的选取和个别成语运用题的设置不够审慎,而认为“高考语文试题难以承受语言文字规范这一任务”。我们同意陈文“对尚未加以整理的异形词高考应当避开”的看法,而对从中引出并在全文力主的上述观点却不敢苟同。
- 雷良启刘松来
-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语文高考老师语文建设成语运用异形词
- 高考作文题型的盛衰规律及其应对策略
- 2017年
- 本文分析影响高考作文题型盛衰变迁的条件,梳理以往行世的几种高考作文题型由盛而衰的轨迹,并以此为参照,反思当前新材料作文存在的"主次模糊,过分侧重对写什么的考量;读写掺杂,作文考测目标由变异而架空;立意空间过大;文体选择不限"等问题,提出并讨论新材料作文走出危机、其他题型振衰起敝的对策:题型变换交替、题型变化改进和题型变革创新。
- 刘松来雷良启
- 关键词:作文题型
- 利用人本主义教学方法促进语言的创造性学习
- 2006年
- 雷春华雷良启
- 关键词:人本主义语言教学学习语言教学方法
- “咸与维新”中“与”的注音与释义
- 2010年
- 高中语文所选鲁迅作品中出现的“咸与维新”一词中的“与”字,有的辞典注音为yǔ,作“准许、允许”解,有的辞书注音为yù,作“参加”解,或更有注音为yǔ,而意为“参加”者,颇为混乱。“与”字的音、义究竟是怎样的呢?
- 雷良启夏国华
- 关键词:注音维新释义鲁迅作品高中语文
- 语言文字规范,语文高考理当承受之重——与陈文奎老师商榷被引量:1
- 2009年
- 陈文奎老师《语言文字规范,高考语文难以承受之重》一文(《语文建设》2007年第7-8期),主要根据前几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对几个异形词的选取和个别成语运用题的设置不够审慎,而认为“高考语文试题难以承受语言文字规范这一任务”。我们同意陈文“对尚未加以整理的异形词高考应当避开”的看法,而对从中引出并在全文力主的上述观点却不敢苟同。我们认为,语文高考理应包括语言文字规范的内容,承担语言文字规范的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天职。
- 雷良启刘松来
- 关键词:语言文字规范语文高考老师高考语文试卷语文建设成语运用
- 论语文教育乃是言语交往教育被引量:10
- 2002年
- 语文教育应当从某些无谓的争论中摆脱出来 ,探讨一点真正的问题。首要的是立科原理问题。语文教育是因应人的交往活动对于言语交往能力的需要而立科的 ,定位于言语交往教育。要从这一定位去理顺复杂关系 ,建构知识体系 ,统合所有因素 。
- 雷良启
- 关键词:语文教育言语交往能力交往活动知识体系课程类型语感
- 向语言学要答案——建构言语教学知识体系的思考被引量:3
- 2003年
- 雷良启
- 关键词:语言学言语教学语用原则语用结构语体语用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