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波

作品数:48 被引量:178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动脉
  • 15篇体外循环
  • 15篇外循环
  • 14篇心脏
  • 12篇手术
  • 11篇外科
  • 8篇深低温
  • 8篇体外
  • 7篇带瓣
  • 7篇心脏病
  • 6篇室间隔
  • 6篇室间隔缺损
  • 6篇胎羊
  • 6篇缺损
  • 6篇先天
  • 6篇先天性
  • 6篇先天性心脏
  • 5篇动物
  • 5篇心脏外科
  • 5篇同种带瓣

机构

  • 44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厦门中山医院

作者

  • 48篇张海波
  • 44篇苏肇伉
  • 27篇丁文祥
  • 26篇徐志伟
  • 12篇刘锦纷
  • 7篇陈会文
  • 6篇蒋祖明
  • 6篇邹文艳
  • 6篇周成斌
  • 5篇陈恩
  • 5篇杨艳敏
  • 4篇王顺民
  • 3篇俞晓青
  • 3篇郑景浩
  • 2篇赵永红
  • 2篇孙勇
  • 2篇龚立
  • 2篇曹鼎方
  • 2篇孙彦隽
  • 1篇史珍英

传媒

  • 13篇中华胸心血管...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中国胸心血管...
  • 6篇上海实验动物...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上海医学
  • 2篇第八届华东六...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透析与人工器...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12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8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和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弓病变的一期矫治手术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评估一期纠治完全性大血管错位(TGA)和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g-B ing)伴主动脉弓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4年6月对8例伴主动脉弓病变的TGA(3例)和Taussig-B ing(5例)行一期手术治疗。3例TGA中,室间隔完整型1例,伴室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弓病变为7例主动脉缩窄、1例主动脉弓中断。手术年龄1例为8个月,7例为5 d^3个月,平均40 d,体重3.5~6.3 kg,平均(4.3±0.5)kg。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先在深低温、停循环下矫治主动脉弓病变,然后在深低温、低流量下行大动脉转换术(Sw itch术)。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07~159 m in,平均(126±23)m in,主动脉阻断时间63~118 m in,平均(92±16)m in,停循环14~45 m in,平均(30±12)m in。结果手术死亡1例,为8个月Taussig-B ing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冠状动脉畸形患儿,术后因低心排血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肺高压危象死亡;1例3月龄患儿术后5 d喂奶时窒息死亡。6例随访5个月~2年,生长发育良好,1例Taussig-B ing主动脉弓中断出现吻合口狭窄,压差60 mm Hg;2例出现主动脉瓣轻微返流,1例肺动脉瓣轻度返流。结论一期纠治TGA和Taussig-B ing伴主动脉弓病变能取得较好手术效果,手术死亡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和冠状动脉畸形。
徐志伟王顺民张海波郑景浩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大血管错位室间隔缺损心脏外科手术
冷冻速率对猪主动脉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比较不同冷冻速率对大口径猪动脉功能及内皮的影响。方法  16头乳猪切取胸主动脉 ,每根主动脉分 3段 ,作为对照、- 1℃ min冷冻和 - 5℃ min冷冻处理。分别测定内皮细胞死亡率和血管活性药物引起的收缩、舒张程度。结果  - 5℃ min冷冻组内皮细胞死亡率明显高于 - 1℃ min冷冻组和对照组 ,P <0 0 1。冷冻组由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收缩张力值明显低于未冷冻对照组P <0 0 1。- 5℃ min组明显低于 - 1℃ min组 ,P <0 0 1。冷冻组由乙酰胆碱引起的张力下降绝对值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舒张程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1。 - 5℃ min组舒张程度明显低于 - 1℃ min组 ,P <0 0 1。内皮细胞死亡率与乙酰胆碱舒张作用呈负相关 ,P <0 0 5。结论 冷冻对猪主动脉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慢速冷冻对内皮细胞破坏小 ,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内皮依赖性舒张的损害小。
孙彦隽刘锦纷张海波鲁亚南丁文祥
关键词:主动脉冷冻保存生物假体血管平滑肌内皮依赖性舒张
左肺逆循环伴双向腔肺吻合术的动物模型建立
2003年
为临床提供实验手术基础,以期拓宽复杂先心的手术适应症,建立了左肺逆循环与双向腔肺吻合术相结合的动物模型,将犬左心耳与左肺动脉远心端吻合;桥接管道连接左肺动脉近心端与左肺静脉;将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实现左肺逆循环与双向腔肺吻合。6头实验犬均存活3d以上,彩超及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吻合口血流通畅,上腔静脉回流血及左肺逆行血流行进良好。结果提示,左肺逆循环伴双向腔肺吻合手术切实可行,且可进一步向全腔肺吻合术过渡;本实验为今后拓展复杂先心合并过高肺动脉压力患儿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提供了实验基础。
张海波陈会文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动物模型肺动脉高压心脏病
左肺反向循环逆转肺动脉高压的的机制
2005年
目的探讨左肺反向循环 (LLIC)逆转肺动脉高压的机制。方法选用杂种上海犬 8条 ,低氧 30min后行LLIC术。分别于术前、低氧 30min、LLIC完成时及完成后 2h行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检测。结果平均肺动脉血压(MPAP)和心率 (HR)在低氧 30min和LLIC完成时明显高于术前和LLIC完成后 2h(P <0 .0 5 ) ;PaO2 、SaO2 、NO、NOS值在低氧 30min后和LLIC完成时明显低于术前和LLIC完成后 2h(P <0 .0 5 ) ;各项检测指标在术前和LLIC完成后 2h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反向肺循环可能通过转换血气交换的解剖位置。
陈会文苏肇伉张海波徐志伟丁文祥
关键词:逆转肺动脉高压NOS换血PAO2
胎羊体外循环中雌孕激素的变化
2002年
目的观察胎羊体外循环中妊娠激素的变化。 方法 10只怀孕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 (n =4 )和胎羊体外循环组 (CPB组 ,n=6 )。对照组仅暴露胎羊心脏 ,不建立胎羊体外循环 ;CPB组建立胎羊常温体外循环 ,转流 1h。监测母羊和胎羊的心率、血压及血气值 ,运用放免技术检测转流前和转流 1h母羊血雌二醇、孕酮含量。结果实验中两组母羊心率、血压及血气值稳定 ,转流 1hCPB组母羊血雌二醇含量增加 ,孕酮含量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停止体外循环 ,CPB组胎羊出现低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P<0 .0 5 )。对照组胎羊心率、血压及血气值无明显变化。 结论胎羊体外循环影响妊娠激素水平 。
周成斌苏肇伉张海波陈恩蒋祖明
关键词:雌二醇孕酮胎羊体外循环
膜式氧合器在胎羊体外循环中的运用
2002年
目的 为了改进胎羊体外循环技术 ,探讨膜式氧合器在胎羊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方法 将健康怀孕山羊8只 ,采用 Dideco 90 1膜式氧合器和滚轴泵建立胎羊体外循环 ,常温 (37℃ )转流 6 0分钟 ,氧合器内充低氧混合气体 (8%O2 和 92 % N2 ) ,监测胎羊的血压、心率、血气、血清乳酸和胎盘血管阻力。 结果 胎羊体外循环中动脉氧分压 (P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CO2 )维持在宫内生理水平 ,胎羊心搏有力 ,血压正常。但胎羊 p H值缓慢下降 (P<0 .0 5 ) ,血清乳酸值明显增高 (P<0 .0 1) ,胎盘血管阻力显著上升 (P<0 .0 1)。停体外循环后胎羊出现低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结论 胎羊体外循环影响胎盘功能 ,膜式氧合器可以代替胎盘气体交换功能 ,体外循环中胎羊生理低水平 PO2 是否适合其需要值得探讨。
周成斌苏肇伉张海波
关键词:膜式氧合器体外循环胎盘动物实验胎儿
深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对婴儿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深低温低流量(DHLF)两种转流方法对先心病婴儿肺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 20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DHCA组和DHLF组。分别于转流前(TO),转流结束后5min(TI),转流结束后2h(T2),测定肺静态顺应性(Cstat)、肺气道阻力(Raw)、呼吸指数(RI)值。结果 1.DHLF组术后ICU滞留时间明显高于DHCA组(P<0.05)。2.转流结束后(T1,T2)DHCA组和DHLF组的Cstat都较体外循环开始前(TO)明显降低(P<0.01),Raw、RI都明显升高(P<0.01);T2时在Cstat方面,DHLF组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DHCA组(P<0.01),RI方面增加的程度明显大于DHCA组(P<0.01)。结论 DHLF和DHCA两种转流方法都能明显引起先心病婴儿肺功能受损,但DHLF较DHCA对肺的损伤更为严重。
苏肇伉孙勇杨艳敏张海波徐志伟
关键词:深低温体外循环婴儿肺功能
同种带瓣大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应用自行采集和冷冻保存的同种带瓣大动脉 (VHC)完成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流出道的重建 ,并观察其疗效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 用 VHC材料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95例 ,90例手术根治 ,5例行 VHC右心室流出道与肺动脉连接姑息手术。 结果 院内死亡 13例 ;术后随访 6 8例 ,死亡 2例 ,均为感染。 6 6例长期生存者中 2 5例胸部 X线片示 VHC有钙化 ,多为主动脉材料 ,仅 5例有轻中度压力阶差 (35~ 6 0 mm Hg)。 结论  VHC可广泛用于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程序降温、超低温保存和两步化冻是 VHC使用质量的保证。 VHC的长期通畅比合成管道好 ,随植入时间延长钙化率增加 ,肺动脉 VHC优于主动脉。有肺动脉高压者宜尽早手术。为了预防 VHC植入后感染 ,应重视、改进其收集和保存的方法。
张海波刘锦纷苏肇伉丁文祥
关键词:同种带瓣管道超低温保存姑息手术根治手术
双腔右心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介绍双腔右心室的诊断、分型、手术指征及外科治疗。方法 共收治双腔右心室患儿110例,平均年龄5.2岁,平均体重17.7kg。伴室间隔缺损108例;房间隔缺损5例;主动脉瓣下纤维嵴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右位心3例。结果 全组均在低温、浅低温或常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手术,无手术死亡。结论 通过三尖瓣或右心室流出道均可解除双腔右心室梗阻,但三尖瓣径路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效果。
张海波苏肇伉龚立丁文祥
关键词:双腔右心室外科治疗手术指征临床分型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
Dehydromonocrotaline诱导犬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目的:用药物法建立犬肺动脉高压模型。方法:野百合碱经脱氢处理成脱氢野百合碱 (dehydromonocrotaline,DMCT),经心导管注射入犬右心房,于注射药物后4w,8w测定肺动脉压力等血液动力学参数,并行肺组织...
赵永红苏肇伉张海波陈会文蒋祖明邹文艳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