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平
- 作品数:87 被引量:454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HBV野生株及C区突变株调节HLA-Ⅰ表达的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C区突变对机体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表达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构建HBVC区突变株G87、V60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检测转染细胞中HLA-Ⅰ的表达以及抗原提呈相关基因LMP2、TAP1和tapasin的mRNA表达。结果各转染细胞株均能有效表达HBsAg;各转染细胞株均有HLA-Ⅰ表达,野生株略高于C区突变株G87、V60;TAP1mRNA表达上调,LMP和tapasinmRNA均未见明显表达。结论HBV能诱导HepG2细胞内HLA-Ⅰ分子的合成,使TAP1基因转录增强,HLA-Ⅰ的表达上调。相对于HBV野生株而言,C区突变株G87、V60使宿主细胞内HLA-Ⅰ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
- 王九平王临旭李军张颖潘蕾王平忠陈伟红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
-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G87变异对宿主细胞HLA-I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HBVC基因G87变异对宿主细胞表面HLA I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和亚克隆技术 ,将HBV野生型基因组质粒构建为C基因G87变异株表达载体 (EBO G87)和野生株表达载体 (EBO WT) ,以脂质体技术分别转染HepG2细胞 ,转染细胞经FITC标记的鼠抗HLA ABCmAb染色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HLA I的表达。结果 构建的EBO G87和EBO WT重组载体经内切酶双酶切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HepG2细胞表面HLA I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 ,EBO空载体转染的细胞为 2 3,EBO WT转染的细胞明显增强至 18 8,EBO G87转染的细胞增至 10 5。结论 2株HBV上调HLA I表达强度不同 ,C基因G87变异可使宿主细胞表面的HLA
- 陈伟红刘志华潘蕾张岩张颖洪沙王九平周永兴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点突变基因MHC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流产胎儿分离毒株84FLi的全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克隆和测定汉滩病毒疫苗生产株 84FLi的全基因组序列 ,了解其分子基础。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分节段扩增 84FLi株L、M和S基因片段的cDNA ,直接用PCR产物或克隆入pMD18 T载体后进行测序。结果 84FLi株L、M、S 3个片段的全基因组序列为6 5 33,36 16和 16 88个核苷酸 ,分别编码 2 15 1,1135 ,4 2 9个氨基酸。A、C、G、T 4种核苷酸分别为 3830 ,2 0 5 0 ,2 5 10和 344 7个 ,GC含量为 38 5 2 % ,AT含量为 6 1 4 8%。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 84FLi株与分离自广州的RG9株和分离自安徽的Chen4株高度同源。S片段核苷酸的同源性 99 6 %。与HTNV的国际标准毒株 76 118的 3个片段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 83 7%、84 0 %和 87 2 % ,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 5 %、96 0 %和 97 9%。结论 84FLi株属于汉滩型病毒 ,并与分离自国内的汉滩病毒同源性较高 。
- 李新红杨为松杭长寿白雪帆马本江黄长形李光玉王九平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产胎儿分离毒株全基因序列分析
- 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YMDD变异的意义
- 2004年
- 目的:了解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 P基因YMDD变异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用定量PCR监测40例拉米夫定治疗期间的HBV DNA 动态变化,对治疗48 wk时HBV DNA仍为阳性的患者, 采用Uniarray技术和基因芯片检测YMDD突变. 结果:拉米夫定治疗48 wk时,HBV DNA转阴者23例(57.5%). HBV DNA仍为阳性者17例,其中8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HBV DNA定量反跳.用基因芯片法与Uniarray技术共检测出7例YMDD变异(5例出现于8例HBV DNA定量反跳者), 变异率为17.5%(7/40). 结论: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可导致部分患者的HBV YMDD 发生变异.该变异使多数患者HBV DNA定量反跳.检测HBV YMDD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王平忠张岩白雪帆张颖李谨革陈红梅王九平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定量PCR拉米夫定基因变异
- 血管内皮细胞抗汉坦病毒的固有免疫被引量:4
- 2009年
- 王平忠王九平白雪帆贾战生黄长形姜泓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汉坦病毒固有免疫
- 乙型肝炎病毒上调HepG2细胞表面HLA-I表达的机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HBV野生株 (WT)及核壳蛋白变异株L97、V6 0上调HepG2细胞表面HLA I表达的机制。方法 :将已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EBO WT、EBO L97及EBO V6 0 ,分别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 ,以空载体EBO作为对照。用RT PCR半定量法 ,检测细胞内HLA A基因及抗原提呈相关基因LMP2、TAP1和tapasinmRNA的表达 ;用Westernblot测定细胞内HLA I蛋白的表达。结果 :3株HBV重组表达载体转染的细胞 ,均呈现明显的HLA AcDNA的PCR扩增条带及HLA I蛋白条带 ,但其条带的强度有差异 ,EBO L97、EBO WT和EBO V6 0依次减弱。TAP1cDNA扩增带清晰 ,3株HBV间无明显差别。对照细胞未呈现HLA A的条带和仅呈现微弱的TAP1扩增带。各转染细胞均未检出LMP2及tapasinmRNA的表达。 结论 :HBV能诱导HepG2细胞内HLA I分子的合成量 ,使TAP1基因转录增强 ,HLA I的表达上调。核壳蛋白变异株L97和V6 0 ,可使宿主细胞内HLA
- 陈伟红丁劲宫卫东王九平潘蕾张岩洪沙周永兴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LA-I
- 496例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培养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04—2008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细菌种类及耐药性。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上述标本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2006年版标准判定。结果粪便致病菌及异常优势菌培养阳性率为36.63%。检出的496株细菌中,革兰阳性(G^+)菌163株(32.86%),革兰阴性(G^-)菌299株(60.28%),真菌34株(6.85%);G^+菌以肠球菌属(154株,94.48%)为主,G^-菌以志贺菌属(136株,45.48%)为主。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有较高敏感性,敏感率为96.10%~100.00%;志贺菌属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有较高敏感性,敏感率为81.62%~100.00%。结论了解腹泻患者粪便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对有效控制感染及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王九平汪定成聂青和王平忠黄志中
- 关键词:腹泻粪便培养
- 毫米波辐射对大鼠下丘脑及海马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2年
- 目的 观察低功率毫米波局部辐射对大鼠下丘脑及海马组织中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探讨其远位效应机制。方法 分别应用波长 5 .6mm、7.1mm的毫米波 ,功率流密度 1 0mW/cm2 辐射大鼠背部皮肤 ,每天 1h ,连续 7d,采用1 H磁共振波谱技术测定下丘脑及海马组织中Glu、GABA、NAA、Cho、Cr等含量。结果 毫米波辐射后两组海马组织Glu/Cr比值降低 ,5 .6mm组GABA/Cr比值增高。结论 毫米波辐射可影响海马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 。
- 刘朝晖王小娟陈景藻王九平
- 关键词:毫米波辐射下丘脑海马神经递质生物学效应
- 尼美舒利致儿童急性重型肝炎死亡被引量:22
- 2007年
- 1名患类风湿病的9岁男儿服用尼美舒利50mg/次,2次/d。治疗77d后,患儿出现虚弱、恶心和黄疸。实验室检查:TBil 325.0μmol/L,DBil 216.9μmol/L,ALT 916U/L,ALB 35.5g/L,γ-GT 750U/L,ALP 480U/L。患儿在入院后第2天出现昏迷,接受了对症治疗、血浆置换治疗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患儿死于肝衰竭。
- 王临旭王九平黄长形
- 关键词:急性重型肝炎尼美舒利
- 共聚焦定量分析拉米夫定脂质纳米粒对细胞内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
- 2003年
- 目的 用共聚焦定量分析方法 ,观察拉米夫定脂质纳米粒对细胞内HBV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构建半乳糖修饰的十六酸拉米夫定脂质纳米粒 (LAP -GSLN) ,将其定向导入 2 2 15细胞 ,对导入的细胞所表达HBeAg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用共聚焦技术对其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导入LAP -GSLN的细胞内HBeAg荧光量与单纯加入拉米夫定 (LA)比较 ,导入LAP -GSLN的细胞内HBeAg荧光量明显减少。结论 LAP -GSLN与 2 2 15细胞上的半乳糖受体结合 ,将LA导入细胞而发挥对HBeAg抑制作用。
- 王九平骆抗先白雪帆张三奇李谨革张颖薛克昌白宪光郝春秋羿伟
- 关键词:拉米夫定脂质纳米粒HBEAG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