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成伟

作品数:158 被引量:820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7篇胰腺
  • 42篇肿瘤
  • 29篇影像
  • 29篇成像
  • 28篇体层摄影
  • 28篇X线
  • 27篇X线计算
  • 27篇X线计算机
  • 26篇体层摄影术
  • 25篇肝癌
  • 24篇CT引导
  • 20篇细胞
  • 19篇影像学
  • 18篇腺肿瘤
  • 17篇磁共振
  • 17篇磁共振成像
  • 15篇血管
  • 14篇胰腺肿瘤
  • 14篇消融
  • 12篇胰腺炎

机构

  • 152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宁波大学医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宁波市第二医...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焦作市第二人...
  • 2篇解放军第41...
  • 2篇无锡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市第二人...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解放军庐山疗...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3篇邵成伟
  • 82篇左长京
  • 72篇田建明
  • 42篇王培军
  • 31篇张火俊
  • 28篇陆建平
  • 28篇王敏杰
  • 26篇吕桃珍
  • 15篇汪建华
  • 14篇任方远
  • 14篇萧毅
  • 14篇李树平
  • 12篇郝强
  • 11篇陈炜
  • 11篇郑建明
  • 10篇生晶
  • 10篇袁庆中
  • 10篇卢明智
  • 9篇杨继金
  • 9篇郝西彦

传媒

  • 18篇中华胰腺病杂...
  • 13篇介入放射学杂...
  • 12篇放射学实践
  • 1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实用医技杂志
  • 5篇中国医学计算...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海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疗养医学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上海生物医学...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16篇2005
  • 4篇2004
  • 12篇2003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学科协作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肾功能衰竭和胰周脓肿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 男性,2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上腹胀痛6d于2015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有腰背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无减轻,就诊于当地医院,检查血淀粉酶为8 504 U/L,三酰甘油为20.7 mmol/L.上腹部CT检查提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周大量渗出),重度脂肪肝,胆囊结石.予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感染、补液、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措施后,患者症状无缓解而转至本院.
陈燕郑楷炼邵成伟吴灏金钢王东谢静杜奕奇李兆申
关键词:胰周脓肿重症急性胰腺炎肾功能衰竭上腹部CT检查持续性胀痛上腹部疼痛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1例的CT影像学表现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术前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 21例患者中青年女性(9~29岁)为19例.13例病灶位于胰头颈部,胰体、尾各有4例.肿块最大直径为3~15 cm,平均约7.5 cm.CT表现为胰腺单发类圆形囊实性肿块,18例有完整的包膜,3例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5例肿瘤出现包膜或中心散在钙化,仅1例出现胰管扩张(直径约5 mm),无1例出现胆管改变.增强后动脉期肿瘤包膜和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延迟期明显强化;瘤内囊性部分不强化,包膜明显强化.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一般可做出较准确诊断.
冯贵琨卢明智邵成伟陆建平左长京吕桃珍郑建明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幼猪模型建立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建立适合影像学研究的大动物ANP继发感染模型。方法将30只幼猪分为实验组(20只)与对照组(10只)。先采用主胰管逆行插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和5%胰蛋白酶混合液(0.5ml/kg体重)制备ANP模型,并将主胰管近端结扎。2—3d后采用CT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向胰腺坏死区内注射大肠杆菌(10^8/m1)3—4ml,对照组注入灭活大肠杆菌。制模后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行CTSI评分。检测血WBC、血淀粉酶,做血液细菌培养。注射大肠杆菌后5d处死动物,于感染灶或坏死灶处抽液涂片及细菌培养,周围组织常规病理检测。结果实验组ANP继发感染成功率80.0%(16/20),共发现17处感染灶,感染灶细菌培养阳性率100%(17/17),血培养阳性率68.8%(11/16);对照组制模成功率70.0%(7/10),剔除1头污染外,仅发现1处感染灶,细菌培养及血培养阳性率均为14.3%(1/7)。两组血WBC及淀粉酶在制模后均明显升高,变化趋势相似,但实验组血WBC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两组CTSl分值均≥4分,严重程度均为中重度。结论在建立ANP模型基础上采用CT引导下向坏死区内注射细菌的方法可成功建立ANP继发感染大动物模型,尤其适合影像学研究。
汪建华邵成伟左长京郑建明张庆张峰孙高峰郝骏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CT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与病理相关性。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的、有完整CT影像资料的27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总结分析其临床、CT表现及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27例患者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16~88岁,平均49.7岁,病灶最大径2.0~15.2cm,平均5.59cm。肿瘤形态呈类圆形15例,形态不规则12例。病灶呈实性11例,呈囊实性16例,8例可见钙化灶。11例实性病灶CT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多呈轻度或轻中度强化;16例囊实性病灶CT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分别呈结节状(岛屿状)、分隔样强化或边缘不均匀强化。3例邻近脏器受侵,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4例可见血管侵犯。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通常瘤体体积较大,钙化及病灶内出血、坏死、囊变较多见,CT增强扫描病灶实性成分强化方式多样,与其肿瘤细胞成分、排列方式及血供有关。
雷祎刘芳范承启王洋王铁功邵成伟
关键词:肾肿瘤
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MSCT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MSCT表现,以提高该病术前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不同
邵成伟陆建平左长京吕桃珍郑建明
文献传递
胰泌素增强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轻度慢性胰腺炎的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胰泌素增强DWI(S-DWI)诊断轻度慢性胰腺炎(C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诊断的CP患者65例、健康志愿者23名、风险志愿者11例,CP患者依据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CT、超声内镜结果,分为轻度CP组15例、中度CP组14例、重度CP组36例。99例受试者均行S-DWI检查,测量计算各组受试者注射胰泌素前ADC值,注射胰泌素后ADC峰值、达峰时间、注射胰泌素前后ADC值增加百分比,并测定粪便内弹力蛋白酶1(FE-1)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健康志愿者、风险志愿者、CP(轻度、中度和重度CP)组间DWI测量指标和FE-1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价DWI测量指标和FE-1值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DWI测量指标诊断轻度CP的效能。结果8例重度CP患者由于胰腺实质明显萎缩,无法测量其ADC值被剔除,91例受试者分为5组,分别为健康志愿者组23名、风险志愿者组11例、轻度CP组15例、中度CP组14例、重度CP组28例。健康志愿者组注射胰泌素前ADC值、注射后ADC峰值均高于其他各组,达峰时间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CP组未出现ADC峰值,其余各组注射前、后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度CP组和中度CP组达峰时间均有延迟。注射前ADC值、注射后ADC峰值和达峰时间诊断轻度CP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18、0.912和0.965。以4.67 min为达峰时间阈值,诊断轻度C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100.0%。注射前ADC值、注射后ADC峰值、达峰时间与FE-1间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0.72和-0.84,P均〈0.01)。结论注射胰泌素后ADC峰值和达峰时间可以诊断轻度CP,S-DWI是一项无创、便捷、准确的诊断轻度CP的方法。
边云方旭盛彧李骁陆建平邵成伟王莉史张刘芳刘日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胰泌素
端粒酶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转移性肝癌经端粒酶抑制剂(3’-叠氮- 3’-脱氧胸腺核苷,AZT)处理后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
张火俊田建明王培军杨继金左长京司毅袁敏邵成伟
文献传递
一站式CT成像对成人烟雾病重建手术疗效的评估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究一站式CT成像在成人烟雾病患者术前及术后脑组织、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状况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成人烟雾病患者74例术前及术后(1周及3个月)均行一站式320排容积CT检查,其中直接、间接及联合血流重建患者分别为25例、35例及14例。评估术后4D CTA桥血管及侧支循环生成情况,并与术前4D CTA及DSA进行对比。计算大脑皮层的r CBV、r TTP、r CBF、r MTT及r DT。采用两两比较的配对t检验及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灌注参数的变化,不同血流重组方法以评价烟雾病的疗效差别以及疗效是否有时间相关性。结果 25例直接血流重建患者共31支桥血管,4D CTA仅显示29支(1支闭塞)。间接及联合血流重建术后4D CTA均显示术区新生血管及侧支血管逐渐增多,与DSA结果一致。直接组术后1周仅r TTP及r DT下降,术后3个月r TTP、r MTT及r DT下降,r CBV、r CBF增加。间接组仅术后3个月出现r TTP、r MTT及r DT下降,r CBV、r CBF及r MTT增加。联合组术后1周r TTP及r DT下降,术后3个月r TTP及r DT进一步下降,r CBV、r CBF增加。一般线性模型的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表明:所有患者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的r CBV、r TTP、r CBF及r DT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各手术方法间比较的r CBV、r CBF及r MTT存在差异。随访时间与手术方法之间的r CBV、r TTP、r CBF及r MTT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一站式320排容积CT检查不仅可以评估成人烟雾病术后脑血管的变化,也可以用于评估烟雾病术后(短期及长期)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田冰刘崎许兵王莉邵成伟王敏杰陆建平
关键词:成人烟雾病重建手术
大鼠种植性肝癌血清sIL-2R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了解大鼠种植型肝癌生成前后血清sIL 2R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材料与方法 采用直接注射法制作大鼠肝癌动物模型 ,应用CT或MRI评价大鼠种植型肝癌的影像学特点 ,应用免疫试剂盒检测大鼠荷瘤前后外周血sIL 2R表达水平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大鼠肝癌种植后 7天 ,种植肝叶均可见类圆形、单发、瘤灶影 ,直径约 0 .6~ 0 .8cm ,CT平扫为低密度 ,增强后边缘强化 ;MRI扫描T1WI为低信号 ,T2 WI则为高信号。荷瘤大鼠sIL 2R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且随肿瘤增大而进一步升高。结论 大鼠种植型肝癌影像学特点及sIL 2R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人相似 ,sIL
邵成伟王培军田建明张火俊左长京王敏杰任方远袁庆中李树平
关键词:种植型肝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磁共振成像检查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在评估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3D hr-VW-MRI)分析复发性和稳定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特征。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患者在发病4周内行首次3D hr-VW-MRI检查,3个月后随访时再次行3D hr-VW-MRI检查。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平扫和增强图像测量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斑块体积及斑块内出血情况。在规律内科治疗的情况下,根据患者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同侧责任血管区是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再次发生脑梗死(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高信号并出现相应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分为复发组和稳定组。对比分析复发组与稳定组患者各项斑块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复发组患者11例、稳定组患者31例。复发组患者的偏心指数、最狭窄层面斑块强化率、斑块整体强化率、斑块体积及斑块内出血发生率均高于稳定组(P均<0.05),两组的最狭窄层面管腔面积、最狭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最狭窄层面最小管壁厚度、狭窄率、斑块负荷、血管重构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 hr-VW-MRI能够有效评估复发性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斑块特征,可为临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提供参考。
田霞张雪凤彭雯佳田冰陆建平邵成伟
关键词:斑块缺血性卒中复发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