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岭

作品数:9 被引量:26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2篇断层
  • 2篇应变场
  • 2篇强震
  • 2篇快波偏振方向
  • 1篇地震定位
  • 1篇地震对
  • 1篇地震精确定位
  • 1篇地震能
  • 1篇地震能量
  • 1篇地震序列
  • 1篇地震学
  • 1篇地震学参数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姚安地震
  • 1篇应变率
  • 1篇应力场
  • 1篇应力应变
  • 1篇应力应变场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地震台网...
  • 3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作者

  • 9篇王新岭
  • 8篇张国民
  • 7篇马宏生
  • 5篇刘杰
  • 5篇王辉
  • 2篇江在森
  • 1篇郝平
  • 1篇焦明若
  • 1篇华卫
  • 1篇王伟君
  • 1篇赵翠萍
  • 1篇张晓东
  • 1篇王辉

传媒

  • 3篇地震学报
  • 2篇地震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海啸与地...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G-R关系的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强震的分区活动被引量:12
2005年
针对过去应变积累释放曲线或模型存在的不足,根据GR关系以及能量震级经验关系,推导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应变积累速率公式.同时在活动地块假说基础上,选取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较为典型的几个地块分区,在考虑历史地震目录完整性基础上,利用1970年以来的小震资料,计算了各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年均应变积累速率,从而给出各地震分区相对的地震活动水平;并将之用于改进后的模型,通过对各地震分区现今所处应变状态以及目前状态在其地震轮回活动中所处阶段的研究,探讨了各地震分区的未来地震形势.
马宏生刘杰张国民张晓东王辉王新岭
关键词:G-R关系
姚安地震序列与永胜地震序列的高精度定位被引量:23
2005年
2000年1月15日云南省姚安地区发生了MS6.5地震,2001年10月27日云南永胜地区发生了MS6.0地震,两者均位于滇中块体,震中相距较近,构造相似,且各自都有丰富的余震活动。为深入研究姚安、永胜两地震的主震及余震序列的分布与破裂特征,根据云南省地震局布设的流动数字台网记录到的余震序列的震相资料,分别联合采用盖格定位法和双差定位法得出了这两个余震序列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联合昆明区域台网记录的两个主震和较大余震的震相资料,利用双差定位法重新校正了姚安和永胜两次主震的震源参数。根据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结合两个地震区的地质构造、所属块体的受力状态等特征,对比分析了两个地震余震序列沿断层面破裂的特点。
王新岭刘杰张国民赵翠萍
关键词:双差定位法地震序列断层地震能量
利用多种地震学参数研究中国大陆地壳应变场被引量:16
2005年
地壳应变场研究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领域, 以往文献的探索大多集中在地壳形变的测量和研究上, 包括大面积水准测量和GPS观测等。文中利用多种地震学参数研究中国大陆地壳应变场, 利用哈佛CMT目录和现代中国地震目录得到了中国大陆不同区域面波震级与标量地震矩的统计关系, 进而采用中国大陆历史地震资料研究中国大陆地壳应变场, 给出地震最大剪切应变率场的分布。研究结果显示,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最大剪切应变率的高值区, 帕米尔和阿萨姆地区的应变率值最大。与GPS得到的应变场结果进行比较, 两者的结果存在一致趋势。利用NEIC宽频带地震辐射能量目录研究了中国大陆的地震视应变分布, 显示地震的视应变分布与地壳应变水平存在一定相关关系, 且发生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地震的视应变水平较高。这些研究结果为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探讨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
王辉张国民江在森马宏生王新岭
关键词:应变场历史地震应变率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强震活动被引量:189
2005年
本文在前人对中国大陆及周边活动地块研究和划分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6个Ⅰ级活动地块区和2 2个Ⅱ级活动地块之间共2 6个活动边界带的构造变形与强震活动,包括强震分布与活动边界带的关系,边界带构造活动速率与地震活动水平及强震复发期等的关系.给出了边界带强震活动水平与构造活动速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和强震复发期长短与构造活动速率的反向变化关系.从而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构造及其块体运动特征,以及块体边界带的构造变形对强震的控制作用.
张国民马宏生王辉王新岭
关键词:活动地块强震活动
地震精确定位、余震序列特征与震源区介质特性研究
地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是通过分析与研究记录到的地震图,了解地球内部介质特性、状态及其变化,认识地震发生原因及其规律的学科。应用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资料,可以开展震源时—空过程、壳幔介质非均匀性和区域应力场变化等方面...
王新岭
关键词:地震定位S波分裂快波偏振方向应力场断层
文献传递
云南及邻区应力应变场分区耦合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云南及邻区遥测台网记录到的6361条近震数据,采用互相关系数法计算16个台站共64条S波分裂事件,同时收集了8个序列的S波分裂研究结果,初步给出了云南及邻区横波分裂的分布特征;应用哈佛大学给出的43个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利用其P轴方位角平均结果,给出了云南及邻区3个主要分区地壳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位;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1999—2004年的观测资料,按观测点给出了云南及邻区的主应变率分布;此外,还搜集到云南及邻区的SKS分裂结果和Pn波各向异性资料.通过研究发现:①作为强震孕育主体环境的大陆岩石圈在横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块特点;②大陆岩石圈的力学行为随深度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层特性;③云南及邻区所含的各活动地块可能具有不同类型,GPS所反映的地壳变形信息可能受到块体类型控制;④云南及邻区的地壳S波分裂可能受其上地壳甚至地表构造影响较大.
马宏生张国民刘杰江在森华卫王辉王新岭
关键词:横波分裂大陆岩石圈应力应变场层间耦合
海啸、海啸地震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影响
<正> 本文分析了海啸产生的可能物理机制、历史上全球海啸发生情况,介绍了海啸预警方式和海啸发生后逃生方法等。分析了我国沿海发生海啸的可能性,认为渤海、黄海一般不产生地震海啸,我国海区大部是浅水大陆架地带,该带平缓宽阔,外...
焦明若张国民王新岭马宏生郝平
文献传递
2000年姚安地震余震序列的剪切波分裂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2000年1月15日姚安MS6.5地震后,云南省地震局在余震区布设的流动数字台网接收到了大量余震序列的数字波形,这为研究姚安地震的性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由于剪切波经过上地壳传播时的分裂现象反映了上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因此在对余震事件进行精确定位的基础上,文中应用互相关系数法计算了余震序列剪切波的分裂参数,并对不同台站和不同区域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主要得到以下结论:余震区的平均快波偏振方向受区域应力场控制,与主震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一致;不同台站与不同区域事件的平均快波偏振方向是有差异的,与区域内的构造变化和应力场调整有关;延时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剪切波传播时经过介质的性质关系密切.
王新岭刘杰张国民马宏生王辉
关键词:各向异性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
云南地区尾波Q_c值的分布特征及其初步解释被引量:13
2006年
利用云南地区22个区域数字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自1999年下半年至2003年年底的5 668个地震数字波形资料,采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各台站周围50 km内1 371条地震记录的尾波Qc值。依据Q0和η值的不同,将得到的Qc值进行分类。其分类结果显示云南地区的介质结构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而且可以从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以及大地热流分布等方面对其予以初步解释。结果表明,在构造复杂、活动强烈的滇中块体及其周边变形带上的Qc值显著小于构造活动一般的其他区域;就地震活动性而言,高Qc值的区域通常没有地震发生或者仅仅发生较低震级的地震,而低Qc值的区域则有较大地震发生;此外,云南地区Qc值的分布与大地热流分布也有负对应关系,即高热流区域的Qc值低,低热流区域的Qc值高。
马宏生刘杰张国民王新岭王伟君王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