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世朴

作品数:76 被引量:203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金属学及工艺
  • 47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7篇合金
  • 21篇马氏体
  • 18篇相变
  • 18篇记忆合金
  • 17篇形状记忆
  • 17篇形状记忆合金
  • 14篇马氏体相
  • 14篇马氏体相变
  • 13篇金属
  • 13篇金属间化合物
  • 10篇位错
  • 7篇温变形
  • 7篇FE-MN-...
  • 6篇室温
  • 6篇AL
  • 5篇解理
  • 5篇基合金
  • 5篇TIAL
  • 5篇FCC
  • 5篇MN

机构

  • 7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宝钢集团中央...

作者

  • 76篇陈世朴
  • 37篇徐祖耀
  • 22篇戎咏华
  • 22篇万见峰
  • 13篇胡赓祥
  • 11篇郭正洪
  • 9篇林栋梁
  • 9篇刘毅
  • 6篇文九巴
  • 6篇黄幸
  • 6篇赵晓宁
  • 5篇洪建明
  • 4篇张骥华
  • 4篇肖代红
  • 4篇郦定强
  • 4篇丁冬雁
  • 4篇王健农
  • 4篇汪德宁
  • 4篇董承远
  • 4篇陈达

传媒

  • 12篇电子显微学报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金属学报
  • 6篇理化检验(物...
  • 3篇中国科学(E...
  • 3篇全国新材料及...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磁性材料及器...
  • 2篇应用物理
  • 2篇全国材料理化...
  • 2篇2000年中...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材料开发与应...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5
  • 5篇2004
  • 8篇2003
  • 11篇2002
  • 9篇2001
  • 7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6篇1995
  • 6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量Ag对Al-5.3Cu-0.8Mg合金组织和耐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9
2003年
通过拉伸测试和透射电镜研究了Al 5 .3Cu 0 .8Mg合金中Ag的合金化作用。结果表明 ,合金中加入少量Ag元素后 ,改善了合金时效硬化特性 ,使合金高温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合金耐热性能提高原因在于Ag的加入改变了合金时效过程 ,析出了一种新的片状Ω相。Ag原子在 { 111}α面的层错中偏聚以及Ag和Mg的强烈作用形成的Ag Mg cluster对Cu原子的扩散作用 。
肖代红王健农陈世朴丁冬雁
关键词:耐热性能合金化时效
PST双相TiAl类单晶室温变形位错特征被引量:3
1996年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ST双相TiAl类单晶室温变形后的位错特征。发现除微孪晶和1/2<110]单位位错外,<011]超点阵位错和1/2<112]超点阵位错也参与了变形。<011]位错通常发生:[101]→1/2[101]+APB+1/6[211]+SISF+1/6[1 2]的分解,而1/2<112]超点阵位错则通常分解形成由1/6<112]部分位错构成的层错偶极子。1/2<110]单位位错通常是混合型位错。本文讨论了这些特征对材料室温变形的影响。
刘毅林栋梁汪德宁陈达陈世朴刘治国孟祥康
关键词:位错钛铝合金室温
PST双相TiAl类单晶高温变形位错特征
1996年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ST双相TiAl晶体高温变形后的位错组态。发现微孪晶变形、1/2<110]单位位错、<011]超点阵位错、1/2<112]超点阵位错均参与了变形。螺型<011]超点阵位错可在{100}面上分解,构成Kear-Wilsdorf锁。400℃,600℃变形时由1/2<112]位错分解形成的层错偶极子仍然存在,但数量减少。850℃变形时未发现层错偶极子,但这时1/2<112]刃型可动位错数量增加。原位加热观察表明,层错偶极子在650℃时完全消失。本文讨论了这些位错特征对TiAl合金韧脆转变特征的影响。
刘毅林栋梁汪德宁陈达陈世朴刘治国孟祥康
关键词:PST晶体钛铝合金
原子力显微镜测定马氏体相变切变角新方法
2000年
石玮郭正洪戎咏华陈世朴徐祖耀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马氏体相变形状记忆合金
Fe-30Mn-6Si合金中热诱发马氏体的高分辨电镜观察被引量:1
1998年
对低层错能Fe-Mn-Si合金中发生的fcc(γ)→hcp(ε)马氏体相变,目前主要有两种形核理论。Sato等[1]认为由极轴机制形核,而李箭和Wayman[2]则同意徐祖耀[3]提出的相变通过层错自发堆垛机制形核。而且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
戎咏华郭正洪陈世朴徐祖耀
关键词:电镜铁锰硅合金马氏体
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中FCC相的电子结构与稳定性被引量:1
2003年
利用基于第一原理的离散变分法研究了Fe-Mn-Si合金的电子结构与FCC相稳定性的关系.Si元素使Fe原子的d带空穴数减少,而Mn的影响较复杂.以此为基础,从电子浓度的角度解释了这两种元素对合金层错能的影响,并结合对合金结合能的计算结果——Si降低合金的结合能而Mn的作用相反,阐述了Mn降低而Si升高马氏体相变温度的物理原因.在不同方向上施加应力时,合金的电子结构发生变化,Fermi能级处的总态密度有明显提高.从Fermi能级附近的能谱变化可看出,应变使能隙减小,能级的简并性提高.在同一方向上施以不同的应变,中心原子的3d和4s轨道上的电子数减少,3d局域态密度变窄,且峰值增加.对比电子密度的变化,在应力方向上的成键轨道有减弱的趋势,而在垂直于应力的方向上出现增强,导致FCC结构的稳定性降低.这是外场(应力)作用下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万见峰陈世朴徐祖耀
关键词:FE-MN-SI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电子结构稳定性结合能
Fe-Mn-Si形状记忆合金中ε马氏体的形核机制研究(英文)
1998年
本文运用热力学及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研究了Fe-Mn-Si系形状记忆合金的热诱发ε马氏体形核机制,结果显示对于低层错能的Fe-Mn-Si系合金,热诱发γ→ε相变依赖于基体中层错的生成与堆垛,而并非由极轴机制控制。
郭正洪戎咏华陈世朴徐祖耀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Ε马氏体形核机制
Fe-30Mn-6Si-xN形状记忆合金层错能的热力学计算被引量:17
2000年
利用包含置换原子和间隙原子的层错能势力学模型,计算了不同 N含量下 Fe-30Mn-63Si-xN形状记忆合金的层错能计算结果表明, N对合金层错能的作用是先增加后降低(存在一个转折点 p,对应 N含量(质量分数)为 ωp):当少量的 N固溶在合金中(ωN<ωp)时,由于N和近邻原子间的交互作用,合金的层错能有所增加;在N含量比较高时(ωN>ωp),N在层错区的偏聚对层错能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N在合金中不同的间隙占位,将直接影响ωp值:N位于八面体间隙位置时,ωp约为0.35%;若N位于四面体间隙位置,ωp仅为0.15%.
万见峰陈世朴徐祖耀
关键词:FE-MN-SI层错能
高温变形FeAl金属间化合物中的位错特征被引量:5
1995年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900℃高温变形后的FeAl金属间化合物进行观察,发现材料中存在大量的方形位错环和位错蜷线偶.经确定,方形位错环位于(100)面,Burgers矢量为[100],是由空位聚集造成的.位错蜷线偶是由[111]螺型位错偶经过攀移形成的.有迹象表明,位错进一步攀移,可使位错蜷线偶产生另外一种与其具有相同Burgers矢量的位错环,这种位错环位于与蜷线轴线垂直的面上.作者认为,位错的攀移运动是FeAl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塑性好的主要原因.
刘毅郦定强林栋梁陈世朴赵晓宁洪建明
关键词:FEAL金属间化合物位错
Al_(67)Mn_8Ti_(25)合金室温变形位错分解
1993年
在各种有希望的金属间化合物中,Al_3Ti以其比重最小(3.4g/cm^3)、抗氧化极好而引人注目,但其有序四方的DO_(22)结构室温极脆,经过Fe、Ni、Mn、Cr等元素合金化后,DO_(22)结构被转化为有序立方的LI_2结构,LI_2结构的Al_3Ti基合金呈现出一定的塑性,但与典型的LI_2结构合金Ni_3Al相比,塑性相距甚远,因此决定其变形行为的位错组态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早期的TEM位错观察认为:室温下,在这类合金中a〈110〉型超位错是不分解的。后来用弱束技术研究发现:a〈110〉型超位错是分解的,其宽度很窄,仅为几十(A|°),但其分解方式各作者分析的结果却不一样,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
吴晓华戎詠华陈世朴胡赓祥
关键词:金属间化合物形变位错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