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心肌
  • 8篇心肌梗死
  • 8篇梗死
  • 7篇端脑
  • 7篇心力衰竭
  • 7篇衰竭
  • 7篇氨基末端
  • 6篇动脉
  • 6篇血管
  • 6篇脑钠素
  • 6篇脑钠素前体
  • 6篇氨基末端脑钠...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心肌梗死后
  • 4篇心室
  • 4篇预后
  • 4篇远期
  • 4篇死后
  • 4篇综合征

机构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3篇潘晔生
  • 24篇魏盟
  • 13篇金立仁
  • 11篇李京波
  • 9篇张昀昀
  • 9篇马士新
  • 8篇杭靖宇
  • 7篇顾水明
  • 6篇陆志刚
  • 6篇刘铭雅
  • 4篇侯晓峰
  • 4篇华雪蔚
  • 4篇黄冬
  • 3篇陈齐红
  • 3篇陈万春
  • 3篇马健
  • 2篇朱伟
  • 2篇韩蓓蓓
  • 2篇辛平
  • 2篇李冬青

传媒

  • 6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心...
  • 2篇国外医学(心...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家庭用药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第十四届长城...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等因子的动态变化及早期再灌注治疗对其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早期再灌注治疗对其影响。方法:ELISA法测定26例AMI患者发作6、12、24、48、72h时的血浆sP选择素、TNFα及IL6的浓度,26例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抗栓及成功实施了急诊再灌注治疗。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结果:①AMI患者发病6h内sP选择素的浓度[(177.6±20.1)μg/L]显著高于SAP组[(75.4±6.8)μg/L]和正常对照组[(67.9±7.7)μg/L,P<0.01];12h时sP选择素浓度进一步升高[(226.2±33.6)μg/L,P<0.01];24h时sP选择素明显下降[(102.2±13.5)μg/L],但仍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48、72时,sP选择素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AMI患者发病6hTNFα与IL6即升高,24h达高峰,72h后仍高于正常。③直线相关分析提示,AMI患者发病6h的sP选择素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74,P<0.01;r=0.68,P<0.01)。结论:AMI发生6h时s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早期成功再灌注治疗使sP选择素很快达峰值,然后迅速下降,但对TNFα和IL6无明显抑制作用。
李京波马士新魏盟刘铭雅陈齐红潘晔生张昀昀金立仁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P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持续静脉注射B型利钠肽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作用
目的持续静脉注射(BNP)维持稳定的BNP浓度以研究外源性BNP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过程影响,观察猝死的发生,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结扎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通过测定肌钙蛋白Ⅰ峰值筛选合适心梗面积大鼠后,...
潘晔生朱伟马健韩蓓蓓辛平和亚萍魏盟
文献传递
水飞蓟宾对实验兔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被引量:11
2003年
探讨水飞蓟宾对兔球囊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 )、小剂量水飞蓟宾组 [n =8,2 0mg (kg·d) ]、大剂量水飞蓟宾组 [n =8,4 0mg (kg·d) ]。用球囊导管对实验兔行髂动脉损伤 ,用药组于术前 3d分别用小剂量及大剂量水飞蓟宾 ,术后 2 8d取病变血管染色并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和腔面积的变化 ,计算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结果发现 ,小剂量水飞蓟宾对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腔面积、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大剂量水飞蓟宾使腔面积扩大、内膜厚度减少、内膜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百分比减少 (P <0 .0 5 )。提示水飞蓟宾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 ,有可能用于防治再狭窄。
顾水明魏盟张昀昀潘晔生葛兆莺金立仁
关键词:水飞蓟宾血管内膜增生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冠状动脉成形术
脑钠肽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21
2007年
脑钠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作用的多肽,临床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测和预后评估。此外,重组脑钠肽对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
潘晔生魏盟
关键词:脑钠肽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生长激素治疗心衰的研究进展
1999年
心衰及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一直是心脏病学中的难题,近来研究发现生长激素(GH)对以上两者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它能逆转生长激素缺乏所致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变,对心衰及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的心功能及临床状况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潘晔生
关键词:生长激素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药物疗法
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观察血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85例发病24h以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无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魏盟潘晔生马士新杭靖宇金立仁
文献传递
左中间隔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附一例报道)
2004年
  男性患者,62岁.因反复心悸10年入院.发作特点为突发突止,心动过速频率为180次/分,静脉推注维拉帕米能终止发作.……
李京波魏盟刘铭雅潘晔生胡伟国黄蓓丽
脑钠肽静脉滴注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验证和比较持续静脉滴注外源性脑钠肽(BNP)和依那普利灌胃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对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心肌梗死+依那普利[10mg/(kg·d)]灌胃治疗组;心肌梗死+脑钠肽[0.06μg/(kg·min)]持续静脉微泵推注治疗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评估各组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状况。结果 BNP和依那普利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质量指数的增加(分别减少13.2%和16.9%,P<0.05),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左室舒张未压(分别降低33.0%和45.8%,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给予BNP和依那普利持续治疗28天后,其左室舒张末径(LVEDD)大小和左室短轴收缩率(FS)优于对照组[LVEDD:对照组(8.8±0.6)mm,依那普利组(7.5±0.7)mm,脑钠肽组(7.5±1.0)mm,P<0.05;FS:对照组(19.2±2.6)%,依那普利组(27.7±5.6)%,脑钠肽组(27.5±3.9)%,P<0.05]。依那普利和BNP都能够明显抑制心肌梗死后期非梗死区的胶原、特别是Ⅰ型胶原的增生[对照组(6.8±1.4)%,依那普利组(4.0±0.9)%,脑钠肽组(3.7±1.1)%;P<0.05]。静脉输注BNP治疗可升高心肌的cGMP含量,但抑制心肌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不及依那普利。BNP对非梗死区MMP-2和MMP-9含量无明月显影响。结论心肌梗死后持续静脉给予BNP可能通过cGMP介导的信号途径发挥其心脏保护作用,包括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脏肥厚、心室扩大,改善心功能,减少非梗死区心肌胶原沉积,对非梗死区MMP-2和MMP-9的表达并无明显影响。
潘晔生魏盟朱伟马健辛平徐振兴韩蓓蓓何亚萍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重构
直接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冠脉狭窄
2000年
金惠根陆志刚顾水明潘晔生金立仁陈万春
关键词:冠脉狭窄
2010 ACC心力衰竭研究热点被引量:4
2010年
第59届美国心脏病学年会(ACC)在心力衰竭领域关注的重点为利尿剂的合理应用以及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外治疗。其公布的临床试验显示,利尿剂在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仍具优势,或将改写目前的心衰治疗指南。面对慢性心衰的治疗重点由医院转为社区或家庭,院外管理方面的讨论内容,也将给临床工作带来较大帮助。
陆志刚潘晔生
关键词:心力衰竭ACC先天性心脏病卫生信息技术院外治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