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树梅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基因
  • 4篇基因组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基因组杂交
  • 3篇比较基因组杂...
  • 2篇室管膜
  • 2篇室管膜瘤
  • 2篇细胞
  • 2篇核酸
  • 2篇核酸杂交
  • 1篇少突胶质细胞
  • 1篇少突胶质细胞...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瘤
  • 1篇髓母细胞瘤
  • 1篇染色体畸变
  • 1篇染色体缺失
  • 1篇肿瘤
  • 1篇细胞瘤

机构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金树梅
  • 4篇吴伟翔
  • 4篇孙翠云
  • 4篇于士柱
  • 4篇安同岭
  • 3篇王虔
  • 1篇孙雅静

传媒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室管膜瘤染色体DNA失衡的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
目的探讨室管膜瘤的基因组学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研究16例室管膜瘤的基因组学变异,分析特征性染色体异常与发生部位以及WHO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室管膜瘤中1q、2、5、7号染色体的基因组获得和22q的染色体...
于士柱吴伟翔孙翠云金树梅安同岭
文献传递
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染色体DNA失衡的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少突胶质细胞起源忡瘤基因组DNA失衡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了33例少突胶质细胞起源肿瘤石蜡包理组织,分析其全基因组DNA失衡状况。结果少突胶质细胞瘤(ODG),及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AODG)的基因组DNA失衡检出半分别为100%(16/16)和88%(15/17),共发现24个有DNA获得和24个有DNA丢失的染色体区带。其中、-19q、-1p/-19q联合性缺失检出率在ODG组明显高于AODG组(P〈0.05)、+7p检出率在AODG组明显高于ODG组(P〈0.05)。在22对常染色体及X染色体中,+1q、+7p、+8p、+8q、+9q、+18p、+18q、+20p及-1p、-19q、-Xq仅见于AODG组。而-3p、-5q、-8p、-12p、-12q、-15q、-19p、-20q、-Xp仅见ODG组,-2q、-4p、-4q、-5p、-6q、-7p、-11q、-14q仅见于AODG组。结论 ODG和AODG均有各自特征性的染色体基因组DNA失衡谱;-1p/-19q是评价国人该类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对治疗第三性及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7p和-19q对评估国人该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孙翠云于士柱金树梅王虔吴伟翔安同岭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比较基因组杂交
室管膜瘤染色体DNA失衡的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室管膜瘤基因组DNA失衡与其组织学类型、分级和部位及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方法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了16例室管膜瘤的染色体基因组DNA获得和丢失。结果16例室管膜瘤的基因组DNA获得和丢失检出率分别为15/16和13/16,共发现24个有DNA获得和19个有DNA丢失的染色体区带。黏液乳头状型(WHOI级)的获得和丢失区带数均最多,而富于细胞型(WHOⅡ级)和伸长细胞型(WHOⅡ级)的这些异常均多于间变性室管膜瘤(WHOⅢ级)。部分获得和丢失区带仅见于黏液乳头状型、富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和间变性中的-种类型,使这些室管膜瘤亚型呈现特征性基因组DNA失衡谱。黏液乳头状型、富于细胞型和伸长细胞型均常出现+7;前两者均有+5,后两者均有-22q;间变性组中+1q最常见,但无其他亚型常见的+5、+7、-4q、-19q和-22q。任何获得和丢失区带的检出率均无性别差异(P〉0.05);≤30岁组和颅内组均以+1q和+7p最常见,〉30岁组和脊髓组均以+7最常见,≤30岁组与〉30岁组及颅内组与脊髓组比较,三者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管膜瘤的基因组DNA失衡频率随其级别升高而相应减少,以上各亚型的特征性基因组DNA失衡谱是决定它们组织学表型和级别的分子遗传学基础,+1q、+5、+7p、+7、-4q、-19q和-22q是评价其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分子遗传学标志。
吴伟翔于士柱孙翠云王虔金树梅安同岭
关键词:室管膜瘤基因组不稳定性核酸杂交
髓母细胞瘤染色体DNA失衡的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染色体基因组DNA失衡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对16例髓母细胞瘤的染色体基因组DNA获得和丢失进行检测.结果 16例髓母细胞瘤中,共有15例(15/16)检测到获得和(或)丢失.有获得者10例(10/16),有丢失者11例(11/16),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和丢失例数的性别及年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单染色体、双染色体、三染色体及多染色体获得和(或)丢失者分别为3例(3/15),4例(4/15),1例(1/15)和7例(7/15).该组病例共检测到11个有DNA获得(+5q、+6q、+7q、+1lq、+15q、+17p、+17q、+19q、+20q、+2lq、+Xp)和25个有DNA丢失(-1p、-1q、-2p、-2q、-3q、-4p、-6p、-6q、-8p、-8q、-10p、-10q、-11p、-14q、-16p、-16q、-17p、-18p、-18q、-19p、-19q、-20p、-20q、-Xp、-Xq)的染色体区带;以+7q(6/16)、+17q(6/16)、-14q(5/16)和-10q(3/16)最常见;且-14q均发生在>10岁组.结论 大多数髓母细胞瘤有不同程度的染色体基因组DNA失衡,常见失衡区带主要位于染色体长臂,+7q、+17q、-14q和-10q与该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4q是导致>10岁组髓母细胞瘤发生的重要因素,髓母细胞瘤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遗传学亚型.
孙雅静于士柱孙翠云王虔金树梅吴伟翔安同岭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缺失核酸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