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红
- 作品数:69 被引量:258H指数:8
-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活性全层皮肤构建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活性全层皮肤(LSE)培养构建中的作用。方法:构建LSE,于培养基中添加30 ng/mL bFGF(添加组),未添加bFGF组为阴性对照,观察LSE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表皮角化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状态。结果:添加组真皮较厚,历时4周,显著抑制了真皮的菲薄化;且发现添加组的表皮上层表现较多分化型keratin.keratin 1、10,而增殖型的keratin 6、16与未添加组比明显抑制。未添加组表皮真皮交界处,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现强烈;添加组α-SMA大部分被抑制。结论:bFGF提高了LSE的品质并可能在皮肤再生修复过程中起到维持真皮厚度,抑制瘢痕形成与增生,并促进表皮层早期成熟的作用。
- 周镜桂谢思田张明君石伦刚楚书立张冰娜李海红唐世杰杨旅军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创伤修复皮肤再生
- 细胞分化调控对皮肤及其附属结构损伤修复与再生作用的基础研究
- 目的: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皮肤及其附属结构的抗原表达,以及细胞分化对皮肤及其附属结构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取不同发育阶段的胎儿和成人皮肤,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及其附属结构的抗原表达。体外分离培养人成体MSCs...
- 李海红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调控附属器创伤修复抗原表达
- 文献传递
- 寻找汗腺干细胞
- 李海红付小兵
- 胎儿皮肤附件形成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和Bek基因表达的关系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在不同发育阶段胎儿皮肤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10 (FGF 10 )及其受体Bek基因表达特征及其与皮肤附件形成的关系。方法 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阶段胎儿皮肤的结构特征 ,并提取不同胎龄 (12~ 3 2周 )胎儿皮肤的总RNA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FGF 10、Bek基因在不同胎龄标本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早期发育的胎儿皮肤中 ,FGF 10和Bek基因表达较弱 ,随着胎龄的增长和发育的进展 ,特别在皮肤附件诱导形成阶段 ,两种基因表达逐渐增强 ,在胎儿发育后期 ,两种基因表达开始减弱。结论 FGF 10与其受体Bek基因的特异表达方式及两者结合后引起的信号激活对皮肤附件的诱导形成和形态发生及皮肤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 周岗付小兵陈伟李海红白晓东雷永红孙同柱
- 关键词:胎儿皮肤基因表达FGF皮肤生理早期发育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被引量:4
- 2006年
-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分化。认为hMSCs在体外很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
- 李海红付小兵张庆红周岗孙同柱
-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
- 毛囊移植中转储存器
- 一种毛囊移植中转储存器,包括支座,支座包括有支座水平板和支座立板,支座水平板和支座立板两者形成垂直连接,在支座水平板上方能转动地设置有转盘,转盘转轴的轴套固定嵌在支座立板中央,在转盘上安装有多根用以储存毛发移植体的圆形的...
- 林常敏陈海滨游少钦马海霞张晓昀李真平陈鑫刘泽斯黄铿李海红祝宁侠
- 文献传递
- 速愈乐^(TM)敷料促进小型猪感染创面愈合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速愈乐^(TM)创伤敷料对小型猪感染创面促进愈合和抑菌的作用。方法:以小型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每只动物用打孔器致伤10个创面,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种菌对照组、水凝胶组、银离子组和速愈乐^(TM)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创面于术后30 min接种1.5×10~8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0.1 ml,3个敷料组在创面覆盖相应敷料。术后观察各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新生上皮面积、创面闭合率、创面收缩率以及创面金葡菌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真皮内的毛细血管数量。结果:术后3 d各组创面肉芽组织增生不明显,但速愈乐^(TM)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明显新鲜、容易出血,提示创面已有肉芽组织生长。术后4~7 d速愈乐^(TM)组肉芽组织增生活跃,7 d肉芽组织填充量达71.0%;术后7 d创缘新生上皮生长明显,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14 d各组创面肉芽组织继续生长,术后10 d速愈乐^(TM)组肉芽组织填充量达99.1%,其他各组填充量为87.0~89.0%,到术后12 d所有创面基本被肉芽组织填平;在此期间速愈乐^(TM)组新生上皮生长较其他组明显。术后5~7 d速愈乐^(TM)组创面收缩比其他组小。术后10~14 d速愈乐TM组创面闭合率比其他组高,于术后10 d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速愈乐^(TM)有一定抑菌作用,在炎症反应最重期间能将创面金葡菌数量控制在10~5CFU以内,术后7 d,速愈乐^(TM)组创面金葡菌量显著高于种菌对照组和水凝胶组(P<0.05),但与银离子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速愈乐^(TM)组术后14 d上皮生长良好,比正常表皮厚,但比其他各组稍薄;新生真皮胶原较多而且致密,显示胶原束明显;新生真皮显著厚于正常皮肤真皮和空白对照组新生真皮(P<0.05);新生真皮内的毛细血管数多于其他各组,与正常皮肤真皮内血管数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 吴志谷付小兵黎君友孙同柱陈廷秀梁明李海红
- 关键词:敷料全层皮肤缺损肉芽组织抑菌作用
-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MAPKs信号蛋白的差异表达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的认知功能,以及不同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蛋白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海马的差异表达。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组(CUS),CUS组大鼠每天接受一种应激,共21d,正常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应激。应激结束后,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忆功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MAPKs通路信号蛋白在海马的表达。结果前5次的定位航行试验,CUS组大鼠找到站台所用的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大鼠(F=5.258-10.225,P〈0.05),后3次2组大鼠间差异无显著性∽:4.458~4.590,P〉0.05);CUS组大鼠在空间探索试中,穿越站台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大鼠[(1.8±0.5)次,(7.0±3.9)次,t=3.741,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示CUS组大鼠齿状回pCREB标记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Westernblot示CREB、ERK1、P—ERK1、ERK2、P—ERK2、P38、P—P38和JNK信号蛋白水平在2组大鼠海马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但CUS组大鼠的P—CREB水平[(13.6±8.3)%,(36.0±14.5)%,t=3.792,P〈0.05]和P—JNK水平[(30.8±7.8)%,(113.8±55.3),t=4.204,P〈0.0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JNK—CREB信号通路异常在21d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中起着重要作用。CUS大鼠空间记忆功能是降低的,但通过锻炼,空间忆功功能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 李海红张磊李思友方泽漫吴彩茹黄庆军
-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海马
- 星形胶质细胞在三方突触中对突触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调控作用被引量:3
- 2019年
- 传统观念认为脑组织功能专属于神经元活动,最新研究表明除了经典的突触前、后神经元之间存在“双向”信息流之外,星形胶质细胞也参与突触的神经元间信息交换、对突触活性做出反应、调节突触传递等过程。本文将对星形角质细胞在突触生理学中的作用,就其整合和加工处理突触信息并通过释放胶质递质最终调节突触传递和可塑性综述如下。
- 郭航马亚群李海红马丽卢彦王筱君马玉龙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突触传递突触可塑性
- 反转录病毒载体体外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
- 2005年
- 目的:为标记人间充质干细胞,探讨用反转录病毒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7在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完成,无菌条件下穿刺人髂后上嵴抽取骨髓,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人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仪法对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以含不完整反转录病毒、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418抗性基因的pLEGFP-C1为载体,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包装细胞PT67,收集新鲜的含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的PT67上清,加入终浓度为6mg/L的Polybrene感染人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体外原代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24h内有少量成纤维样细胞贴壁,7d达到融合,免疫细胞化学示CD44和CD105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部分人间充质干细胞核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示CD44阳性率为89.64%,CD34为0.11%。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包装细胞PT67,有少量发绿色荧光细胞,通过G418筛选和有限稀释后,筛选出单克隆的转染PT67细胞。用含不完整重组反转录病毒颗粒的PT67上清,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有少量人间充质干细胞发绿光,转染后的人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结论:虽然人间充质干细胞已用于许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但观察结果表明用反转录病毒载体转染人间充质干细胞,转?
- 李海红付小兵周岗白晓东陈伟蔡存良孙同柱
- 关键词:干细胞逆转录病毒科转染脂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