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萍 作品数:24 被引量:99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三房心的诊断和治疗:附10例报告 1999年 三房心是左房内存在隔膜将左房分隔为2个腔的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可造成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自1986年~1997年经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造影证实的10例报告如下。 杨健萍 周爱卿 王荣发 黄美蓉 高伟 余志庆关键词:三房心 儿童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运动功能和运动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法乐氏四联症 (TOF)根治术后运动功能和运动风险 ,并探讨相关因素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5 4例TOF根治术后患儿依次进行心电图、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运动试验。结果 除 13~ 14岁年龄组外 ,其余各组TOF根治术后患儿静息心率和收缩压与正常同龄儿童差异无显著性 ,但其极量心率和最大收缩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OF术后患儿运动耐量平均为正常同龄标准的 ( 81 7± 13 8) %。运动耐量与肺动脉瓣返流程度、体外循环时间、手术年龄、右室流出道梗阻程度呈负相关。 18例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患儿平均运动耐量为 ( 6 9 4± 2 0 1) % ,35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儿平均运动耐量为 ( 85 5± 7 8)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t=3 2 2 8,P <0 0 1)。2例患儿运动诱发频发多源室性早搏。结论 TOF术后运动功能较正常同龄降低约 2 0 % ,影响运动功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右室收缩压增高、中 重度肺动脉瓣返流、手术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心律失常。运动诱发频发多源室早提示存在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增高。早期进行手术 。 郭颖 周爱卿 李奋 高伟 李筠 杨健萍 朱敏 张海燕关键词:法乐氏四联症 术后 预后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maryar-tery,ALCAPA)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性疾病,目前国内报道的资料不多。该研究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10例诊断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心脏超声、心导管资料、手术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多汗、烦躁、气促、拒食等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有较特征性的改变;4例患儿行肺动脉内隧道术,4例行直接左冠状动脉移植术,2例行左冠状动脉重建术。术后8例症状改善,2例死亡。结论掌握ALCAPA的病变特点和相关的诊断线索,辅以彩色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可提高ALCAPA的检出率,并早期手术治疗。 何学华 李筠 黄美蓉 高伟 李奋 余志庆 杨健萍 周爱卿关键词: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第2次手术前心导管检查和临床评估 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后心导管检查的适应证及临床评价。方法 选取1999年4月~2002年12月先心病术后患儿在心内科行心导管术65例,占同期先心病心导管术总数的2.2%,入院后常规行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原手术方案选择相应的心腔、血管造影,检测相关部位的压力、血氧饱和度。结果 65例心导管术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综合心导管资料及其他辅助检查,需再次外科手术39例,暂不需手术而进一步随访观察9例,在心导管术中行介入治疗9例,4例需放置支架,无再次外科手术指征4例。结论 心导管术不仅能提供精确的病理生理参数,而且可提供详尽的解剖资料,对一些复杂的先心病,特别是外科手术后的先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余志庆 周爱卿 高伟 李奋 杨健萍 李筠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心导管 适应证 再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楔压和肺动脉压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999年 由于心脏外科治疗学的进展,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诊治已转向重症及复杂型病例。根据肺循环的解剖、生理学特征,本研究重点探讨肺动脉压力正常或降低的先心病的肺静脉楔压(PVWP)和肺动脉压(PAP)的相关性,从而确立以PVWP替代PAP的方法,为一些... 夏学勤 周爱卿 王荣发 高伟 黄美蓉 杨健萍 余志庆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压 法洛四联症患儿22q11区微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2 2000年 徐让 陈树宝 顾学范 王荣发 杨健萍 高伟 余志庆关键词:法乐氏四联症 儿童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远期心律失常的随访 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了解法洛四联症 (TOF)根治术后远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影响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54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患儿 ,男 3 5例 ,女 19例 ;年龄 5~ 14岁 [( 9 4± 2 5)岁 ]。术时年龄 17个月~ 117个月 ,随访年限 2 8~ 9 0年。进行了心电图、2 4小时Holter、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 18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 3 3 % ,其中 1例患儿有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 4例右室收缩压增高者均存在明显室性心律失常 ,右室收缩压正常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2 8% ( 14 / 50例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体外循环时间≥ 90min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53 % ( 10 / 19例 ) ,体外循环时间 <90min的患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2 3 % ( 8/ 3 5例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轻度肺动脉瓣返流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2 1% ( 4 / 19例 ) ,中、重度肺动脉瓣返流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 40 % ( 14 / 3 5例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 χ2 =1 989,P >0 0 5)。随访年限 5年以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3 2 % ( 8/ 2 5例 ) ,5年以上患儿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3 4 % ( 10 / 2 9例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 χ2 =0 0 3 7,P >0 0 5)。手术年龄? 郭颖 周爱卿 李奋 黄美蓉 杨健萍 李筠 朱敏 张海燕关键词:法洛四联症根治术 心律失常 TOF 心动过速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探讨(附91例报告) 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TAPVC)诊断方法。方法 总结 1986年 10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入院的91例TAPVC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比较诊断符合率 10 0 % ,引流位置准确率为 96.7%( 88/91)。 91例进行心导管造影检查明确了类型。 1例心下型TAPVC行MRI检查 ,清楚地显示了肺静脉回流情况及伴发畸形 ,与心导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 心导管造影对本病是一个重要的检查手段 ,尤其对一些复杂型TAPVC、年龄大、临床症状重的患儿 ,为其外科手术提供了正确的解剖及生理数据。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地反映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部位及其类型 ,但必须在超声心动图能明确排除有混合性异位引流或复杂畸形时才可直接手术。磁共振 (MRI)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并弥补了心导管造影的不足 ,尤其是心下型者。 杨健萍 周爱卿 李筠 黄美蓉 高伟 余志庆 李奋 王荣发关键词:超声心动图 心导管造影 磁共振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小儿主动脉狭窄的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之评价 被引量:1 2000年 为评价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对小儿主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应用左右心导管检测心室和大血管压力及血氧饱和度,左、右室及升主动脉造影显示狭窄部位和合并畸形,并以造影与超声心动图检查作比较。结果:主动脉瓣上狭窄25例,8例伴有外周体循环动脉狭窄,16例伴有外周肺动脉狭窄,3例存在冠状动脉病变;主动脉瓣狭窄43例,18例单纯主动脉瓣狭窄行球囊瓣膜成形术;主动脉瓣下狭窄48例,46例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仅2例为单纯主动脉瓣下狭窄。说明先天性主动脉瓣上及瓣膜狭窄时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仍很有必要,单纯主动脉瓣下狭窄,可不必作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 王荣发 朱铭 高伟 杨健萍 余志庆 李筠 周爱卿关键词:心血管造影 心导管术 主动脉瓣上狭窄及Williams综合征17例报告 1998年 本文17例主动脉瓣上狭窄中1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其中9例诊断为Williams综合征,临床表现合并有特殊面容及智力障碍。近年来研究发现,弹性蛋白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这种血管病变。由于主动脉瓣上狭窄的病情及预后与血管狭窄程度及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紊乱有关,因而如何尽早确诊、及时治疗则显得至关重要。 杨健萍 梁瑛 王荣发 黄美蓉 高伟 周爱卿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儿童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