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清

作品数:69 被引量:367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4篇动脉
  • 40篇冠状
  • 40篇冠状动脉
  • 28篇介入
  • 20篇介入治疗
  • 16篇冠状动脉介入
  • 14篇老年
  • 13篇心病
  • 13篇血管
  • 13篇冠心病
  • 12篇桡动脉
  • 1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0篇冠状动脉介入...
  • 9篇经桡动脉
  • 8篇造影
  • 7篇动脉介入
  • 6篇心脏
  • 6篇预后
  • 6篇肾功能
  • 6篇肾功能不全

机构

  • 6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北京老年医院
  • 10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黄骅市人民医...
  • 1篇遵化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7篇杨清
  • 46篇周玉杰
  • 21篇赵迎新
  • 20篇刘宇扬
  • 20篇聂斌
  • 18篇史冬梅
  • 16篇郭永和
  • 14篇成万钧
  • 13篇王建龙
  • 10篇杨士伟
  • 9篇刘晓丽
  • 9篇李艳芳
  • 8篇张建维
  • 8篇马涵英
  • 8篇刘宏
  • 7篇张维君
  • 7篇韩红亚
  • 7篇罗智
  • 6篇何东方
  • 6篇龚新宇

传媒

  • 15篇中国医药
  • 10篇心肺血管病杂...
  • 6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第七届北京五...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3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征及诱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征及诱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301例,按年龄分为两组:60-79岁为老年组(n=176),80岁以上为高龄组(n=125),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高龄组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与老年组相比:阵发心房颤动比例增加(40.8%vs.25.0%,P〈0.01);心房颤动病因中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比例增高(12.8%vs.5.6%,P〈0.05);CHADS2评分显著增高(77.6%vs.33.5%,P〈0.01);抗凝药物华法林应用率偏低(2.4%vs.8.5%,P〈0.05)。高龄组中阵发心房颤动发作的主要诱因为心力衰竭、血压不稳、感染、手术后,其次电解质紊乱、肿瘤及营养不良。结论:高龄组心房颤动患者并发症较多,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阵发心房颤动的诱因多数可以控制,积极控制相关诱因,从而可以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
樊燕琴杨清韩红亚白莹罗智陈晓丽刘宏
关键词:高龄心房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连续选取我院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 526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包穿刺证实为心脏破裂的30例患者,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析。结果:1.发生CR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无破裂者(P<0.05);女性高于男性(P<0.05);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肌酐异常患者易发生CR;3.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AMI并发CR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4.左心室舒张末径增大,射血分数(EF)<50%者易发生CR(P<0.05);LAD严重病变尤其是开口病变及LAD合并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5.早期成功再灌注治疗者CR发生率明显少于无再灌注者(P<0.05)。结论:AMI合并CR预后明显欠佳。女性、高龄、前壁梗死、LAD严重病变及延迟再灌注患者易于发生。床旁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及早期成功再灌注治疗可减少CR的发生。
吴小滢周玉杰李艳芳朱小玲马涵英杨清王建龙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心脏疾病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轻中度肾衰竭患者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评价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在对比剂急性肾损害(contrast 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拟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及除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外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适合中国人的肾脏疾病饮食调整公式(Modified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公式评价肾功能,选择30≤eGFR<90 mL.min-1.1.73 m-2的患者。CIAKI定义为:PCI术后48~72 h,SCr升高44.2 mmol/L(0.5 mg/dL)或升高25%。术前及术后4 h血浆NGAL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评价NGAL对CIAKI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患者311例,其中39例(12.5%)患者发生了CIAKI。术前及术后4 h血浆NGAL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567,95%CI:0.465~0.668,P=0.210)和(0.662,95%CI:0.565~0.758,P=0.002)。结论:血浆NGAL可以作为CIAK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阴性诊断价值更大。
杨清刘晓丽王志坚王建龙聂斌李艳芳赵迎新周玉杰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心脏疾病对比剂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围术期患者中医证型与短期预后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运重建围术期中医证型变化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205例ACS患者冠脉血运重建术前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心血瘀阻证组(140例)、气阴两虚证组(42例)、心肾阴虚证组(13例)、痰阻心脉证组(10例)4组。于术后第1天、第3天再次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患者证型变化;分析不同证型患者住院期间与随访6个月预后的差异。结果 205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3支病变90例(43.9%),C型病变124例(60.5%)。痰阻心脉证组复杂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血运重建术后心血瘀阻证减少,痰阻心脉证明显增加。随访6个月时痰阻心脉证组MACE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分别为30.0%、5.0%、4.8%、0%)。结论 ACS围术期主要中医证型为心血瘀阻证。血运重建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马涵英张维君杨清张鸥郭雯韩红亚王立群赵铁夫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中医证型预后
新型桡动脉止血器在临床介入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对比分析新型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装置在桡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在安贞医院心内科12病房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1 206例患者(其中经排除标准及经股动脉途径共计132例,反关脉3例)共计1 071例患者入选。常规应用6F动脉鞘管,当需要一些特殊介入技术时(如:左主干病变、双支架术或旋磨术)更换为7F动脉鞘。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桡动脉止血板组(OD)535例和壳聚糖止血敷料组(CD)536例。观察术后即刻及出院时桡动脉主、次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入选患者基线特征显示:在年龄、性别、吸烟、血糖、血脂、高血压及体质量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7F鞘管,以及术后使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等方面,壳聚糖止血敷料压迫组高于传统止血板组(P<0.05)。在满意度方面,壳聚糖止血敷料压迫止血组明显高于前者。两组通过研究对于术后内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临床观察指标方面: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前臂疼痛或不适、桡动脉内膜损伤及桡动脉闭塞等逐层进行分析,两组未见显著差别,但总血管并发症方面,壳聚糖止血敷料组明显低于止血板组。结论:对于介入术中使用7F鞘管,术后应用大量抗凝的患者,在减少总血管并发症方面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壳聚糖止血敷料压迫组具有很大优势。
方哲周玉杰刘宇扬史冬梅赵迎新李艳芳胡宾王健龙杨士伟贾得安王志坚聂斌葛海龙杨清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疾病
壳聚糖止血敷料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压迫止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壳聚糖止血敷料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预防穿刺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8~10月,连续入选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20例,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入壳聚糖止血敷料加压止血组(壳聚糖组)、桡动脉专用止血器组(对照组),每组各11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术后桡动脉血管并发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患者舒适度。结果壳聚糖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比11.8%,P=0.023)。壳聚糖组压迫止血总时间较对照组短[(222.5±46.1)min比(291.5±45.6)min,P<0.001],术后患者舒适度壳聚糖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壳聚糖止血敷料进行穿刺点的压迫止血减少了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且可显著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
王建龙周玉杰刘宇扬聂斌杨清成万钧
关键词:桡动脉血管并发症
高敏C反应蛋白对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后再发的预测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电复律后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经电复律的患者126例,男性73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4±10)岁,在电复律前,测定hs—CRP,依据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低水平组41例,hs—cRP〈2.0mg/L,中等水平组47例,hs—CRP2.0~3.0mg/L,高水平组38例,hs—CRP〉3.0mg/L。随访6个月,复查24h动态心电图,观察房颤的复发情况。结果 3组在年龄、房颤时间、左心房大小、心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时,低水平组房颤的复发率7.3%,远低于中等水平组的21.3%和高水平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等水平组房颤的复发率低于高水平组(P〈0.05),Cor回归分析显示,hs—CRP水平与电复律后,房颤再发呈显著正相关(OR=3.22,95% CI:1.58~13.41)。结论 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电复律后,hs—CRP水平与房颤的中期再发有关,hs—CRP可以作为房颤电复律后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卜聪亚周玉杰李艳芳谢英刘宇扬杨清聂斌
关键词:心房颤动C反应蛋白质电抗休克
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完全及部分血运重建术对老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疗效。方法 153例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为多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完全血运重建(85例)组和接受介入治疗的部分血运重建患者(68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死亡率发生情况。进行Cox回归分析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PCI进行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的院内围手术期及随访1年后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总心脏死亡率等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与是否完全血运重建无关(HR1.328,95%CI0.253~2.652,P>0.05)。结论介入治疗完全血运重建与不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1年临床效果相似。
郭永和周玉杰赵迎新史冬梅成万钧杨清葛海龙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预后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EBU指引导管操作技巧(技巧篇)被引量:2
2013年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较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FI)有并发症少、患者较高术后舒适度等优势,但由于其特殊的解削路径决定其相同指引导管(GC)支持力较股动脉入路低,所需操作相对复杂。
王建龙聂斌刘睿方张建维杨清周玉杰
关键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引导管股动脉入路支持力
艾灸疗法对高血压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艾灸对高血压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老年医院门诊就诊以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维持基础药物治疗;艾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部位:双内关、双足三里,15~30 min/次,隔日1次,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的PWV、血压、血糖、血脂指标。结果:治疗后1个月,艾灸组C-FPWV为(8.72±1.64)m/s,对照组为(9.99±2.1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治疗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脉搏波速度,改善动脉弹性,疗效与治疗持续时间相关。
刘宏和蕊罗智杨清白莹贾丁陈晓丽赵百孝
关键词:艾灸脉搏波速度高血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