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菲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眩晕
  • 3篇阵发
  • 3篇阵发性
  • 3篇睡眠
  • 3篇位置性
  • 3篇位置性眩晕
  • 3篇良性阵发性位...
  • 2篇神经肽
  • 2篇前庭
  • 1篇低头
  • 1篇多导睡眠图
  • 1篇眼球运动
  • 1篇眼震
  • 1篇阳性
  • 1篇诱发电位
  • 1篇诊治
  • 1篇诊治思路
  • 1篇症状
  • 1篇症状学
  • 1篇神经肽类

机构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赵菲
  • 6篇庄建华
  • 5篇赵忠新
  • 3篇陈瑛
  • 2篇李斐
  • 2篇靳哲
  • 2篇赵正卿
  • 2篇李雁鹏
  • 1篇李想
  • 1篇周晓闻
  • 1篇谢雪微
  • 1篇李艳成
  • 1篇肖本杰
  • 1篇王文昭
  • 1篇吴惠涓
  • 1篇王宗文
  • 1篇张琳
  • 1篇周丽丽

传媒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位置性眼震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观察研究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位置性眼震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视频眼震图(VNG)记录的14例急性发作期VM患者和16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Roll-test)诱发下位置性眼震的类型、强度、时间等参数。结果 VM患者于多种诱发体位时出现混合性的眼震成分,其眼震成分主要为下跳性、离地性及向地性成分的单个或多个组合。VM组和HSC-BPPV组眼震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组水平成分的眼震最大慢相角速度(SPVmax)为(11.4±2.3)°/s,低于HSC-BPPV组[(56.8±9.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HSC-BPPV组相比,VM组达到SPVmax时所需的时间(tm)较长[(18.1±2.0)s vs(5.9±1.1)s,P<0.001],其眼震变化速率较缓慢[(0.54±0.14)°/s^2 vs(7.21±1.79)°/s^2,P<0.001]。HSC-BPPV组的强弱侧眼震强度的不对称比高于V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VM中异常的中枢整合机制可能引起紊乱的半规管旋转信息传递,导致变位试验时出现混合性眼震成分以及多种体位诱发的平坦型眼震。
周丽丽童蓓王文昭李斐赵菲庄建华
关键词:视频眼震图
神经肽S:睡眠-觉醒相关新型神经肽被引量:7
2013年
神经肽S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神经肽,其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蓝斑、外侧臂旁核,并在丘脑背内侧核、下丘脑和杏仁核也有分散表达。神经肽S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神经肽S受体相结合而发挥生理作用,调节睡眠觉醒系统、促觉醒、改善认知功能、抗焦虑等。进一步研究神经肽S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使其作为药物治疗的新靶点,可为睡眠障碍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赵正卿李雁鹏赵菲赵忠新
关键词:神经肽类受体神经肽睡眠障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和病因分析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可能病因。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良性阵发性置性眩晕且复位成功的60例患者,对其中存在残余症状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主观视觉垂直线(SVV)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 VEMP)进行记录,随访并记录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按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时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7 d)和长时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7 d),比较2组患者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复位成功后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有36例(60.00%),其中22例(61.11%)患者在1周内自发缓解,14例残余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周。短时组患者复位后当日的VAS评分和HADS评分均低于长时组(P均<0.05),SVV反方向偏斜发生率高于长时组[63.6%(14/22)vs 28.6%(4/14),χ~2=4.21,P=0.04],而2组的o VEM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位成功后短暂的耳石器功能障碍和中枢再调定延迟参与了BPPV残余症状的发生,但其主观头晕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短。持续时间超过1周的残余症状多与精神情绪因素相关。
李斐肖本杰陈瑛高博严静宇赵菲周晓闻顾欢欢庄建华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持续时间
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双侧阳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诊治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双侧阳性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的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Dix-Hallpike诱发试验出现眩晕与眼震发作共490例,其中双侧阳性55例,占11.2%,按诱发出的眼震类型将其进一步分为4类:(1)双侧水平向地性眼震16例,双侧水平离地性眼震5例,判断为水平半规管BPPV,给予平躺左右摇头训练及Barbecue复位后症状缓解;(2)双侧向下为主的眼震2例,判断为前半规管BPPV,给予Kim复位后症状消失;(3)双侧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进一步行平躺试验,6例表现为垂直向上性眼震,判断为双后半规管BPPV,给予双侧PRM复位后症状缓解;14例仍为扭转、向上性眼震,结合平卧侧头诱发试验判断为水平半规管BPPV,给予Barbecue复位;(4)一侧为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对侧为向下性眼震12例,坐位头前倾30°,半小时后再行Dix-Hallpike诱发试验均表现为该侧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而对侧向下性眼震消失,判断为该侧后半规管BPPV,给予PRM复位后症状消失.结论 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双侧阳性并不少见,临床应该根据诱发出的眼震类型进一步分类,逐步判断出受累的半规管并给予相应的手法复位.
赵菲庄建华谢雪微靳哲陈瑛赵忠新
关键词: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作性睡病症状学与多导睡眠图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正>目的评估发作性睡病猝倒发作型(NC)与发作性睡病非猝倒发作型(NWC)的临床症状、夜间多导睡眠图(nPSG)和日间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的参数特点,分析日间Epworth嗜睡评分(ESS)、猝倒严重程度评分...
吴惠涓李想王宗文庄建华张琳赵菲赵忠新
文献传递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剥夺对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神经肽S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剥夺后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神经肽S(neuropeptide S,NPS)表达的变化。方法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CC)组、环境对照(TC)组、REM睡眠剥夺(SD)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REM睡眠剥夺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及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经3dREM睡眠剥夺后下丘脑内NPS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NPS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CC组和TC组没有显著差异。REM睡眠剥夺后,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内的NPS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SD组下丘脑背内侧核内NPS蛋白及mRNA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86±2.47)和(25.75±2.12),较CC组(16.75±2.12和19.63±1.85)、TC组(18.60±1.60和18.50±1.69)升高(P<0.05)。结论REM睡眠剥夺后下丘脑内觉醒相关区域NPS表达增加,说明当REM睡眠减少时机体会主动调节NPS的分泌,提示NPS与睡眠觉醒的调节机制有关。
赵菲赵正卿李雁鹏庄建华赵忠新
关键词:睡眠剥夺
双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思路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双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的诊治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诊治的、双侧Dix-Hallpike诱发试验均出现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治思路。结果 20例BPPV患者在Dix-Hallpike诱发试验时双侧均出现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发作,进一步行平躺试验和低头试验,其中6例患者平躺试验时出现垂直向上眼震发作而低头试验无眼震发作,判断为双侧后半规管BPPV,给予两侧颗粒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症状缓解;其余14例患者在平躺试验和低头试验时仍表现为扭转、向上性眼震发作,但此时二者眼震的扭转方向相反,判断为眼震带扭转、向上成分的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给予一侧Barbecue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症状消失。结论对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双侧出现扭转、向上、向地性眼震发作的患者,不应贸然诊断为双侧后半规管BPPV,应排除眼震出现扭转、向上成分的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
赵菲靳哲庄建华陈瑛李艳成赵忠新
关键词:位置性眩晕耳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