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珺
- 作品数:37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昆虫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登革2型病毒prM/E蛋白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构建表达登革2型病毒prM/E蛋白的真核细胞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含有登革2型病毒prM/E基因的质粒中扩增得到prM/E基因。将该片段亚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用XhoⅠ和NheⅠ双酶切将其与同样双酶切的pFastBac Dual质粒连接,构建转移载体pFBD-prM/E。将转移载体转化的同时,含有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和Helper质粒的感受态DH10 Bac得到重组Bacmid;用后者转染Sf 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双酶切鉴定构建的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BD-prM/E,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可观察到特异性绿色荧光,即检测到prM/E蛋白的表达。结论:利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成功表达了登革2型病毒prM/E蛋白,为登革病毒prM和E蛋白的功能研究、登革病毒感染的诊断以及登革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刘晓宇姚立红陈爱珺郭建强张智清陈辉
-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E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 H1N1亚型流感病毒NA基因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及鉴定
- 2013年
- 目的构建含有H1N1亚型流感病毒NA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方法用PCR方法扩增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A/PR8/34)全长神经氨酸酶基因,并将其连接于pFastBacdual载体,构建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BD-NA。转化含有Bacmld的DHl0B感受态细胞后,获得重组穿梭载体rBacmid—NA。将其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病毒rBac—NA。提取重组杆状病毒rBac—NA的DNA并使用PCR方法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SDS-PAGE,WesternBlot鉴定以及ELISA方法检测所表达的NA蛋白。结果经PCR鉴定所构建质粒rBacmid—NA正确;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特异性绿色荧光位于感染细胞的表面,WesternBolt检测可与小鼠抗PR8株多克隆抗体和兔抗甲型流感病毒NA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经ELISA检测,NA蛋白可被鼠抗流感病毒(PR8)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论上述结果证明,我们获得了表达流感病毒NA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为进一步研究NA蛋白的功能和新型流感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 姚立红付金奇陈爱珺刘晓宇徐鹏卫郭建强张乐翠
- 关键词:正黏病毒科神经氨酸酶
-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CIKS(151-574)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 2003年
- CIKS(ConnectiontoIKKandSAPK JNK)是最近发现的细胞蛋白 ,能激活IKK和SAPK JNK。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将CIKS(15 1 5 74)插入载体pAS2 1作为诱铒 ,筛选人HeLa细胞MATCHMAKERcDNA文库 ,以期为阐明NFκB及JNK活性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新的线索。筛选得到 6个阳性AD 文库质粒 ,并用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了阳性AD 文库质粒与CIKS的相互作用。将阳性AD 文库质粒测序并对测序结果做BLAST分析 ,发现它们分别是RIKENcDNA 473340F0 3,PLAC8,CD2 7BP (Siva 1) ,CDC5L ,SnRNPsmB ,DVL2。CIKS能与这些功能各异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表明CIKS在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作用。
- 黄国锦张智清姚立红陈爱珺徐春晓朱宏建柴映爽严馨蕊金冬雁
- 关键词:CDNA文库蛋白质相互作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细胞蛋白
- 小鼠肠道类组织三维培养体系的建立及用于喜马拉雅旱獭甲型肝炎病毒增殖研究
- 2017年
- 目的建立小鼠肠道类组织并用于喜马拉雅旱獭甲肝病毒(Marmota Himalayana hepatovirus,MHHAV)增殖研究。方法用高浓度EDTA消化Balb/C小鼠肠道隐窝,在基质胶上培养,并传代冻存肠道类组织,后单层培养接种在96孔板上,感染MHHAV,使用Real—time qPCR检测不同时点病毒浓度.并与多种常规用于培养甲肝病毒的细胞系进行比较病毒增殖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肠道类组织培养体系,MHHAV在常用于培养甲肝病毒的细胞系上不增殖,但在小鼠肠道类组织上能够明显增殖,病毒在4d左右增殖约3700倍。结论小鼠肠道类组织能够用于MHHAV的分离培养。
- 林琳陈爱珺陈爱珺李利利
- 关键词:病毒增殖
- 流感病毒M2蛋白胞外区与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本研究构建了表达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胞外区与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根据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核苷酸序列设计突变PCR引物并实施突变PCR,以获得PEA基因编码区第553位氨基酸密码子缺失的突变PEA(ntPE),从而产生无毒性的PEA突变基因,然后用合成的M2e编码区替换ntPE基因中的非必需区Ib,产生ntPE-M2e嵌合基因。将该嵌合基因导入pET表达载体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将表达产物胶回收后与弗氏不完全佐剂联合皮下免疫BALB/c小鼠,终免两周后用5个LD50流感病毒A/PR/34/8株进行攻击。取动物血清作ELISA并取脾脏作ELISPOT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组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抗M2e特异性抗体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并能够抑制病毒在肺内的复制。本研究为甲型流感病毒广谱疫苗的进一步研发打下了基础。
- 徐一姚立红陈爱珺郭建强刘晓宇薄洪刘丽琦舒跃龙张智清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免疫原性
- H1N1亚型流感病毒M1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构建H1N1亚型流感病毒M1基因重组杆状病毒,并进行鉴定。方法 PCR扩增H1N1亚型流感病毒(A/PR/8/34)全长M1基因,与pFastBacdua(lpFBD)载体连接,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BD-M1,转化含有Bacimd和Helper质粒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骨架质粒rBacmid-M1,将其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M1。采用噬斑形成法检测病毒滴度,PCR法检测M1基因的插入,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M1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杆状病毒骨架质粒rBacmid-M1经PCR鉴定证实构建正确;第3代rBac-M1病毒滴度为3×108pfu/ml;感染rBac-M1的sf9细胞经PCR扩增可见3 300 bp的条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特异性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检测可与鼠抗流感病毒(PR8)和鼠抗M1蛋白(PR8)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检测M1蛋白可与鼠抗流感病毒(PR8)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已成功构建了H1N1亚型流感病毒M1基因重组杆状病毒,为进一步研究流感病毒M1的功能及新型流感疫苗开发奠定了基础。
- 郭建强付金奇姚立红陈爱珺徐鹏卫殷继永张智清
- 关键词:流感病毒杆状病毒SF9细胞基因表达
-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将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PEA)基因突变为无毒性的ntPE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方法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PEA基因引物及PEA基因第553位氨基酸缺失的突变引物,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ruginosa)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PEA基因,插入pGEM-T载体中,构建重组克隆质粒pGEM-PEA,以其为模板,利用突变引物,扩增ntPE基因(无毒性PEA),插入pET-30a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ntPE,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证明已成功获得突变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经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69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可被小鼠抗PEA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具有较好的抗原性。结论已成功获得无毒性的PEA突变基因,为构建以PEA为蛋白佐剂的融合蛋白疫苗奠定了基础。
- 姚立红徐一陈爱珺郭建强薄洪尉玉杰张智清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基因突变体原核细胞
- 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中的表达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利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方法 PCR扩增去除信号肽的甲型H1N1(A/PR/8/34)流感病毒HA基因,与pFastBacdual载体(pFBd)连接,构建转移载体pFBd-HA,转化含Bacmid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穿梭质粒rBacmid-HA。rBacmid-HA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病毒rBac-HA。采用噬斑形成法检测病毒滴度,PCR法检测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HA基因,间接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检测HA蛋白的表达。结果穿梭质粒rBacmid-HA经PCR鉴定构建正确;第3代rBac-HA的滴度为3×107 pfu/ml;感染rBac-HA的sf9细胞经PCR扩增可见4 216 bp的特异性条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绿色荧光,Western blot鉴定与鼠抗甲型流感病毒HA(H1)单抗和鸡抗流感病毒(California株)多抗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检测与鼠抗流感病毒(PR8株)多抗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强于与鸡抗流感病毒(California株)多抗结合的能力。结论 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甲型流感病毒HA蛋白。
- 付金奇郭建强姚立红陈爱珺刘晓宇张乐萃张智清
- 关键词:杆状病毒SF9细胞
- 可调控表达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被引量:5
- 2011年
- 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是一种具有离子通道功能的跨膜蛋白,其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可用于流感通用疫苗的研究。为了构建可调控的稳定表达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系,首先应用PCR方法从含有流感病毒PR8株第七节段全长基因的质粒中扩增得到M2基因。将该片段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5/FRT/TO上,用BamHⅠ和NotⅠ双酶切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与表达Flp重组酶的pOG44质粒共转染Flp-In T-REx-293细胞,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筛选具有Hygromycin B抗性的细胞株。在该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四环素以诱导目的基因表达,48 h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到M2蛋白的表达。共得到16株高表达M2蛋白的重组细胞株,这些细胞株在传10代后仍能稳定表达目的蛋白。未加四环素诱导的细胞没有检测到M2蛋白,说明四环素调控系统严格控制着目的基因的表达。今后,该细胞系可用于流感病毒M2蛋白的功能研究、流感候选疫苗的免疫学评价以及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的研制。
- 刘晓宇郭建强姚立红陈爱珺付金奇张智清
-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四环素
- 人偏肺病毒在传代细胞和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分离和鉴定被引量:3
- 2022年
-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2001年鉴定出的新发呼吸道病毒,婴幼儿、老人和免疫抑制人群易感,引起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治疗方案。为获得北京地区HMPV临床流行毒株,本研究将经荧光定量PCR检测为HMPV阳性的鼻咽抽吸物样本分别接种LLC-MK2、Vero-E6和分化良好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Human Airway Epithelium,HAE),观察细胞病变、检测免疫荧光、电镜观察病毒形态、测定病毒滴度及分析复制特点,对分离获得的HMPV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MPV感染LLC-MK2细胞可形成合胞体,但在Vero-E6中多呈单个细胞感染;经免疫荧光检测,HAE、LLC-MK2和Vero-E6细胞均可见绿色荧光;电镜结果可见病毒为近似球型的颗粒,有包膜和刺突,直径约在150nm~200nm之间;HMPV在HAE和LLC-MK2两种细胞上的复制特点基本相同。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临床样本在LLC-MK2、Vero-E6和HAE分离培养HMPV的方法,分离并鉴定了HMPV临床分离株,为HMPV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 麻粉莲王超陈爱珺宋敬东谢志萍姚立红郑丽舒
- 关键词:人偏肺病毒病毒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