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向峰

作品数:15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蛋白
  • 5篇介入
  • 5篇冠脉
  • 5篇CD40L
  • 4篇梗死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血栓
  • 3篇血栓抽吸
  • 3篇血小板
  • 3篇再狭窄
  • 3篇支架置入
  • 3篇支架置入术
  • 3篇置入
  • 3篇置入术
  • 3篇衰竭

机构

  • 15篇武警上海总队...

作者

  • 15篇张向峰
  • 14篇张庆成
  • 11篇汪承炜
  • 2篇毕春辉
  • 2篇潘桂华
  • 2篇韩晓丹
  • 1篇陈松
  • 1篇范仰钢
  • 1篇毕春晖
  • 1篇梁桂娟
  • 1篇许文峰
  • 1篇刘才华

传媒

  • 5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心脏杂志
  • 2篇武警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全国第十一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D40L、MMPs和α-GMP-14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致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CD40L、MMPs和α-GMP-14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CS患者131例,按照冠状动脉狭窄评分(coronary artery score,CAS),分为轻度36例,中度53例,重度42例,选择对照组60例。采用酶联法测定各组CD40L、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PA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α-血小板颗粒膜蛋白(α-GMP-140)。结果 ACS患者各组CD40L、MMP-s、α-GMP-140和PAR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各组CD40L、MMP-s、α-GMP-140和PAR等指标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结论 CD40L、MMP-s、α-GMP-140等分子在促进冠状动脉炎性损害,斑块基质纤维帽破裂,血栓形成中形成链式反应,该反应水平的增高在ACS的致病作用中有着重要意义。
张庆成赵杰汪承炜张向峰
关键词:冠脉综合征CD40配体致病作用
HMGB1和pro-BNP在心力衰竭进展期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HMGB1和pro-BNP在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期血清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54例,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7岁。其中心力衰竭A期16例,心力衰竭B期14例,心力衰竭C期12例,心力衰竭D期12例。并在心力衰竭C期和D期的患者中选择18例,进行动态观察。设心功能正常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法测定HMGB1和pro-BNP。结果心力衰竭患者HMGB1和pro-BNP等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均显着升高。在心力衰竭进展的分期各组中HMGB1,pro-BNP等指标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病情愈严重HMGB1,pro-BNP等指标增高越明显,以心力衰竭D期为明显(P<0.05)。心力衰竭早期以HMGB1增高明显,中晚期以pro-BNP增高为明显。在心力衰竭C期和D期二组患者的动态观察中,治疗后HMGB1和pro-BNP下降明显,以pro-BNP早期为明显(P<0.05)。血清HMGB1与pro-BNP水平的相关性(r=0.63)。结论 HMGB1和pro-BNP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力衰竭早期以HMGB1增高明显,中晚期以pro-BNP增高为明显。HMGB1和pro-BNP血清水平的增高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有着重要意义。
张庆成张向峰毕春辉韩晓丹代祥艳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钠肽前体炎症
血小板高反应性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性指标a-血小板膜糖蛋白-140(a-GMP-140)、血小板聚集率(PAR)、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对2007—2011年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随访时间约为5年。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选择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ISR患者39例作为狭窄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6.7岁。狭窄组39例,按照ISR的程度进行分型和分组:Ⅰ型狭窄12例(Ⅰ型狭窄组),Ⅱ型狭窄11例(Ⅱ型狭窄组),Ⅲ型狭窄9例(Ⅲ型狭窄组),Ⅳ型狭窄7例(Ⅳ型狭窄组);根据血小板高反应性(HPR)进行分组:HPR组12例,非血小板高反应性(NHPR)组27例。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为血管正常者1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抽血及检查方法与狭窄组相同。采用酶联法测定a-GMP-140、PAR、CD40L、MMP-s等指标。结果狭窄组a-GMP-140、PAR、CD40L、MMP-s等指标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变化而改变,狭窄程度愈严重,a-GMP-140、PAR、CD40L、MMP-s等指标增高越明显,以Ⅲ型和Ⅳ型狭窄组最为明显(P<0.01)。HPR组a-GMP-140、PAR、CD40L、MMP-s等指标较NHPR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a-GMP-140、CD40L、MMP-s三者之间的相关性:CD40L与MMP-2、CD40L与MMP-9、CD40L与a-GMP-140、MMP-2与a-GMP-140有相关性(r>0.5);MMP-9与a-GMP-140无相关性(r<0.5)。结论 a-GMP-140、PAR、CD40L、MMP-s等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斑块形成而导致冠状动脉再狭窄中,形成了链式反应,反应水平的增高与致病作用密切相关,在ISR中有着重要意义。
张庆成张向峰汪承炜代祥艳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支架内再狭窄血小板聚集率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NT-proBNP的影响评估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后心功能和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每组5l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疗程4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血浆NTproBNP变化。结果治疗后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LVEF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LVEDD、LVESD明显下降(P〈0.05),血浆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张向峰张庆成刘才华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T-PROBNP
B型脑钠肽与舒张性心衰的相关性研究
2010年
目的:观察血浆B型尿钠肽(BNP)在舒张性心功能衰竭(DHF)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在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患者60例,其中临床充血性心功能衰竭(CHF0症状30例病人作为DHF组,选30例有同样基础疾病但无临床CHF症状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和比较两组病人血浆BNP值。结果:心衰组血BNP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衰组681±511pg/ml,对照组33±16pg/ml,P〈0.01)。结论:DHF患者血BNP显著升高,在早期诊断具体应用价值。
张向峰张庆成陈松
关键词:B型尿钠肽舒张性心衰
CD40L和MMPs与冠脉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冠脉再狭窄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CIMO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冠脉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关系,并分析CIMOL和MMP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30例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冠心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
张庆成汪承炜张向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冠脉再狭窄
文献传递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致病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CD40L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冠脉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59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男31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3岁),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32)、急性心肌梗死组(n=27),同时设正常对照组(体检健康者,n=30)。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40L、C反应性蛋白(CRP)、MMP-2和MMP-9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D40L、CRP、MMP-2和MMP-9的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且差异显著(P<0·01),多支病变者的水平高于单支病变者。血清MMP-2与MMP-9的水平、CD40L与MMP-9的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和0·78)。结论血清MMP-2和MMP-9水平的增高与冠脉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CD40L可能是通过MMP-s引起冠脉损伤,从而导致斑块形成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张庆成侯燕张向峰汪承炜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CD40配体基质金属蛋白酶致病作用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202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介入治疗,其中131例为冠心病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采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62例,采用普通支架治疗69例;71例为冠心病不伴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均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随访12个月,冠心病并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8.06%,普通支架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10.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再狭窄率比较,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组11.29%,普通支架治疗组15.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防止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冠状动脉病变新生内膜增殖和再狭窄,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成功率,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张庆成张向峰汪承炜毕春晖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小板活化状态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3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冠脉血栓形成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为血栓抽吸组,并选择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无冠脉血栓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临时起搏器,术前冠脉血流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置入支架、再通冠脉血流分级、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结果血栓抽吸组使用IABP(79.5%vs 25.0%)、临时起搏器(76.9%vs 28.1%)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冠脉血流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置入支架、再通冠脉血流分级、术中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等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随访一年,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心功能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冠脉血栓抽吸并支架置入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
张庆成汪承炜梁桂娟许文峰韩晓丹张向峰
关键词:血栓抽吸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1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质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protein,HMGB1)在心力衰竭中的致病作用。方法心力衰竭患者42例,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组,心功能Ⅱ级组16例,心功能Ⅲ级组14例,心功能Ⅳ级组12例,心功能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MGB1、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超声检查测定心功能。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各组HMGB1、pro-BNP和TNF-α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心力衰竭分级加重,上述指标水平升高更明显,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MGB1与pro-BNP、TNF-α、hs-CRP、左室射血分数水平呈正相关(r=0.630,P=0.043;r=0.560,P=0.046;r=0.540,P=0.048;r=0.670,P=0.041)。结论 HMGB1水平升高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价值。
张庆成张向峰汪承炜范仰钢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钠肽前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