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双绪

作品数:187 被引量:94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6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9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13篇地震
  • 77篇形变
  • 58篇地壳
  • 37篇块体
  • 33篇强震
  • 30篇青藏块体
  • 27篇东北缘
  • 27篇北缘
  • 26篇震前
  • 25篇GPS
  • 24篇地震前
  • 23篇垂直形变
  • 22篇青藏块体东北...
  • 20篇断层
  • 19篇地壳运动
  • 16篇地壳形变
  • 16篇地形变
  • 16篇地震带
  • 16篇南北地震带
  • 14篇断层形变

机构

  • 172篇中国地震局
  • 16篇中国地震局地...
  • 15篇国家地震局
  • 14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陕西地矿第二...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187篇王双绪
  • 111篇张希
  • 70篇江在森
  • 64篇张晓亮
  • 61篇张四新
  • 41篇薛富平
  • 27篇蒋锋云
  • 25篇陈兵
  • 20篇崔笃信
  • 15篇刘立炜
  • 13篇陈文胜
  • 13篇祝意青
  • 11篇朱良玉
  • 11篇王继英
  • 11篇王琪
  • 9篇李宁
  • 9篇刘文义
  • 5篇王文萍
  • 5篇丁平
  • 5篇张永志

传媒

  • 30篇大地测量与地...
  • 12篇地震研究
  • 1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0篇地壳形变与地...
  • 10篇地震学报
  • 9篇中国地震
  • 7篇西北地震学报
  • 7篇高原地震
  • 7篇中国地震学会...
  • 6篇地震
  • 4篇中国地震学会...
  • 4篇中国地震学会...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中国八级大震...
  • 3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内陆地震
  • 2篇四川地震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16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14篇2006
  • 12篇2005
  • 18篇2004
  • 11篇2003
  • 12篇2002
  • 10篇2001
  • 10篇2000
1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盘山及其邻区现今大地垂直形变与构造活动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以六盘山及其邻近地区1970年以来的水准网监测及跨断裂水准测量资料为主,结合GPS水平运动、区域构造和历史强震活动,研究该区域现今大地垂直形变与地壳构造活动特征。分析认为:1)六盘山及其邻区较长时间尺度垂直形变速度场显示的六盘山、西秦岭以及贺兰山等山地相对上升、盆地相对下降的山、盆垂直构造活动差异,体现了该区域现代地壳垂直运动所呈现的继承性趋势特征;2)区域水准垂直形变与GPS水平运动变形综合反映,六盘山、西秦岭等山区现今地壳挤压缩短强烈地带,垂直隆升也相对显著,2者具有一定的共生性特征;3)GPS水平运动速度场在六盘山断裂两侧西强、东弱差异所反映的区域水平运动受阻状态,与六盘山断裂两侧垂直差异活动状况相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六盘山构造带应变积累程度较高。这些结果对于该区域未来强震活动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王双绪蒋锋云张四新刘立炜朱良玉
北祁连-河西地区强震地点预测被引量:13
2005年
借助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获取了北祁连 河西地区1971~2000年5个时段地壳垂直运动反映的 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层运动、变形参量及构造梯度场的时空演化图像,高应变能积累部位和锁定能量强度。研究 了与门源Ms6.4、景泰Ms6.2、永登Ms5.8、景泰Ms5.9、玉门Ms5.9以及2003年10月25日民乐 山丹Ms6.1等 强震孕育有关的背景性前兆特征,初步建立了该区强震地点判定的定量依据:①在较大范围强烈隆起区内及其边 缘、梯度场高值区内及其边缘,尤其是与构造走向较为一致、隆起量5mm/a以上或梯度值8×10-8/a以上能达到 方圆50~100km甚至更大的区域;②强位错(3mm/a以上)锁定区段及其附近,较强负位错应力降或负位错地震 矩(分别为5×103Pa/a和5×1016Nm/a左右甚至更高)区段及其附近;或者显著加强段及其附近,可能发生6级左 右或6级以上地震。对应的异常越突出、项数越多、位置越重合,发震危险性越大。
张希张四新王双绪江在森
关键词:北祁连地壳垂直运动构造块体地震矩断层运动与门
两次强震过程中垂直地形变分维特征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采用关联维的计算方法,对四川西部道孚6.9级地震和青海共和6.9级地震过程中的垂直地形变序列分维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如下初步结论和认识:(1)上述两震区远场地形变序列分维数为0.63~0.73,而近场(震中区)序列分维数为0.12~0.49,近场出现明显的降维现象;(2)孕震期间地形变观测序列分维数为0.32~0.46,而震后时期则为0.72~0.85,孕震过程中地形变序列存在明显的降维现象。
王双绪张永志
关键词:垂直形变地壳形变地震观测
2018年云南通海5.0级地震前区域地壳水平形变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1991—2015年GPS观测地壳长期水平运动速度场,研究了2018年8月13,14日云南通海2次5. 0级地震前附近区域地壳水平形变背景特征,结合构造分析认为:(1)通海地震发生在区域地壳水平运动受阻,应变快速积累部位,即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高值区。该部位亦是小江断裂带和曲江—石屏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从背景形变特征来看,该区域及其附近未来稍长一段时间再次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依然存在。(2)个旧与弥勒之间为另一个应变快速积累部位,应警惕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蒋锋云朱良玉季灵运李宁王双绪
关键词:地壳形变GPS应变率场
天山构造带近十年来GPS水平差异运动演化特征与强震关系
新疆地区是我国大陆构造活动强烈、强震集中的重点地区之一。受印度板块北推碰撞欧亚大陆的环境主动力控制及西伯里亚地块一定程度向南挤压作用,南、北天山断裂带地质构造活动以挤压一逆冲为主要特征,兼一定程度走滑,南天山断裂带以左旋...
张希王双绪张晓亮蒋锋云
四川西部现今地壳形变场与地震
采用分段线性速率动态平差法处理了川西地区70年代以来的多期区域垂直形变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形变场的信息分离与动态特征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了川西地区地壳运动现状及未来地震危险区。结果表明:川西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场...
张四新刘文义王双绪
关键词:垂直形变地壳运动
文献传递
昆仑山口西大地震前区域构造变形背景
<正> 利用青藏块体及其周边地区1991~2000年间的GPS观测获得的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资料和1998年、2000年重力复测资料,借助最小二乘配置、非震位错反演和非连续变形分析(DDA)等,通过分析区域水平相对运动与视...
江在森张希祝意青张晓亮王双绪
文献传递
昆仑Ms8.1地震前青藏块体边界水平形变的关联性与机制
<正>青藏块体被誉为中国大陆地球动力学系统中的一把“活塞”。研究涉及的青藏块体边界,主要指青藏块体东北缘的甘宁青地区(33°~42°N,93°~108°E)和块体东缘的川滇地区(22°~34°N,95°~109°E)。前...
王双绪张希张晓亮
文献传递
强震蕴育过程中区域垂直形变场多种动态信息演化特征
1999年
以区域精密水准重复观测资料为依据,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发生于我国大陆板内的1996年丽江7.0级等几次强震过程中区域垂直形变速率、剪切变形率、扩张变形率和体积变化率等形变场多种信息的动态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强震蕴育过程中,区域垂直形变场在空间和时间上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非均匀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进一步研究了判定强震危险区的形变前兆场多种信息异常综合标志,得出了一些用大地形变进行强震预测的初步结论。
王双绪张四新王继英
关键词:垂直形变场
注重地质构造差异布局,提升地震形变监测能力
王双绪薛富平李宁
文献传递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