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3篇细胞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型心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夹层
  • 2篇腺炎
  • 2篇急性ST段抬...
  • 2篇急性胰腺炎
  • 2篇急性主动脉夹...
  • 2篇夹层
  • 2篇梗死
  • 2篇奥美拉唑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表达

机构

  • 9篇苏州大学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吴云
  • 4篇陆士奇
  • 1篇陈永井
  • 1篇宋歌
  • 1篇赵媛
  • 1篇唐兆芳
  • 1篇施毕旻
  • 1篇陈国林
  • 1篇陈一欢
  • 1篇黄坚
  • 1篇刘燕荣
  • 1篇曹小俊
  • 1篇杜宣
  • 1篇龚菊
  • 1篇乐萍
  • 1篇张弛

传媒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健康之路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白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WMR)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586例STEMI患者以及2019年7月—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克州人民医院的86例STEMI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的WMR的中位数(0.57)为界限,将患者分为WMR高值组和WMR低值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均衡两组患者其他临床指标的组间差异,对进行PSM后的临床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PSM后WMR高值组的MACE发生率高于WMR低值组(23.08%∶39.74%,P=0.038),PSM后的Cox回归分析显示,WMR是患者PCI术后30 d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77,95%CI:1.417~5.057,P=0.002)。结论:PSM可以提高回归性研究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及结果的可信度,经PSM减轻其他临床资料在组间分布不均衡的混杂影响后,WMR仍是STE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末寒张弛许天宝刘燕荣陆士奇吴云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警评分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利用急诊室测得的临床指标建立一个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预警评分模型,并且评估该评分模型预测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期间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抢救室的208例AAD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入院时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167)与死亡组(n=41),并且根据临床结局资料分别进行两组间的比较.使用SPSS Modeler 18.0中的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CHAID)建立模型,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到模型中,以住院期间死亡为目标事件,当父分支中的最小记录数2%,子分支的最小记录数1%时停止,并且使用Bonferroni法调整重要值,分割及合并的显著性水平均以0.05为准,根据CHAID模型各项预测变量的重要性制定评分表.使用该评分模型计算所有纳入患者的评分,并绘制该模型预测AAD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两组患者Stanford A型比例、住院期间接受手术的比例、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血肌酐、尿酸、乳酸脱氢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纳入CHAID模型的指标有血肌酐、血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淋巴细胞、凝血酶时间、Stanford分型,该模型平均正确性0.909.预警评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95%CI0.849~0.938,P<0.001,根据约登指数计算出最佳临界值为8.5分,此时敏感度0.927,特异度0.671,该评分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结论本研究利用急诊室可快速获取的指标建立的预警评分模型对AAD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有较好�
李末寒陈一欢吴云陆士奇
关键词:预后
奥美拉唑及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评价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医院收治的83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联用组(4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常规剂量奥曲肽,联用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奥曲肽,两组患者均治疗7 d。结果联用组患者治疗后的常规生化指标[血清淀粉酶(AMY)、尿淀粉酶(UAMY)、白细胞计数(WBC)、前白蛋白(PA)及白蛋白(ALB)]、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清生物标志物[中期因子(MK)、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髓过氧化物酶(MPO)、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 TRAM-1)及和肽素(copeptin)]水平,以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改良Marshall评分、CT严重度指数(CTSI)评分、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及床旁严重度指数(BISAP)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联用组患者的腹痛、腹胀、体温异常、恶心呕吐及首次排便的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联用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 24%比80. 49%,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9. 05%比17. 07%,P> 0. 05)。结论奥美拉唑、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奥曲肽治疗SAP,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且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敏星陆士奇陈国林吴云
关键词:奥美拉唑乌司他丁大剂量奥曲肽重症急性胰腺炎
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OX40L表达的影响及生物学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OX40L表达变化以及对T淋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以5.5、16.7、33.3mmol/L浓度葡萄糖干预HUVEC为干预组,单纯DMEM培养为对照组,孵育72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OX40L的表达变化。16.7mmol/L浓度葡萄糖干预的HUVEC与人T细胞共培养,分为六组:A组(T细胞)、B组(激发型鼠抗人CD3单抗+T细胞)、C组(CD3单抗+T细胞+HUVEC)、D组(CD3单抗+T细胞+HUVEC+阻断型抗人OX40L抗体)、E组(CD3单抗+T细胞+HUVEC+16.7mmol/L葡萄糖)、F组(CD3单抗+T细胞+HUVEC+阻断型抗人OX40L抗体+16.7mmol/L葡萄糖),72h后用细胞增殖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细胞72h,细胞表面OX40L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效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高糖作用后的HUVEC促进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抗OX40L单抗阻断后促进作用减弱(P<0.05)。结论高糖能有效上调HUVEC表面负性协同刺激分子OX40L表达,促进T细胞增殖。
杜宣宋歌曹小俊吴云赵媛陈永井施毕旻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OX40L
急诊内科诊治胃溃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方法,望可以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将收治的60例胃溃疡患者按照收治的顺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结果:经过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治疗之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结论:急诊内科采取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福利。
吴云
关键词:胃溃疡急诊内科奥美拉唑
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表达B7-H2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不同类型预后不同.AP的免疫应答和失衡免疫与其严重程度有关,炎症因子和相关免疫细胞在AP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因而寻找炎症细胞和新炎症免疫因子对精准治疗AP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AP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表达B7-H2的临床意义.方法A P患者63例[轻度A P(m i l dA P,M A P)25例、中度AP(moderately severe AP,MSAP)20例、重度AP(severe AP,SAP)18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4^+CD16^+细胞亚群上B7-H2表达情况,评价其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关联性及临床意义.结果AP患者发病24hCD14^+CD16^+细胞B7-H2出现异常高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11.10,P<0.001);A P各组B 7-H 2在C D 14^+C D 16^+细胞膜上表达明显高于CD14^+C D16^-细胞膜上表达(P<0.01);SAP组CD14^+C D 16^+和CD14^+C D 16^-细胞B7-H2表达(373.30±89.72和78.62±13.05)最高,M S A P组(279.55±76.95/44.92±12.44)其次,均高于M A P组(181.15±35.75/23.32±4.28),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AP组、MSAP组发病24 h、48 h、72hCD14^+CD16^+和CD14^+CD16^-单核细胞膜B7-H2动态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然而,SAP组无论C D14^+C D16^+还是CD14^+C D16^-细胞膜B7-H2表达24h、48h、72h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4^+CD16^+和CD14^+CD16^-单核细胞膜B7-H2在AP患者体内高表达,与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SAP呈动态升高变化;同时B7-H2在AP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膜表达较CD14^+CD16^-单核细胞明显升高,为进一步认识AP免疫应答和失衡提供了新的线索,为AP精准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龚菊龚菊黄坚吴云吴云陈炜唐兆芳唐兆芳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成人脓毒性休克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21年
1970年Thomas G.Bafes首次将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引入手术过程中的心肺支持,而后一直被用于循环手术及严重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的定义是脓毒症并发液体复苏无效的低血压或高乳酸血症。目前美国危重医学会发布的指南建议液体和正性肌力药物支持效果不佳的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儿童和新生儿进行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CMO,V-A ECMO)[1]。
李末寒肖卓韬吴云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体外膜肺氧合正性肌力药物高乳酸血症META分析ECMO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列线图的构建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明确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病30 d内出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期间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STEMI患者作为建模组,通过逐步回归法找出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该医院的STEMI患者作为验证组。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与校准曲线对该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列线图预测模型共纳入Killip分级、肌酐、休克指数、白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T-proBNP,共计6个临床指标。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0.868~0.942,P<0.001),当概率为0.267时模型的准确性最好(敏感度0.807,特异度0.902,约登指数0.709)。验证人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95%CI:0.796~0.892,P<0.001)。校准曲线显示出该模型的预测概率与患者实际发生MACE的概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STEMI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
李末寒冯城婷吴云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预后列线图
NLR联合D-二聚体、C反应蛋白等指标快速筛选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联合NLR、D-二聚体、CRP、ALT、AST、年龄、SBP、PLR等指标从急性胸痛患者中筛选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1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8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APE组)和20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AAD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入院后即刻测定的各项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C反应蛋白、肌酐等。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SPSS Modeler建立诊断流程。结果:AAD患者以男性居多(占85.1%),发病年轻化,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2岁,院前收缩压、舒张压较高,心率明显增快,D-二聚体升高,炎症指标(WBC、NLR、PLR、CRP)升高明显。经过logistic多项回归后发现NLR、D-二聚体、CRP、ALT、AST、年龄、SBP、PLR可以用于从三组患者中筛选出AAD患者。分别绘制单项指标的ROC曲线和联合各项指标诊断的ROC曲线,发现联合诊断的准确性强(AUC=0.880,P<0.01,95%置信区间为0.845~0.916)。结论:联合NLR、PLR、年龄、入院时收缩压、ALT、AST、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可以从急性胸痛患者中快速筛选出疑似AAD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并且本研究在进行了logistic多项回归后,筛选出有效的指标进行了诊断流程模型的建立,可以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李末寒陆士奇吴云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胸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