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海涛

作品数:88 被引量:333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5篇植入
  • 39篇粒子植入
  • 35篇肿瘤
  • 35篇放射性
  • 32篇剂量学
  • 27篇植入治疗
  • 26篇复发
  • 24篇放射性粒子
  • 24篇CT引导
  • 23篇粒子植入治疗
  • 20篇放射性粒子植...
  • 18篇共面
  • 18篇放疗
  • 18篇3D打印
  • 11篇颈部
  • 10篇盆腔
  • 10篇疗法
  • 10篇恶性
  • 9篇腺癌
  • 9篇宫颈

机构

  • 88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湖北省肿瘤医...
  • 2篇福建省南平市...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定州市人民医...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作者

  • 88篇孙海涛
  • 84篇王俊杰
  • 59篇姜玉良
  • 45篇吉喆
  • 43篇郭福新
  • 35篇范京红
  • 24篇田素青
  • 22篇彭冉
  • 18篇江萍
  • 16篇杨瑞杰
  • 13篇林蕾
  • 13篇曲昂
  • 12篇李卫燕
  • 11篇张喜乐
  • 11篇王皓
  • 10篇朱丽红
  • 10篇周舜
  • 10篇姜树坤
  • 9篇姜伟娟
  • 8篇姚丽红

传媒

  • 16篇中华放射医学...
  • 1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1篇中华放射肿瘤...
  • 3篇癌症进展
  • 3篇中华核医学与...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北京放射肿瘤...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1
  • 3篇2020
  • 9篇2019
  • 18篇2018
  • 9篇2017
  • 24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精度研究
2023年
目的利用两种模体研究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精度,并比较两种模体差异,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提供参考。方法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设计进针路径并获取针尖坐标值,按照进针路径分别在定制模体和肝脏模体插入植入针,植入金标,退针10 mm,植入冷源,分别记录针尖、金标、冷源坐标,通过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获取植入针精度,第1颗粒子精度,拔针后粒子的精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上述精度在两种模体中的差异。结果3D打印共面模板辅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穿刺针精度,第1颗粒子精度及拔针后粒子精度在定制模体和肝脏模体中分别是(1.89±0.72)和(2.14±0.88)mm(P>0.05),(2.03±1.14)和(2.42±1.12)mm(P>0.05),(-1.96±1.29)和(-2.82±0.91)mm(t=2.09,P=0.046)。结论3D打印共面模板辅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具有高效,稳定、精确,在两种模型中精度差异较小。
孙海涛吉喆邱斌姜玉良范京红王俊杰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植入CT引导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对比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术前计划与术后实际验证剂量,评价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行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患者14例(15个病灶),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9.9岁),Karnofsky评分(KPS,百分法)60~90(中位数80)。患者既往未接受过放射治疗者1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但剂量不详者1例,其余12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中位数60 Gy(20~70 Gy)。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扫描,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125)Ⅰ粒子植入,处方剂量110~150 Gy。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0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50)、2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200)、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 PD)、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 index,EI)。利用配对t检验对术后实际剂量参数结果与术前计划所对应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Bland-Altman法分析术前、术后剂量参数的一致性。结果:术前和术后D90、V100、V150、V200、m PD、C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land-Altman法分析,D90、V100、V150、V200、m PD一致性欠佳,CI、EI一致性较好。结论: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方法剂量精准,可达到术前剂量设计要求。
郭福新姜玉良吉喆彭冉孙海涛王俊杰
关键词:3D打印近距离放射疗法碘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治疗剂量
图像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软组织肉瘤疗效以及临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观察图像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之间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1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图像引导下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60例局部复发软组织肉瘤资料。入组患者KPS≥60分、拒绝或不能耐受再次手术、拒绝或不能耐受放疗、预计总生存时间〉3个月的软组织肉瘤多重治疗后复发,行CT或超声引导性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本组患者中位粒子活度为25.9×106 Bq(11.1×106~29.6×106 Bq),植入粒子中位数为58颗(3~133),中位D90为120 Gy(36.50~460.97 Gy)。评价患者总生存(OS)时间和局部无进展生存(LPFS)时间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Kaplan-Meier计算OS率和LPFS率。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8.75个月(1~146个月)。中位OS时间18.5个月(95%CI 13.1~23.9),1、3、5年OS率分别为63.3%、33.0%、29.5%。1、3、5年LPFS率分别为72.5%、63.7%、59.7%。疼痛缓解率为100%(6/6)。8.3%(5/60)患者出现4级皮肤反应,无致死性并发症发生。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 〈 7 cm、既往应用化疗、KPS评分、是否伴有全身转移、肿瘤体积 〈 45 cm3、D90 〉 110 Gy是影响OS的预后因素;肿瘤最大径 〈 5 cm、KPS评分、体积 〈 40 cm3、D90 〉 95 Gy是影响LPF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化疗和伴有全身多发转移是影响总生存的预后因素。结论 图像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软组织肉瘤,局部控制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挽救治疗手段。肿瘤大小、D90是影响OS和LPFS的主要因素。
姜伟娟王俊杰林蕾姜玉良田素青孙海涛江萍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复发预后
3D打印非共面模板与共面坐标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妇科肿瘤的术前计划对比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比较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妇科恶性肿瘤采用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和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3D-PCT)术前计划参数的差异,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盆壁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3例,共37个病灶。中位年龄50岁(32~71岁)。病灶体积为40.0(4.6~332.4)cm^3。所有患者均进行3D-PNCT和3D-PCT术前计划设计。同一患者的两种模板计划90%靶区体积的剂量(D90)保持近似。计划参数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两组靶区D90相似(P>0.05)。3D-PNCT组每例患者通过肠管针数和破骨针数均少于3D-PCT组[0(0~13),0(0~25),Z=-2.941,P<0.05;0(0~3),0(0~25),Z=-2.232,P<0.05]。结论对于盆壁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两种模板术前计划均可达到处方剂量,3D-PNCT引起的损伤小,应用更安全。
曲昂王俊杰姜玉良孙海涛江萍吉喆郭福新范京红李卫燕
关键词:放射治疗剂量碘放射性同位素
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包括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的模板,在模板上设置有多个计划针道,在模板上设置有荧光坐标轴,在荧光坐标轴的原点设置有固定针道,对应每个计划针道设置有唯一的编号,且在靠近计划针道的位置...
王俊杰姜玉良彭冉吉喆郭福新孙海涛
文献传递
CT引导下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肺癌的初步结果
目的:肺癌放疗后复发是目前的治疗难点,往往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佳,由于多为姑息治疗,需要平衡治疗方案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意在分析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肺癌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 ...
吉喆姜玉良郭福新彭冉孙海涛范京红王俊杰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
6D治疗床对原发宫颈癌放疗摆位误差及靶区边界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利用锥体束CT(CBCT)联合HexaPOD evo RT 6D床分析原发宫颈癌根治性放疗分次间及分次内摆位误差,推算临床靶区(CTV)的外放边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顺序入组16例原发宫颈癌患者,采用Elekta AXESSETM影像引导立体定向治疗系统,分别于校正前、6D床在线校正后、治疗后行kV-CBCT扫描,获得X线容积影像与计划CT图像自动像素-解剖结构密度配准,得出3个平移方向左右(X)、头脚(Y)、前后(Z)以及3个绕轴旋转方向Rx、Ry、Rz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分次内摆位误差及CTV外放边界.结果 CBCT联合6D床在线校正明显降低了分次间X(t=3.87,P=0.000)、Z(t=-7.92,P=0.000)、Rx(t =3.05,P=0.003)、Ry(t=-6.87,P=0.000)4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Ry方向摆位误差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2,P=0.002).考虑分次内摆位误差影响,6D床校正后CTV外扩边界在平移方向分别为2.74、3.90、2.87 mm.结论 CBCT联合6D床在线校正明显减小原发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平移及旋转方向摆位误差,缩小靶区外放边界,减小正常组织受量,提高放疗精确性.
曹倩倩朱丽红王俊杰曲昂姚丽红周舜姜树坤孙海涛林蕾
关键词:宫颈肿瘤摆位误差
三维适形、固定野动态调强和容积旋转调强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宫颈癌术后放疗中,比较三维适形(CRT)、固定野调强(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为临床治疗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顺序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10例宫颈癌术后放疗的患者,分别进行CRT、IMRT和VMAT计划设计并比较计划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三种技术CI分别为0.462、0.855和0.875,IMRT和VMAT均优于CRT,VMAT较IMRT有较小的优势(P<0.05,t=-2.189);HI分别为1.084、1.063和1.046,VMAT均匀性略低于IMRT(P<0.05,t=5.127)。在危及器官的受量上,CRT普遍高于IMRT和VMAT。对于低剂量区的受照体积,如小肠、结直肠、膀胱和骨髓的V10、V20,IMRT比VMAT可以获得更低的受照剂量(P<0.05);对于高剂量区的体积V40、V50,直肠和膀胱的受照体积IMRT要小于VMAT(P<0.05),其他如小肠、结肠和股骨头、骨髓的IMRT和VM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术后放疗的患者,CRT、IMRT和VMAT均可以达到靶区处方剂量覆盖的要求,但是在靶区的各项指标中,IMRT和VMAT均优于CRT。IMRT和VMAT相比,在HI上有优势,但是在CI指数上略小于VMAT;对于危及器官而言,低剂量体积和高剂量体积的IMRT和VMAT各自表现了不同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要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技术。
曹倩倩刘路朱丽红曲昂孙海涛姜伟娟王皓廖安燕杨瑞杰王俊杰
关键词:宫颈癌剂量学危及器官
CT引导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或转移癌剂量学分析
目的:探讨头颈部复发或转移癌在CT引导下使用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剂量分布. 方法:选择10例2015年1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了CT引导下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或转移癌的患者,计...
孙海涛陈翔艺孟娜姜玉良田素青杨瑞杰王俊杰
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Ⅰ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盆腔肿瘤个体化设计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 对比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计划的剂量学结果,探索盆腔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用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精确性。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粒子植入的盆腔肿瘤患者51例,处方110~160 Gy,设计制作3D打印非共面模板51块,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为51例患者设计、制作的51块导板术中就位良好,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90、V100、V150、V200、CI、EI及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D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5)。结论 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学指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能满足临床需求。
孙海涛姚丽红王俊杰周付根姜玉良吉喆刘博郭福新彭冉范京红
关键词:3D打印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