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喆

作品数:60 被引量:263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1篇植入
  • 35篇粒子植入
  • 33篇放射性
  • 25篇肿瘤
  • 23篇放射性粒子
  • 22篇植入治疗
  • 22篇放射性粒子植...
  • 21篇共面
  • 21篇CT引导
  • 20篇3D打印
  • 19篇复发
  • 18篇剂量学
  • 16篇粒子植入治疗
  • 9篇恶性
  • 9篇恶性肿瘤
  • 8篇盆腔
  • 7篇疗法
  • 7篇个体化
  • 7篇放疗
  • 7篇放射疗法

机构

  • 60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滕州市中心人...
  • 2篇大连大学附属...
  • 2篇湖北省肿瘤医...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定州市人民医...
  • 1篇承德钢铁集团...
  • 1篇通辽市科尔沁...

作者

  • 60篇吉喆
  • 57篇王俊杰
  • 51篇姜玉良
  • 45篇孙海涛
  • 42篇郭福新
  • 32篇范京红
  • 23篇彭冉
  • 11篇李卫燕
  • 10篇江萍
  • 7篇田素青
  • 4篇柴树德
  • 4篇王皓
  • 4篇霍彬
  • 3篇郑广钧
  • 3篇李旭
  • 2篇李旭
  • 2篇张开贤
  • 2篇霍小东
  • 2篇闫雷
  • 2篇庄洪卿

传媒

  • 15篇中华放射医学...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中华放射肿瘤...
  • 5篇癌症进展
  • 3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3篇2018
  • 11篇2017
  • 18篇2016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精度研究
2023年
目的利用两种模体研究3D打印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精度,并比较两种模体差异,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提供参考。方法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设计进针路径并获取针尖坐标值,按照进针路径分别在定制模体和肝脏模体插入植入针,植入金标,退针10 mm,植入冷源,分别记录针尖、金标、冷源坐标,通过计算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获取植入针精度,第1颗粒子精度,拔针后粒子的精度,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上述精度在两种模体中的差异。结果3D打印共面模板辅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穿刺针精度,第1颗粒子精度及拔针后粒子精度在定制模体和肝脏模体中分别是(1.89±0.72)和(2.14±0.88)mm(P>0.05),(2.03±1.14)和(2.42±1.12)mm(P>0.05),(-1.96±1.29)和(-2.82±0.91)mm(t=2.09,P=0.046)。结论3D打印共面模板辅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具有高效,稳定、精确,在两种模型中精度差异较小。
孙海涛吉喆邱斌姜玉良范京红王俊杰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植入CT引导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对比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术前计划与术后实际验证剂量,评价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行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患者14例(15个病灶),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9.9岁),Karnofsky评分(KPS,百分法)60~90(中位数80)。患者既往未接受过放射治疗者1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但剂量不详者1例,其余12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中位数60 Gy(20~70 Gy)。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扫描,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125)Ⅰ粒子植入,处方剂量110~150 Gy。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0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50)、2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200)、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 PD)、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 index,EI)。利用配对t检验对术后实际剂量参数结果与术前计划所对应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Bland-Altman法分析术前、术后剂量参数的一致性。结果:术前和术后D90、V100、V150、V200、m PD、C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land-Altman法分析,D90、V100、V150、V200、m PD一致性欠佳,CI、EI一致性较好。结论: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方法剂量精准,可达到术前剂量设计要求。
郭福新姜玉良吉喆彭冉孙海涛王俊杰
关键词:3D打印近距离放射疗法碘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治疗剂量
^(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8月至2020年4月北方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协作组三家医院36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46~84岁。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术后90%的靶体积所受的剂量(D90)、术后100%的靶体积所受的剂量(D100)等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客观缓解率为75%(27/36),中位控制时间为12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为47.2%(17/36),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1.1%(22/36)、22.2%(8/36)。单因素分析显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时,与局部控制相关的因素有肿瘤分期(HR=5.246,95%CI:2.243~12.268,P<0.001)、术后D90(HR=0.191,95%CI:0.085~0.431,P<0.001)、术后D100(HR=0.240,95%CI:0.108~0.533,P<0.001);影响生存的因素有肿瘤分期(HR=2.712,95%CI:1.356~5.425,P=0.005)、术后D90(HR=0.110,95%CI:0.041~0.294,P<0.001)、术后D100(HR=0.212,95%CI:0.092~0.48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HR=5.305,95%CI:2.187~12.872,P<0.001)及术后D100(HR=0.237,95%CI:0.099~0.568,P<0.001)与局部控制率相关;肿瘤分期(HR=2.347,95%CI:1.095~5.032,P=0.028)及术后D90(HR=0.144,95%CI:0.051~0.410,P<0.001)与生存率相关。并发症方面,全部36例患者中有9例发生气胸,其中1例为重度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后治愈;5例发生肺内出血,5例发生咯血,予以止血治疗后恢复;1例发生肺部感染,予以抗炎治疗后痊愈;无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肺炎发生;无3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可以控制。
韩红梅赵新新石路佳李秀森李长伟陈光烈陈治行李东源黄学全吉喆王俊杰
关键词:碘125粒子放射性粒子植入淋巴结转移随访研究
^(125)I粒子植入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实际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多个治疗中心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9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数据。粒子植入流程包括术前计划设计、CT引导下穿刺、粒子植入、术后评估剂量验证。分析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疗效评价采用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v1.1,不良反应评价采用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CTCAE)v4.0。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0岁(51~85岁),中位病灶直径2.7 cm(1.1~6.0 cm),使用粒子活度中位0.6~0.8 mCi(1 Ci=3.7×10^10 Bq)。术后验证所示中位剂量D90159.9 Gy(110.4~278.8 Gy)。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3~97个月),患者总体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5%、79%、7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4.8%、49.9%。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为最主要的失败原因,各占7例(17.9%)。气胸发生率达56.4%(22例),其中有9例(23.1%)需要有创闭式引流。只观察到1例2级放射性肺炎(2.6%),未观察到皮肤、食管炎、脊髓炎等其他不良反应。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80~90、病理类型为腺癌、T分期为T_(1~2)、术后D_(90)>180 Gy的患者有更高的局部控制率(χ^2=12.706,3.995,6.077,6.202,P<0.05)。术后D_(90)高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χ^2=6.907,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手术的早期NSCLC安全性及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气胸是^(125)I粒子植入手术最主要的操作并发症。肺腺癌、剂量高预示着较好的局部控制率。
吉喆霍彬邢超马艳丽王喆宋玉卿张开贤王若雨柴树德王俊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预后因素
3D打印非共面模板与共面坐标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妇科肿瘤的术前计划对比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比较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妇科恶性肿瘤采用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和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3D-PCT)术前计划参数的差异,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盆壁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3例,共37个病灶。中位年龄50岁(32~71岁)。病灶体积为40.0(4.6~332.4)cm^3。所有患者均进行3D-PNCT和3D-PCT术前计划设计。同一患者的两种模板计划90%靶区体积的剂量(D90)保持近似。计划参数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两组靶区D90相似(P>0.05)。3D-PNCT组每例患者通过肠管针数和破骨针数均少于3D-PCT组[0(0~13),0(0~25),Z=-2.941,P<0.05;0(0~3),0(0~25),Z=-2.232,P<0.05]。结论对于盆壁复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两种模板术前计划均可达到处方剂量,3D-PNCT引起的损伤小,应用更安全。
曲昂王俊杰姜玉良孙海涛江萍吉喆郭福新范京红李卫燕
关键词:放射治疗剂量碘放射性同位素
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针道的导向模板,包括通过3D打印技术制成的模板,在模板上设置有多个计划针道,在模板上设置有荧光坐标轴,在荧光坐标轴的原点设置有固定针道,对应每个计划针道设置有唯一的编号,且在靠近计划针道的位置...
王俊杰姜玉良彭冉吉喆郭福新孙海涛
文献传递
CT引导下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肺癌的初步结果
目的:肺癌放疗后复发是目前的治疗难点,往往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佳,由于多为姑息治疗,需要平衡治疗方案的疗效、安全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意在分析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放疗后复发肺癌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 ...
吉喆姜玉良郭福新彭冉孙海涛范京红王俊杰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
调强放疗联合皮肤护理对食管癌患者皮损及TGF-β1、VEGF水平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皮肤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皮损及血清TGF-β1、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分别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均连续治疗2个月,并均给予放疗期间的皮肤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皮损情况,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TGF-β1、VEGF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VEGF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皮损Ⅰ级占比高于对照组,Ⅱ、Ⅲ级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皮肤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皮损情况,降低血清TGF-β1、VEGF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杨秀吉喆
关键词:放疗皮肤护理食管癌皮损转化生长因子-Β1
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Ⅰ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盆腔肿瘤个体化设计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 对比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计划的剂量学结果,探索盆腔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用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精确性。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粒子植入的盆腔肿瘤患者51例,处方110~160 Gy,设计制作3D打印非共面模板51块,对比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D90、最小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 为51例患者设计、制作的51块导板术中就位良好,与术前计划相比,术后D90、V100、V150、V200、CI、EI及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D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5)。结论 术后验证的主要剂量学指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计划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能满足临床需求。
孙海涛姚丽红王俊杰周付根姜玉良吉喆刘博郭福新彭冉范京红
关键词:3D打印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子宫颈癌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通过评估术前、术后治疗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阐明利用3D打印非共面模板(3D-PNCT)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子宫颈癌的精确性。方法 盆腔复发宫颈癌患者9例,术前均行CT模拟机扫描定位图像传送粒子治疗计划系统(B-TPS)行术前计划,打印3D-PNCT,模板复位,插植粒子针并植入粒子,记录术前计划和术中实际植入针数和粒子数,比较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即D100),100%、150%和2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00、V150和V200。结果 患者GTV术前、术后平均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粒子总数675颗,术后669颗。术前粒子针总数138根,术后132根。针道角度偏差平均1.99°±2.94°(0°~13°)。术前和术后CI、EI和HI、靶区D90、MPD、V100、V150和V200剂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PNCT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宫颈癌可获得较好的术前、术后治疗计划匹配和植入精确性。
江萍郭福新姜玉良吉喆彭冉孙海涛范京红李旭李卫燕王俊杰
关键词:宫颈癌粒子植入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