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东生

作品数:197 被引量:1,05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8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7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74篇椎间盘
  • 64篇腰椎
  • 43篇腰椎间盘
  • 39篇脊柱
  • 32篇手术
  • 32篇退变
  • 28篇椎间盘退变
  • 21篇细胞
  • 21篇脊柱侧
  • 19篇脊柱侧凸
  • 19篇侧凸
  • 18篇术后
  • 18篇外科
  • 17篇人工腰椎间盘
  • 17篇基因
  • 17篇骨折
  • 15篇腰椎间盘突出
  • 14篇软骨
  • 13篇椎弓
  • 12篇螺钉

机构

  • 13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3篇中山大学孙逸...
  • 18篇中山大学
  • 7篇广东省第二人...
  • 6篇广州军区广州...
  • 6篇顺德第一人民...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州市番禺区...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惠州市中心人...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香港大学
  • 2篇广州市红十字...
  • 2篇惠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95篇黄东生
  • 118篇刘尚礼
  • 59篇彭焰
  • 57篇叶伟
  • 53篇苏培强
  • 45篇李春海
  • 44篇梁安靖
  • 44篇丁悦
  • 39篇马若凡
  • 16篇郑召民
  • 16篇李春海
  • 14篇殷海东
  • 13篇沈慧勇
  • 13篇吕浩然
  • 13篇杜开利
  • 10篇陈为坚
  • 10篇张新亮
  • 9篇贺宪
  • 9篇黄建荣
  • 7篇宋卫东

传媒

  • 20篇中国临床解剖...
  • 15篇广东医学
  • 11篇岭南现代临床...
  • 9篇中国脊柱脊髓...
  • 8篇中国矫形外科...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8篇中华创伤骨科...
  • 7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5篇中国医师进修...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医师进修杂志...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第一届中国S...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17篇2010
  • 13篇2009
  • 13篇2008
  • 22篇2007
  • 23篇2006
  • 25篇2005
  • 28篇2004
  • 13篇2003
  • 10篇2002
  • 1篇1998
1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治疗寰枢椎不稳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寰枢椎不稳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12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49.4岁,其中枢椎齿状凸骨折5例,均为陈旧性AdersonⅡ型骨折;寰枢椎陈旧性脱位7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枕颈区疼痛、颈部活动障碍。4例患者合并脊髓受压,Frankel分级C级和D级各2例。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5分。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寰椎进钉点在后结节中点旁1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交点处,钉道方向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头偏约5。,枢椎进钉点为下关节突内上象限,钉道方向内斜32。,上倾28。。结果12例患者共植入寰、枢椎左右椎弓根螺钉各24枚,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成功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6月JOA评分为13.5~16.7分,平均14.9分,改善率为87.4%。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用于寰枢椎不稳的治疗中具有稳定固定的良好临床疗效。
彭焰黄岭志梁安靖张新亮黄东生
关键词:寰枢椎不稳椎弓根螺钉
外偏角对颈椎理想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及变化规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不同外偏角对颈椎理想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方法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60例颈椎(C3~7)模拟进行椎弓根内固定术,并测量外偏角在10°~60°时理想螺钉的直径和长度。结果C3~7椎弓根在外偏角为10°~60°时,随着外偏角度数的增加,理想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均先增大到峰值后逐渐减小;在C3~6,外偏角为50°时,理想螺钉的直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0.7)、(4.4±0.7)、(4.8±0.8)和(5.3±0.9)mm;C7理想螺钉的直径在外偏角为30°时达到最大值,为(6.3±0.9)mm。在螺钉外偏角为40°时,C3~7理想螺钉的长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2±2.1)、(29.6±2.0)、(30.6±2.5)、(31.7±2.5)和(31.7±2.0)mm。结论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外偏角时理想螺钉的直径和长度测量,可了解理想椎弓根螺钉的形态变化规律,对置入螺钉的形态和进钉角度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刘庆余高明陈建宇苏培强黄东生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颈椎椎弓根螺钉
脊柱原发性肿瘤的切除方式与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肿瘤分期指导切除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患者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为1—71岁,平均30.5岁;良性23例(含嗜酸性肉芽肿11例),恶性18例(含骨巨细胞瘤7例)。结合Enneking和WBB分期分块切除肿瘤,椎体切除14例17个节段,后弓切除8例10个节段,全脊椎切除10例12个节段,其余类型11例。结果随访6—76个月,平均24个月。疼痛改善优良率97.6%。Frankel改善1级21例,改善2级7例,无改善13例。SF-36评分平均提高22.1。总复发率为12.2%(5/41),骨巨细胞瘤复发率为14.3%(1/7),恶性肿瘤复发率为36.4%(4/11)。结论Enneking和WBB分期指导脊柱原发性肿瘤手术,切除较彻底,近中期疗效良好,但仍存在缺陷,需进一步完善。SF-36可用于患者生命质量的全面评测。
杜开利黄东生彭焰苏培强叶伟
关键词:脊椎肿瘤截骨术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中个体化选择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选择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总结2006年3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的27例LenkeⅠ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根据术中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选择方法不同,全部病例可分为标准置钉组(A组)14例和个体化置钉组(B组)13例。术前2组病例的年龄、冠状面Cobb角、T5-T12后凸Cobb角、柔韧性和顶椎旋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标准置钉组术中均采用文献推荐的进钉点选择方法,而个体化置钉组则根据术前CT预先设计出的进钉点来指导术中的进钉点选择。结果术后2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Cobb角矫正率和顶椎去旋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个体化置钉组的置钉准确率要明显高于标准置钉组(P〈0.01)。结论个体化选择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能提高术者的置钉准确率。
殷海东苏培强彭焰黄明光杜庆钧黄东生
关键词:骨螺丝
人工椎间盘置换腰椎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建立L4/L5节段正常及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进一步的腰椎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取新鲜成人腰椎标本,通过螺旋CT扫描、图像数字化处理、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及自由造型系统进行图像表面光滑处理,再对表面图像矢量化,转入有限元软件,建立L4/L5腰椎节段和SMH人工腰椎间盘的有限元模型,模仿腰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建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不同的材料参数仿真腰椎和人工椎间盘各结构特性。结果:建立了L4/L5节段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有限元模型,模型由皮质骨、松质骨、椎间盘、韧带和人工椎间盘等结构组成。模型分为53452个单元,86329个结点,其中包括53408个固体单元,44个缆绳单元。结论:通过CT扫描可以获得准确的腰椎几何构型数据,并可在此基础上建立高仿真脊柱节段有限元模型。
迟增德刘尚礼张美超李春海黄东生
关键词:人工椎间盘腰椎有限元模型生物力学
人关节软骨细胞培养法的改良及其特有表型的检测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探讨简便、易行的人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以0.25%胰酶消化软骨块0.5 h,0.30%胶原酶消化4 h后,将软骨细胞与小片软骨(0.2 mm3大小)共同置入预涂多聚赖氨酸的培养瓶中培养;与传统方法对照,用倒置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电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经7次传代后软骨细胞表型改变相伴随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改良法培养的细胞活性率可达100%。经多次传代的软骨细胞仍保持原代软骨细胞的表型特征,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并可观察到软骨的特有的细胞-胶原纤维几何构像。而传统法培养的软骨细胞在第7代特有表型出现改变。结论本改良法是一种较方便而且有效的培养法。
宋卫东刘尚礼李卫平沈慧勇黄东生黄建荣
关键词:关节软骨细胞表型
早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目的 1.探讨手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OS)的疗效与并发症.2.对比分析融合与非融合两种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OS)的手术方式.材料和方法 2000年6月至2015年12月因早发性脊柱侧凸接受手术治疗并得到随访的患者共...
黄东生黄君君彭焰
关键词:早发性脊柱侧凸非融合疗效并发症
单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型脊柱侧凸及其并发症
Dickson将5岁之前发生的脊柱侧凸定义为早发型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大多学者认为,EOS较婴儿型脊柱侧凸更准确,一方面,包括先天性、神经肌肉性、特发性及其他综合征所伴发的脊柱...
黄东生彭焰
关键词:并发症
文献传递
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失平衡原因分析
通过随访2002年1月-2008年11月行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的患者,了解躯干平衡情况,总结术后失平衡及自我矫正的原因和机理。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黄东生黄岭志彭焰梁安靖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
文献传递
人工椎间盘植入对椎管容积变化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高度的人工椎间盘(ADR)植入后,腰椎间隙的静态变化及其与椎管容积之间的关系,为合理的ADR植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例福尔马林浸泡的腰段脊柱标本,随机分为L4/5及L5/S1两组,每组10例。L45的ADR组依次放置厚度为8、9、10、11、12mm滑动核,L5/S1组椎间滑动核厚度分别为5、6、7、8、9mm。分别观察植入前后椎管容积变化。结果:不同高度的椎间盘植入后,L4/5及L5/S1,椎管容积均逐渐增加。对于L4/5节段,当10-12mm的滑动核植入时,椎管容积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但高度为12mm滑动核植入时,相邻的L5/S1节段椎管容积显著减小。对于L5/S1节段,当8~9mm的滑动核植入时,椎管容积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纯从椎管角度考虑,静态ADR植入后,相应节段椎管容积均增加。对于L4/5节段,滑动核的适宜植入高度为8~11mm。
马若凡顾洪生许杰刘尚礼黄东生肖建德李振宇田长庆
关键词:腰椎椎间隙高度椎管容积人工椎间盘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