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晓楠

作品数:46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晚期
  • 18篇肺癌
  • 16篇细胞
  • 14篇肿瘤
  • 13篇基因
  • 11篇细胞肺癌
  • 11篇腺癌
  • 11篇小细胞
  • 11篇小细胞肺癌
  • 10篇突变
  • 10篇非小细胞
  • 10篇非小细胞肺癌
  • 9篇生长因子受体
  • 9篇受体
  • 9篇表皮
  • 9篇表皮生长因子
  • 9篇表皮生长因子...
  • 8篇肺腺癌
  • 7篇晚期肺腺癌
  • 6篇老年

机构

  • 46篇北京医院
  • 5篇北京大学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46篇武晓楠
  • 26篇李琳
  • 19篇程刚
  • 18篇张萍
  • 11篇聂鑫
  • 10篇艾斌
  • 10篇丁丽
  • 8篇王征
  • 8篇王晖
  • 7篇李旭
  • 6篇伍建宇
  • 6篇周美珍
  • 5篇张子瑾
  • 5篇赵赟博
  • 4篇穆新林
  • 4篇刘东戈
  • 3篇唐敏
  • 3篇杨丽
  • 2篇张永强
  • 2篇赵贇博

传媒

  • 6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培美曲塞单药治疗晚期复发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产培美曲塞二钠单药治疗晚期复发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54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均经既往治疗失败,采用国产培美曲塞单药化疗,方案为培美曲塞500mg.m-2,d 1,ivgtt,每3周重复,均按照说明书口服地塞米松、叶酸并肌内注射维生素B12以减轻不良反应,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54例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以上的治疗,全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7例,疾病稳定(SD)26例,疾病进展(PD)21例,有效率(CR+PR)为13.0%(7/54),疾病控制率(DCR)为61.1%(33/54),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3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乏力,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例,亦无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病例。结论:国产培美曲塞单药治疗晚期复发肺腺癌疗效确切,耐受性较好。
张萍武晓楠聂鑫张子瑾李琳程刚
关键词:培美曲塞肺腺癌有效性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人晚期肺癌骨转移一例
2010年
患者男性,86岁,因右膝关节外侧皮肤结节破溃1年余,近期加重,于2009年3月31日入院。既往1999年因肺部结节行左肺上叶楔形切除,左下叶背段部分切除,病理诊断为气管及支气管播散型肺结核,伴多灶性肺泡细胞癌。术后予规律抗结核治疗1年。2007年行直肠癌(DukeC期)根治术,术后因身体状况差,未行全身化疗。伴有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病史。间断吸烟20余年,已戒烟30余年。
刘晓王晖武晓楠周美珍
关键词:抗结核治疗肺癌骨转移吉非替尼晚期肺泡细胞癌
晚期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分析晚期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06例初诊为晚期肺腺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EGFR基因突变特点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和初诊时转移部位等临床特征的关系,寻找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组患者中,EGFR突变率为50.5%(205/406)。所有突变患者中,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占50.7%,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占43.4%,其他少见突变占5.9%。女性与男性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57.9%和43.5%(P=0.004)。不吸烟患者突变率为59.0%,有吸烟史患者为36.8%(P<0.01)。≤60岁与>60岁患者突变率分别为46.6%和53.1%(P=0.336)。初诊时,有脑转移患者突变率为61.9%,无脑转移患者为48.4%(P=0.049);有恶性胸腔积液和无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突变率分别为57.1%和47.3%(P=0.041);有骨转移和无骨转移患者突变率分别为53.1%和49.0%(P=0.43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吸烟、有脑转移和有恶性胸腔积液是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吸烟、有脑转移和有恶性胸腔积液是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
张萍武晓楠聂鑫艾斌李琳程刚
关键词:基因扩增突变
细胞学标本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蛋白表达及基因融合检测规范化流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细胞学标本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蛋白表达及基因融合检测的规范化流程。方法收集北京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晚期肺腺癌细胞学标本,按照设计的规范化流程检测ALK蛋白表达及基因融合状态。制作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FFPE)细胞学蜡块,应用免疫组化( IHC)方法鉴别肿瘤细胞的来源与分型;应用Ventana IHC ALK( D5F3)检测ALK蛋白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基因野生型标本中ALK基因融合,并对无法制作细胞学蜡块的细胞学标本进行ALK基因融合检测;Ventana IHC ALK( D5F3)检测阳性标本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验证ALK基因的融合状态。分析Ventana IHC ALK(D5F3)检测阳性并采用克唑替尼治疗患者的疗效。结果229例细胞学标本符合肺腺癌诊断,其中207例标本采用至少1种方法检测并获得ALK蛋白表达和基因融合检测结果,检测率为90.4%(207/229)。203例标本成功制作FFPE细胞学蜡块,应用Ventana IHC ALK(D5F3)检测ALK蛋白表达的成功率为100.0%,阳性率为10.3%(21/203)。98例EGFR基因野生型肺腺癌FFPE细胞学标本采用qRT-PCR方法检测ALK基因融合,96例检测成功(97.96%)。以qRT-PCR方法为标准,Ventana IHC ALK(D5F3)检测ALK蛋白表达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98.7%。2种检测方法一致率为94.7%( Kappa=0.967, P<0.001)。 FISH方法对Ventana IHC ALK( D5F3)表达阳性的结果进行验证,2例寡肿瘤细胞学标本无法获得明确判读结果。6例Ventana IHC ALK( D5F3)检测ALK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选用克唑替尼治疗,有效5例。2例细胞学蜡块应用4%甲醛固定72 h后,Ventana IHC ALK( D5F3)染色强度明显减弱;10例患者分别用FFPE细胞学蜡块标本切片和刮取细胞学甩片中细胞提取总RNA,qRT-PCR检测ALK基因融合结�
王征武晓楠石远凯韩晓红程刚李琳穆新林张予辉崔娣张力樊再雯朱广卿马凌云杨丽邸婧刘冬戈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细胞学技术
贝伐单抗在中国晚期恶性肿瘤受试者中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确定中国肿瘤患者静脉滴注重组人类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后的药动学参数。比较中国肿瘤患者与高加索肿瘤患者静脉滴注贝伐单抗的药动学参数。方法本次试验为开放性,3阶段(筛查期,治疗期,随访期)试验。所有受试者根据入组先后依次分配至3个剂量组,分别给予5、10、15mg·kg-1贝伐单抗。每个剂量组均在试验的第1天单剂量静脉滴注贝伐单抗,在随后的20d进行安全性评价。能够耐受第1次静脉滴注的受试者在第22、36、50、64天(5mg.kg-1和10mg·kg-1剂量组),或第22、43、64、85天(15mg·kg-1剂量组)给予相同剂量的贝伐单抗。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贝伐单抗的血清药物浓度。结果多剂量静脉滴注贝伐单抗(给药间隔为每2周/3周)与其单剂量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相似。结论本次试验与在高加索患者中进行的Ⅰ期临床研究观察到的药动学参数相似。
李扬胡欣程刚聂颖兰赵贇博伍建宇武晓楠丁丽李琳宋葵戴雪松李可欣刘蕾戚川
关键词:贝伐单抗酶联免疫法药动学
BSD-2000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改善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讨BSD2000深部热疗联合化疗对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及护理策略,并观察治疗后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是否存在优势,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医院肿瘤内科确诊的41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给予化疗联合热疗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热疗前给予心理护理及相应的准备工作,热疗过程中加强监测及不良反应的护理。研究表明,41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疼痛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体有效率为58.54%,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热疗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恶性肿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效果较好,副作用可以耐受。热疗前后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及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护,是减少并发症、保证热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赵婷婷丁丽王晖武晓楠
关键词:晚期肿瘤化疗热疗
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1
2017年
背景与目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通过将人血白蛋白与紫杉醇相结合的无需助溶剂的新型紫杉醇制剂,本研究旨在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不可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共50例。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第8天单药方案或者联合方案治疗,21 d为1个周期,观察每个周期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价。结果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总体客观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2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8%。在亚组分析中,鳞癌ORR为26.7%,DCR为80%,明显优于其他病理类型,但是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或者两药联合的基础上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提高ORR(36.4%vs 15.4%)。四线及以上治疗患者DCR仍可达到69.2%。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但是可控制,无超敏反应及4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无论其病理类型及治疗线数均有一定疗效,对于鳞癌及与抗血管靶向治疗联合时更有优势,即使对于老年及多线治疗后的患者耐受性较好。
李旭艾斌张萍李琳武晓楠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肺癌
EGFR-TKI获得性耐药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经过一线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出现获得性耐药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携带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193例患者,其中一线给予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治疗120例,分析EGFR-TKI治疗过程中疗效及EGFR突变类型与出现获得性耐药时临床进展特点的关系。结果一线行EGFR-TKI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无1例获完全缓解,获部分缓解(PR)80例(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2.1个月;获稳定(SD)36例(30.0%),中位PFS为6.1个月,两者P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PR和SD的116例患者中,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64例(55.2%),中位PFS为11.0个月;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52例(44.8%),中位PFS为8.6个月,两者P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获得性耐药时50例(43.1%)仅有原发病灶进展,66例(56.9%)出现了新的转移病灶。出现获得性耐药时肺部病灶进展最多(37.9%),其次是颅内转移(26.7%)。疗效评价为PR和SD及EGFR外显子19缺失和L858R突变的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与转移部位无关,与新发或原发病灶亦无关(P>0.05)。结论携带EGFR敏感基因突变患者经EGFR-TKI治疗后出现获得性耐药的患者,肺部病灶进展最多,其次是颅内转移。转移部位与治疗疗效及EGFR突变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张萍武晓楠聂鑫艾斌李琳程刚
关键词:肺腺癌获得性耐药EPIDERMALTYROSINE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积液肿瘤细胞EGFR基因突变检测及其在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利用胸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19、20及21外显子的突变,了解EGFR的突变率以及与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factor inhibitors,EGFR-TKIs)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3例晚期NSCLC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经反复离心后取沉淀细胞行石蜡包埋,巢式PCR法扩增EGFR 19、20及21外显子,取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及分析。结果 23例NSCLC患者中8例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4.8%。其中4例为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2例为外显子21的点突变,2例患者检测到复合突变。EGFR突变在不吸烟者(7/12,58%)高于吸烟者(1/11,9%)(P<0.05),EGFR突变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EGFR-TKIs治疗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与无突变的患者相比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100%vs25%,P<0.05),有突变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明显长于无突变患者(9.5月vs2.8月),但因病例数少未能进行统计学检验。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可以作为NSCLC患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标本,胸腔积液肿瘤细胞EGFR基因突变主要位于外显子19及21,外显子19主要为缺失突变,外显子21主要为点突变。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的疗效好于无突变患者,EGFR基因突变可以作为是否接受TKI治疗的预测因子。
丁丽张萍武晓楠程刚周美珍
关键词:基因
非小细胞肺癌胸水中癌细胞EGFR基因TK区突变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水标本中癌细胞EGFR基因TK区突变。方法:收集21例NSCLC患者胸水标本,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将胸水中细胞包埋,制成蜡块;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EGFR基因18-21号外显子;应用PCR-LIS-SSCP及直接测序方法检测EGFR基因TK区突变。结果:21例NSCLC患者胸水癌细胞标本,19例为腺癌,1例为腺鳞癌,1例为大细胞癌;9例患者存在EGFR基因TK区突变,均为腺癌,突变率为42.9%(9/21),腺癌患者突变率为47.4%(9/19);9例患者中8例接受TKIs治疗,疗效评价为PR(部分缓解)或SD(稳定)。5例出现TKIs耐药,疾病进展TTP(疾病进展时间)为4~17个月不等。应用TKIs治疗前后对比胸水及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2例出现获得性突变。结论:NSCLC胸水标本与文献报道的癌组织中EGFR基因TK区突变率基本相同;胸水标本中检测肿瘤细胞基因突变的方法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征武晓楠穆新林贺青苏希来刘东戈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胸水突变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