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萍

作品数:43 被引量:30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腺癌
  • 15篇细胞
  • 15篇肺癌
  • 14篇晚期
  • 13篇小细胞
  • 12篇肿瘤
  • 12篇非小细胞
  • 12篇肺腺癌
  • 11篇细胞肺癌
  • 11篇小细胞肺癌
  • 10篇受体
  • 10篇非小细胞肺癌
  • 9篇生长因子受体
  • 9篇表皮
  • 9篇表皮生长因子
  • 9篇表皮生长因子...
  • 8篇晚期肺腺癌
  • 8篇基因
  • 7篇癌患者
  • 6篇突变

机构

  • 43篇北京医院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北京大学第五...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43篇张萍
  • 29篇李琳
  • 21篇聂鑫
  • 18篇武晓楠
  • 14篇程刚
  • 8篇李旭
  • 7篇张子瑾
  • 7篇艾斌
  • 6篇唐敏
  • 6篇王晖
  • 4篇周美珍
  • 4篇丁丽
  • 3篇施红
  • 2篇张永强
  • 2篇杜俊
  • 1篇别志欣
  • 1篇赵贇博
  • 1篇许焱
  • 1篇伍建宇
  • 1篇乔昱

传媒

  • 7篇中华老年医学...
  • 6篇中国临床保健...
  • 3篇临床肿瘤学杂...
  • 3篇药物不良反应...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第一届国家癌...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3
  • 1篇200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85例
2009年
目的:对羟考酮控释片用于晚期肿瘤合并中重度癌痛患者时的剂量滴定、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变化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进行临床分析。方法:85例患者应用羟考酮控释片逐步滴定至疼痛评分(NRS)在3以下,记录起始剂量、起效时间、滴定达稳态时间、不良反应及其生活质量情况。结果:82例完成剂量滴定,达到了满意的疼痛缓解。68例患者(82.9%)在60 min内起效,平均起效时间46.3 min。78例(95.1%)患者镇痛持续时间可达12 h。49例(59.8%)患者发生至少1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49.4%)、恶心呕吐(10.6%)、头晕(5.9%)、排尿困难(4.7%)等,大部分患者经对症治疗可耐受。患者停药后未见成瘾。用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结论:羟考酮控释片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非阿片类镇痛药合用作为中重度癌痛患者的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也可以作为治疗爆发性疼痛的即时给药。羟考酮控释片对各种性质疼痛疗效无明显差别,长期用药安全,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武晓楠赵贇博丁丽伍建宇张萍程刚
关键词:羟考酮控释片中重度癌痛生活质量
脑脊液ctDNA检测结果指导治疗肺癌脑转移1例被引量:4
2018年
患者男性,61岁。因咳嗽1个月于2015年6月收入北京医院,既往无吸烟史。基线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占位,双肺多发转移病灶,头腹CT及骨扫描未发现转移。2015年7月行纵隔7区淋巴结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组织病理提示腺癌,ARMS法检测EGFR无突变,Ventana IHC ALK(-)。2015年7月一线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6个周期,最好疗效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
张萍聂鑫李旭李琳
关键词:脑脊液肺癌脑转移游离DNA
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1
2017年
背景与目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通过将人血白蛋白与紫杉醇相结合的无需助溶剂的新型紫杉醇制剂,本研究旨在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进展期/不可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共50例。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第8天单药方案或者联合方案治疗,21 d为1个周期,观察每个周期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价。结果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总体客观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2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8%。在亚组分析中,鳞癌ORR为26.7%,DCR为80%,明显优于其他病理类型,但是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或者两药联合的基础上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提高ORR(36.4%vs 15.4%)。四线及以上治疗患者DCR仍可达到69.2%。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但是可控制,无超敏反应及4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肺癌无论其病理类型及治疗线数均有一定疗效,对于鳞癌及与抗血管靶向治疗联合时更有优势,即使对于老年及多线治疗后的患者耐受性较好。
李旭艾斌张萍李琳武晓楠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肺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肺腺癌晚期患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分析晚期肺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晚期或局部晚期不能手术的410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经过增强免疫组织化学(V-IHC)方法检测ALK融合基因表达状态。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转移部位,ARMs法检测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等基本资料,总结分析ALK基因融合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筛选非小细胞细胞肺癌ALK阳性患者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结果 41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中Ventana-IHC显示35例ALK阳性,阳性率为8.5%(35/410),同时检测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为201例,突变率为49.0%(201/410),ALK基因融合发生率在EGFR阴性肺腺癌患者中占16.7%(35/209)。本组ALK阳性患者年龄在29~78岁,中位年龄52岁;男性15例,女性20例;初发时脑转移6例,肝转移7例,肾转移2例,腹膜转移2例;一线经含培美曲塞化疗18例,其中15例进入二线克唑替尼治疗,克唑替尼有效率46.7%,无进展生存期(PFS) 6.2月;一线克唑替尼治疗17例,有效率63.3%,PFS 10.8月。结论 晚期肺腺癌患者ALK基因融合是继EGFR基因突变后的又一驱动基因,其临床发病年龄更轻,更容易出现脑、肝和肾等部位的转移。
张萍唐敏聂鑫李琳
关键词:基因融合疾病特征
EGFR-TKI获得性耐药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经过一线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出现获得性耐药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携带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193例患者,其中一线给予吉非替尼或埃克替尼治疗120例,分析EGFR-TKI治疗过程中疗效及EGFR突变类型与出现获得性耐药时临床进展特点的关系。结果一线行EGFR-TKI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无1例获完全缓解,获部分缓解(PR)80例(66.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2.1个月;获稳定(SD)36例(30.0%),中位PFS为6.1个月,两者P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PR和SD的116例患者中,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64例(55.2%),中位PFS为11.0个月;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52例(44.8%),中位PFS为8.6个月,两者P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获得性耐药时50例(43.1%)仅有原发病灶进展,66例(56.9%)出现了新的转移病灶。出现获得性耐药时肺部病灶进展最多(37.9%),其次是颅内转移(26.7%)。疗效评价为PR和SD及EGFR外显子19缺失和L858R突变的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与转移部位无关,与新发或原发病灶亦无关(P>0.05)。结论携带EGFR敏感基因突变患者经EGFR-TKI治疗后出现获得性耐药的患者,肺部病灶进展最多,其次是颅内转移。转移部位与治疗疗效及EGFR突变基因型无明显关系。
张萍武晓楠聂鑫艾斌李琳程刚
关键词:肺腺癌获得性耐药EPIDERMALTYROSINE
70岁及以上乳腺癌患者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病理的关系
张萍丁丽聂鑫李琳周美珍
关键词:乳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积液肿瘤细胞EGFR基因突变检测及其在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利用胸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19、20及21外显子的突变,了解EGFR的突变率以及与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factor inhibitors,EGFR-TKIs)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3例晚期NSCLC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经反复离心后取沉淀细胞行石蜡包埋,巢式PCR法扩增EGFR 19、20及21外显子,取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及分析。结果 23例NSCLC患者中8例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4.8%。其中4例为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2例为外显子21的点突变,2例患者检测到复合突变。EGFR突变在不吸烟者(7/12,58%)高于吸烟者(1/11,9%)(P<0.05),EGFR突变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EGFR-TKIs治疗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与无突变的患者相比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100%vs25%,P<0.05),有突变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明显长于无突变患者(9.5月vs2.8月),但因病例数少未能进行统计学检验。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可以作为NSCLC患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标本,胸腔积液肿瘤细胞EGFR基因突变主要位于外显子19及21,外显子19主要为缺失突变,外显子21主要为点突变。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的疗效好于无突变患者,EGFR基因突变可以作为是否接受TKI治疗的预测因子。
丁丽张萍武晓楠程刚周美珍
关键词:基因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
2013年
患者,女,49岁,无口服避孕药史。右上腹不适3个月,腹部B超发现肝脏多发占位病变于2010年10月21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营养良好,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蜘蛛痣,两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乙肝、丙肝、肝功能及肿瘤标记物均未发现异常。腹部CT检查示肝脏形态规整,肝缘光滑,动脉期肝内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结节影,最大者约4cm;
张萍武晓楠聂鑫
关键词:病例报告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状态对晚期肺腺癌一线化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对晚期肺腺癌一线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晚期肺腺癌且一线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双药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GFR基因状态与化疗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一线接受含铂双药化疗的患者271例,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192例(70.8%),EGFR基因敏感突变79例(29.2%)。EGFR野生型和突变型一线化疗的客观有效率(RR)分别为30.2%和35.4%(P=0.524)。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1.9%和81.0%(P=0.292)。EGFR突变型和野生型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的RR、DC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GFR野生型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6个月,EGFR突变型为5.3个月,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9)。结论晚期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对一线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张萍武晓楠聂鑫李旭艾斌李琳
关键词:肺肿瘤受体表皮生长因子DNA突变分析
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应用索拉非尼400mg每日两次治疗21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2例由于在服药后1月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停药,未进行肿瘤评价。19例接受过1次以上实体瘤治疗反应评价标准(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 1.0版)的评价,其中无客观缓解者,14例(73.7%)疾病稳定且稳定时间大于3月。5例(26.3%)持续肿瘤进展。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腹泻,其次有脱发、乏力、纳差、口腔溃疡、肝功能异常、发热等,不良反应一般在服药后1-2周内出现,其中有2例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2例由于肝功能异常而停药。结论: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以疾病稳定者多见,应严密监测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以保证持续用药。
张萍张子瑾聂鑫赵赟博李琳程刚
关键词:肝细胞癌索拉非尼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