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磊

作品数:13 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委攻关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肠癌
  • 3篇肠肿瘤
  • 2篇胰腺
  • 2篇直肠
  • 2篇直肠肿瘤
  • 2篇外科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1篇低前切除术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 1篇动脉
  • 1篇端粒
  • 1篇端粒酶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移植免疫
  • 1篇移植免疫耐受

机构

  • 1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王磊
  • 12篇汪建平
  • 4篇詹文华
  • 2篇王吉甫
  • 1篇黄奕华
  • 1篇马晋平
  • 1篇彭俊生
  • 1篇汪建平
  • 1篇郑章清
  • 1篇何裕隆
  • 1篇蔡世荣
  • 1篇余深平
  • 1篇崔毅
  • 1篇董文广
  • 1篇胡品津
  • 1篇叶新梅
  • 1篇周军
  • 1篇覃建章
  • 1篇王道虎
  • 1篇兰平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Chines...

年份

  • 3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外瘘的病理生理被引量:15
1999年
肠外瘘是指肠瘘穿破腹壁或阴道与外界相通。主要是腹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历史上的文献记载:自发性的肠外瘘约占肠外瘘的30%~40%,而近年来大多数的文献报道80%以上的肠外瘘是由手术造成的。近30年来,因外科重症监护、营养支持、抗生素、外科手术...
汪建平王磊
关键词:肠外瘘病理生理营养不良
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纯合缺失(英文)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人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异常及其相互关系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银染方法和半定量多重PCR分别检测了 2 4例大肠癌肝转移肿瘤组织包括其中 5例原发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及p16基因的纯合缺失情况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 2 4例大肠癌肿转移肿瘤组织中检测到 19例端粒酶阳性 ,阳性率为 79 2 %。 5例原发大肠癌均检测到端粒酶活性 ,其中 3例在相应的肝转移组织中也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转移瘤大小、肝内转移灶数目、HBsAg是否伴有肝纤维化无关。在 2 4例转移瘤组织中有 9例标本中检测到p16基因纯合缺失 ,缺失率为37 5 %。 5例原发大肠癌有 2例检测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 ,其中 1例患者在原发肿瘤和转移瘤均检测到p16基因的纯合性缺失。p16基因的纯合缺失与端粒酶活性相关。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肿瘤中端粒酶活性和p16基因异常对阐明大肠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可能有重要的意义。端粒酶的异常激活和p16基因异常在大肠癌肝转移过程中可能不是早期事件。
马晋平詹文华彭俊生何裕隆郑章清蔡世荣王磊汪建平
关键词:端粒酶P16基因肝转移结直肠肿瘤
胰岛素瘤41例的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21
2000年
目的 评价胰岛素瘤的各种定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和各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自 1978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诊治的胰岛素瘤 41例。结果 术前B型超声、CT定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41% (15 / 34 )和 48% (12 / 2 5 ) ,手术探查的阳性发现率为 92 % (36 / 39)、术中超声为 10 0 % (9/ 9)。肿瘤局部摘除术 2 0例 ,远段胰腺切除术 18例。结论 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较为困难 ,手术探查和术中超声检查是定位诊断的最佳方法。胰岛素瘤行肿瘤摘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是治疗良性胰岛素瘤的最佳方式 ;多发性胰岛素瘤或合并MENⅠ的胰岛素瘤应行胰腺次全切除术以避免复发。
汪建平王磊王吉甫詹文华
关键词:胰岛素瘤外科手术阳性率术式
消化性溃疡病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的变迁(附36年15487例分析)被引量:7
1998年
消化性溃疡病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的变迁(附36年15487例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510080)胃肠外科汪建平王吉甫王磊1)詹文华消化内科胡品津崔毅本文收集了我院1960~1996年36年间住院病人15487例资料,其诊断均依据X线钡餐...
汪建平王吉甫王磊詹文华胡品津崔毅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检出率
受体针对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的建立及其形成条件的比较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索建立受体针对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 ,转入自杀基因诱导移植耐受的可行性。方法 供体鼠脾细胞免疫受体鼠 ,再分离、纯化经供体鼠抗原刺激受体鼠T淋巴细胞 ,将其作有限稀释为单个T淋巴细胞 ,再分别以不同浓度饲养细胞、ConA、IL 2等条件 ,促使T淋巴细胞分裂、增殖 ,构建受体针对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结果 ①受体针对供体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克隆稳定建立 ;②不同免疫组间克隆生成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t0 .0 5 ) ;无或单纯饲养细胞孔无克隆生长 ;ConA刺激有少数克隆生成 ;克隆生成率与IL 2刺激浓度可能相关。结论 成熟T淋巴细胞 ,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发生分裂和增殖 ,形成克隆。通过供体脾细胞抗原特异性刺激 ,提示最终筛选出的T淋巴细胞克隆具有针对供体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周军王磊兰平汪建平
关键词:T淋巴细胞克隆有限稀释法饲养细胞移植免疫耐受
再次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1998年
再次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510089)王磊汪建平因为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或医源性误诊误治,需再次实施手术治疗,再次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处理称为再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拟定再手术病人由于一般情况差、手术前并存...
王磊汪建平
关键词:再手术围手术期
胰腺区域动脉持续性灌注奥曲肽对犬重症胰腺炎的影响被引量:16
2000年
目的 观察胰腺区域动脉持续性灌注奥曲肽对犬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cutenecrotizingpancreatitis,ANP)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胰管开口逆行注入 5 %的牛磺胆酸钠诱导ANP模型 ,犬胰腺区域动脉灌注采用经颈动脉插管、腹腔干动脉持续灌注。 30只杂种犬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 (A组 )、奥曲肽皮下注射组 (B组 )和持续性胰腺区域动脉灌注奥曲肽组 (C组 )。结果 模型诱导成功后 2 4h ,C组与A组平均血清淀粉酶分别为 132 9U/L和 32 40U/L ;平均血清脂肪酶分别为 438U/L和 2 0 34U/L ,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C组术后 12h、2 4h红细胞压积分别为44 7%、40 4% ,A组为 5 4 3%、5 0 2 % ,不同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B组红细胞压积与A组比较无显著意义 (B组红细胞压积分别为 5 1 6 %、47 2 % )。C组术后 2 4h的大体及光学显微镜下各项病理学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B组病理学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没有C组明显。结论 持续性胰腺区域动脉灌注奥曲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王磊汪建平余深平高玲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奥曲肽ANP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术中肠道的处理被引量:1
2000年
王磊汪建平
关键词: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手术中肠道灌洗
肠造口的康复对策及护理被引量:13
1999年
1引言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实施的手术之一,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710年,法国人AlesisLitre设想在左髂窝经腹行肠造口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并在一死于肛门闭锁并发症的6岁男尸上尝试该手术;1793...
汪建平王磊叶新梅
关键词:肠造口康复护理
低前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分析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探讨低前切除术 (LAR)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APR)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远期疗效 ,保肛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原则。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 2 93例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和随访资料。 结果 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中 ,LAR组与APR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上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LAR组肿瘤下缘到齿状线平均距离为 (5 2 9± 2 6 1)cm ,APR组为 (2 6 7±1 81)cm(P <0 0 1)。 结论 在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 ,LAR组生存率并不比APR组低。
汪建平詹文华王磊黄奕华覃建章董文广
关键词:直肠肿瘤低前切除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