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礼伟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脊柱
  • 3篇脊柱侧
  • 3篇骨折
  • 2篇诱导分化
  • 2篇支撑杆
  • 2篇脂肪间充质干...
  • 2篇石膏
  • 2篇盆骨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牵引
  • 2篇脊柱侧弯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
  • 2篇侧弯
  • 2篇撑杆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弹性钉
  • 1篇低氧
  • 1篇吊带

机构

  • 7篇天津医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解礼伟
  • 6篇杨建平
  • 3篇王侃
  • 3篇邓书贞
  • 3篇张中礼
  • 3篇付喆
  • 3篇陈兆强
  • 2篇杨红军
  • 2篇曾裴
  • 2篇李慧英
  • 1篇方煌
  • 1篇东靖明
  • 1篇李锋
  • 1篇田旭
  • 1篇马宝通
  • 1篇陈安民
  • 1篇郭知明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后外侧入路抗滑钢板治疗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人路抗滑钢板治疗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7月~2012年7月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采用抗滑钢板技术治疗的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患者共32例(男9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3岁),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腓骨肌腱炎等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随访1258个月,平均18.2个月,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1年对踝关节功能采用Olerud和Molander的踝关节伤后自我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平均90.3分,优25例(78.1%),良5例(15.6%),优良率为93.7%。[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抗滑钢板治疗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解礼伟东靖明田旭郭知明马宝通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远端附加现象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术后远端附加现象(distal adding-on phenomenon)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
解礼伟杨建平
关键词:脊柱侧凸
一种脊柱侧弯石膏矫正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侧弯石膏矫正床,包括床架,床架四角上均固定第一竖直支撑杆,床尾的两根第一竖直支撑杆之间通过顶丝活动设置第一水平支撑杆和第二水平支撑杆,第一水平支撑杆上套有两个盆骨牵引滑轮,第二水平支撑杆垂直连接腿...
解礼伟李慧英杨红军曾裴杨建平
文献传递
两种方法治疗Jakob Ⅰ度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于Jakob I度的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可采用单纯石膏托固定或闭合复位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本文的目的是探索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王侃杨建平张中礼解礼伟付喆邓书贞陈兆强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定向诱导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髓核样细胞,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奠定生物学基础。[方法](1)200gSD雄性大鼠断颈处死后,取腹股沟脂肪垫处脂肪,0.1%胶原酶消化,体外接种培养,同时采用极限稀释法纯化细胞;(2)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细胞表面标记进行鉴定;(3)第3代细胞消化计数后,用1.2%海藻酸钠溶液悬浮,调整细胞密度至1×106/ml,滴入3.5%CaCl2溶液形成微球,加入含TGF-beta1的诱导培养基,低氧条件下进行微球联合培养;(4)7d后,取部分微球进行AlcianBlue染色并收集微球内细胞提取RNA,进行RT-PCR检测。[结果](1)体外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呈梭形和多角形,核大、核仁明显,平行排列生长或呈漩涡状生长;(2)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ca-1、CD44的阳性率分别为95.2%、99.7%,CD45、CD11b的阳性率分别为0.4%、1.5%;(3)微球联合培养7d后,Alcian Blue染色表明,实验组细胞外基质的生成明显多于对照组;(4)RT-PCR结果证实,髓核细胞标志基因和软骨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本实验方法可以获得大量均一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2)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被定向诱导分化为髓核样细胞;(3)首次探讨了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后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方煌解礼伟陈安民李锋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低氧转化生长因子1
Pavlik吊带与牵引石膏早期治疗发育性髋脱位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比较Pavlik吊带与牵引后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牵引石膏)早期治疗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dislo.cationofthe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B超筛查确诊的GrafⅢ或Ⅳ型DDH患儿257例(298髋),男31例,女226例;初始治疗年龄为30~159d,平均(74.1±39.2)d,末次随访年龄超过2岁。采用Pavlik吊带治疗190例(219髋),牵引石膏治疗67例(79髋)。末次随访时拍摄早期治疗成功病例2-3岁时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acetabularindex,AI)、干骺端中心边缘(Opointedge,OE)角及Smith不稳定(Smithinstability,SI)指数(包括水平位移SI—c、垂直位移SI—h),采用jSalter标准判断有无股骨头坏死。结果牵引石膏组复位成功率(97.5%)高于Pavlik吊带组(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353,P=0.000);牵引石膏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6.6%)与Pavlik吊带组(4.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6,P=0.745)。Pavlik吊带组早期治疗GrafⅢ型DDH的复位成功率低于牵引石膏组(分别为80.7%和98.4%,x2=11.248,P=0.001);且Pavlik吊带复位成功后2-3岁时AI、OE角及sI—c(分别为22.9°±3.7°、16.5。±6.3。及0.74±0.06)较牵引石膏组(分别为21.4°±3.4°、18.9°±3.6°及0.72±0.03)差(P均〈0.05)。Pavlik吊带组与牵引石膏组早期治疗GrafIv型DDH复位成功率的差异较大(分别为25.6%和94.4%,X2=24.231,P=0.001),且Pavlik吊带复位成功后2-3岁时OE角(16.0°±4.1°)较牵引石膏组(18.6°±4.5°)差(t=-2.141,P=0.038)。结论Pavlik吊带早期治疗GrafIU或Ⅳ型DDH具有局限性,尤其是GrafⅣ型复位失败牢高,不利于复位后髋关节发育;而牵引石膏固定能够显著提高早期治疗的复位成功率,有利于髋关节发育,且不增加股骨头坏死的风�
付喆杨建平张中礼王侃邓书贞陈兆强解礼伟
关键词:髋脱位骨疾病发育性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定向诱导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髓核样细胞,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奠定生物学基础。   方法:①200g 雄性SD大鼠断颈处死后,取腹股沟脂肪垫处脂肪,0.1[%]胶原酶消化,体外接种培养,同时采用极...
解礼伟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细胞移植治疗
文献传递
弹性钉加尾帽治疗儿童长度不稳定型股骨干骨折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弹性钉加尾帽治疗儿童长度不稳定型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采用弹性钉加尾帽治疗21例儿童长度不稳定型股骨干骨折患儿资料,男15例,女6例;5岁6个月-10岁10个月,平均7岁5个月。患儿术前均经3~7d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4-1/6,经牵引后股骨干骨折短缩及成角畸形均较前明显减小。手术于全麻下行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逆行弹性钉内固定,弹性钉呈结构对称的双“C”形弹性支撑。弹性钉钉尖外侧止于大转子骺板下,内侧止于股骨头骺板下,将钉尾剪短;尾帽套入钉尾并拧入钉尾远端骨皮质内,使钉尾与骨折端相对固定。术后采用石膏裤固定4周。以术后2年为观测终点,分析随访结果。结果21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26个月,平均23.4个月。患儿在术后4周去除石膏裤行练习活动,并逐渐下地负重。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5-8周,平均6.2周。终末随访时患儿患肢力线好,无成角畸形,股骨过度生长4.2~21.1mm,平均6.1mm。在末次随访时,对患儿患侧肢体行Harris评分,优良率为100%;无一例发生弹性钉自股骨远端进钉点退出、髋关节活动受限、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1例患儿有轻度跛行,但所有患儿家长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弹性钉加尾帽固定是治疗长度不稳定型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降低弹性钉自股骨远端进钉点退出的风险。
王侃杨建平张中礼解礼伟付喆邓书贞陈兆强
关键词:股骨骨折内固定器髓内
脊柱侧弯石膏矫正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侧弯石膏矫正床,包括床架,床架四角上均固定第一竖直支撑杆,床尾的两根第一竖直支撑杆之间通过顶丝活动设置第一水平支撑杆和第二水平支撑杆,第一水平支撑杆上套有两个盆骨牵引滑轮,第二水平支撑杆垂直连接腿部悬...
解礼伟李慧英杨红军曾裴杨建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