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斌
- 作品数:8 被引量:6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大豆肽的特性及制备方法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介绍了大豆肽的理化特性、营养价值以及制备方法,同时分析了大豆肽产生苦味的原因,并总结了几种脱苦方法,对大豆肽的应用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 廖斌李建科王慧玲李鑫杨有仙
- 关键词:大豆肽发酵豆粕营养价值苦味
-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分析其对血压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有慢性心力衰...
- 廖斌
- 关键词: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
- 文献传递
- 微生物多糖韦兰胶生产工艺优化被引量:2
- 2010年
- 探讨韦兰胶的生产条件,主要包括生产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工艺条件三方面。通过绘制菌体生长曲线,了解此菌种的生长情况,初步确定二级种子的培养时间。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出韦兰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g/L、酵母膏3g/L、K2HPO4·7H2O5g/L、MgSO4·7H2O2g/L、FeSO4·7H2O1mg/L、CaCl20.5g/L;此条件下,韦兰胶产率由7.31g/L上升到17.23g/L。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龄18h、接种量0.5%、装液量40mL(250mL摇瓶)、初始pH7.0、摇床转速220r/min、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72h,在此条件下,韦兰胶产率达20.64g/L。
- 赵燕陈芳李建科廖斌涂勇刚
- 关键词:微生物多糖韦兰胶发酵
- 液体发酵制备大豆肽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大豆多肽因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该研究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进行发酵的方法制备大豆肽,以大豆肽的转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对发酵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条件参数进行了优化,并且得出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4%、发酵时间24h、初始pH值为7.0、接种菌龄16h、接种量2%,其转化率达31.51%,以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廖斌贾佳李鑫赵燕李建科
- 关键词:发酵豆粕转化率
- 基于常规临床指标的胃癌TNM分期术前预测
- 目的 分析术前各项指标单独和联合对胃癌TNM分期的术前预测价值,为胃癌的病情评估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1.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初治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
- 廖斌
- 关键词:胃癌TNM分期术前预测
- 甘薯淀粉糊透明度及凝沉性初探被引量:42
- 2011年
- 为了解甘薯淀粉糊的性质,采用分析方法对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和凝沉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初步考察蔗糖、氯化钠、柠檬酸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对甘薯淀粉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甘薯淀粉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影响不同,其中蔗糖、柠檬酸能提高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改善其凝沉性;氯化钠降低甘薯淀粉的透明度,加速其初期凝沉速度;CMC-Na对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影响不大,但明显改善其凝沉性。
- 李鑫赵燕廖斌涂勇刚李建科
- 关键词:凝沉性
- 酶解—发酵复合法制备大豆肽的研究
- 大豆肽是以大豆蛋白为原料,经酶解法或发酵法而得到的低分子肽的混合物,它具有比大豆蛋白更加优越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因此,在食品、医药以及饲料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制备大豆肽使用比较多的是酶解法和发酵法,但是酶解...
- 廖斌
- 关键词:大豆肽酶解发酵蛋白酶分子量分布
- 文献传递
- 基于单开链的并联机构震动力平衡研究
- 因空间单回路机构易于完成位置分析,作者将有限位置法推广到其震动力平衡分析中;而针对复杂的空间并联机构位置分析的难题,提出了基于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构震动力平衡的单位向量法。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简要介绍了机构震动力平...
- 廖斌
- 关键词:并联机构单开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