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寒松

作品数:11 被引量:114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宫颈
  • 4篇上皮
  • 4篇上皮内
  • 4篇上皮内瘤
  • 4篇上皮内瘤变
  • 4篇皮内
  • 4篇切除
  • 4篇子宫
  • 4篇瘤变
  • 4篇内瘤
  • 4篇宫颈上皮
  • 4篇宫颈上皮内
  • 4篇宫颈上皮内瘤
  • 4篇宫颈上皮内瘤...
  • 3篇切除术
  • 2篇阴道
  • 2篇上皮内瘤样病...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锥切

机构

  • 1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李寒松
  • 8篇张毅
  • 5篇申桂华
  • 4篇魏凤华
  • 2篇吕秋波
  • 2篇张巧
  • 2篇孟庆伟
  • 1篇杜凤娟
  • 1篇单家治
  • 1篇李炜
  • 1篇罗立华
  • 1篇魏风华
  • 1篇亢长英
  • 1篇王少为
  • 1篇胡金英
  • 1篇邵守进
  • 1篇吕爱明
  • 1篇吕艾明
  • 1篇姜展红
  • 1篇梁琳

传媒

  • 3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0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防治被引量:17
1999年
李寒松单家治胡金英杜凤娟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
低剂量格拉诺赛特(rhG-CSF)防治卵巢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2002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格拉诺赛特(rhG-CSF)的不同用法对卵巢癌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43例的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共66疗程)不用rhG-CSF;B组(共57疗程)为白细胞计数<2.0×109/L时给予rhG-CSF,C组(共73疗程)自化疗结束后48小时起给予rhG-CSF,剂量均为50μg/日,皮下注射。结果:C组白细胞最低值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A和B组,分别为白细胞计数10日;中性粒细胞计数11日(P<0.01),平均最低值分别为3.01×109/L和0.986×109/L。B和C组rhG-CSF的作用并不随年龄、体重和化疗次数而改变。结论:rhG-CSF可以维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早期应用G-CSF可能会增大化疗剂量或缩短化疗间歇时间,从而提高化疗强度。
张巧申桂华李寒松
关键词:卵巢癌格拉诺赛特化疗白细胞减少症
暴露子宫动脉阴式子宫切除术8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暴露子宫动脉阴式子宫切除术 (TVH)的优点、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 2 0 0 0年 6月至2 0 0 1年 3月 ,对 81例因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无明显盆腔粘连、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绝经后出血 ,经诊刮 ,排除生殖道恶性肿瘤者 ,行暴露子宫动脉法TVH。术前子宫大小正常者 15 (18 5 %) ,子宫增大但≤ 12周者 42例 (5 1 9%) ,子宫增大 >12周者 2 4例 (2 9 6 %)。既往有手术史者 10例 (12 4 %) ,其中 1例患者曾行两次剖宫产术。同时行附件切除术者 8例 (9 9%)。对子宫≥ 14周者 ,术中同时采用子宫对半切开法、子宫分碎法及肌瘤切除法。结果 手术时间 2 5~ 75分钟 ,平均5 0分钟 ;纱布法估计出血量 75ml(5 0~ 2 5 0ml) ;术后住院时间 4 2天 (3~ 7天 )。结论 暴露子宫动脉法TVH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有效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张毅李寒松孟庆伟
关键词:子宫动脉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冷刀锥切术后妊娠结局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knife conization,CKC)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Ⅲ,CINⅢ)行冷刀锥切术的41例(锥切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将其与同期无宫颈病变治疗史妊娠分娩的4 446例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41例患者中,3~6个月内妊娠者5例,6~12个月妊娠者17例,12~24个月妊娠者14例,2年后妊娠者5例。7例孕早期行人工流产,2例孕早期自然流产,1例晚期流产,31例成功分娩(75.61%),其中5例(16.13%)早产,26例(83.87%)足月分娩;阴道分娩23例,无宫颈性难产,剖宫产8例。与对照组比较,锥切组的妊娠时限短于对照组(P<0.001);锥切组早产率高于对照组[8.57%(381/4 446)](P<0.01);锥切组胎膜早破率[19.35%(6/31)]高于对照组[7.11%(316/4 446)](P<0.01);锥切组早产胎膜早破[9.68%(3/31)]高于对照组[1.17%(52/4 446)](P<0.001);新生儿出生体重2 511~4 050 g,无新生儿窒息。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裂伤和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是孕中期流产、早产和早产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不增加宫颈裂伤的发生率,不影响分娩方式。
李寒松吕爱明罗立华张毅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冷刀锥切术胎膜早破
膀胱阴道瘘阴道修补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被引量:2
2014年
膀胱阴道瘘经阴道自然腔隙修补术,是具微创意义的手术方式。大多数膀胱阴道瘘均可经阴道修补成功。文章通过复习文献同时结合作者经验,总结了膀胱阴道瘘经阴道修补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要点。
李寒松张毅
关键词:膀胱阴道瘘微创手术阴道途径
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环切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43例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LEEP术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将其中孕28周直至分娩的29例患者与同期妊娠无宫颈病变治疗史患者的分娩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颈环切术患者421例,术后妊娠患者43例,占同期宫颈环切术的10.21%(43/421),患者年龄23~41岁,平均31.2岁。43例患者中6个月内妊娠7例,6~12个月妊娠15例,1年后妊娠13例,2年后妊娠5例,3年后妊娠3例。11例因计划外怀孕于早孕期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3例孕早期自然流产;妊娠至28周后,2例早产,27例孕足月分娩,其中阴道分娩23例,剖宫产4例,阴道分娩中无宫颈性难产;新生儿出生体重2553~4050g,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9分3例,10分26例,无新生儿窒息。与同期无宫颈病变治疗史妊娠分娩的患者相比,分娩孕周、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早产率、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围产儿死亡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CIN患者,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切除范围,宫颈LEEP术对其后的妊娠生育是安全的。
李寒松魏凤华张毅
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评价应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 (LEEP)术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 经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初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的 119例患者 ,分为两部分。CINⅠ组 80例 :行LEEP环切术 4 2例 ,切除宫颈及颈管组织各深 4mm ;宫颈活检钳活检 38例。≥CINⅡ组 39例 :行冷刀锥切 18例 ;LEEP锥切 2 1例 ,锥切颈管组织 15~ 2 0mm ,宫颈组织深度7mm。结果 LEEP用于CINI治疗 ,3个月后细胞学检查 ,病变持续率为 4 .8% ,明显低于宫颈活检钳组 (31.6 % ) ;LEEP锥切术 ,手术时间 (12± 4 )分钟 ,较冷刀切 (35± 7.8)分钟短 ,术中出血少于冷刀切 (P <0 .0 1)。术后 3个月行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LEEP可用于CINI的活检及治疗 ,适用于CINⅡ、CINⅢ的锥切治疗。
李寒松魏凤华申桂华邵守进张毅
关键词:高频电波刀冷刀宫颈上皮内瘤变活检钳细胞学检查
老年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行个体化经阴道手术的疗效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评价老年妇女前盆腔器官脱垂行个体化经阴道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为个体化盆腔重建手术对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研究提供临床基础.方法 90例60岁以上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即个体化组,行个体化经阴道手术,观察手术安全性、疗效及泌尿、盆底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变.并与同期对照组60例60岁以上前壁脱垂患者,经传统Kelly-Kennedy修补术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妇女前盆腔器官脱垂行个体化经阴道手术治疗安全,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复发率低(P<0.05),生活质量高(P<0.05).结论 老年妇女前盆腔器官脱垂行个体化经阴道手术疗效显著,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邓文慧吕秋波魏风华申桂华孟庆伟伍凤莉李寒松姜展红梁琳亢长英吕艾明张毅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个体化阴道妇科外科手术
子痫前期脐血流异常与围生儿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改变与围生儿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产前检查至分娩的92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脐动脉血流参数S/D值、血流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新生儿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胎盘重量等的变化。92例患者中轻度子痫前期57例、重度子痫前期35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分娩、无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的100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S/D、PI、RI值及母婴结局。结果随着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S/D、PI、RI值均呈增高趋势,重度子痫前期组脐血流参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组比较增高趋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脐血流参数的增加,重度子痫前期的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Apgar评分、胎盘重量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脐血流异常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的上述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脐血流参数S/D、PI、RI值可以作为判断胎儿宫内状况的指标,为胎儿预后提供了简易无创的监测手段。
李寒松李炜王少为
关键词:子痫前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围生儿预后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Ⅲ级(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患者391例,其中197例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194例行宫颈冷刀锥切,61例CINⅢ在锥切后半年内行全子宫切除,分析61例患者的年龄、产次、锥切标本切缘、腺体受累、多象限受累等与切除子宫标本中残留病变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8.6岁(26~63岁),平均产次3.1次。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0岁、内切缘阳性、多象限受累是与病变残留有显著关系的因素;绝经状态、产次≥3次、宫颈腺体受累与病变残留无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内切缘阳性与多象限受累是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结论内切缘阳性与多象限受累是预测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在治疗CINⅢ及其治疗后随访过程中,重视并合理利用高危因素。
李寒松魏凤华申桂华吕秋波张毅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原位癌病变残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