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爱春

作品数:17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翻译
  • 3篇英语
  • 2篇写作
  • 2篇高校英语
  • 2篇广告
  • 2篇汉英翻译
  • 2篇翻译方法
  • 2篇高校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写作
  • 1篇大学英语写作...
  • 1篇译者
  • 1篇异化
  • 1篇音韵
  • 1篇隐秀
  • 1篇英汉
  • 1篇英汉习语
  • 1篇英译
  • 1篇英语能力
  • 1篇英语写作

机构

  • 1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城建职业...

作者

  • 12篇蔡爱春
  • 1篇谭晖
  • 1篇徐志才
  • 1篇申丹
  • 1篇胡世平
  • 1篇喻立安
  • 1篇李建良

传媒

  • 3篇湖南城市学院...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邢台学院学报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跨文化视角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被引量:5
2013年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出现并迅速发展,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社会的形态和发展趋势,在对外交往中,如何把这些网络流行语准确翻译成地道的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蔡爱春谭晖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跨文化归化异化
也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AIMA法则
2010年
写作是交际的重要手段,但它却是外语教学中一个薄弱环节,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是实现英语写作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首要手段。AIMA法则改进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优化教学的目的。
蔡爱春
关键词:英语写作课堂教学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被引量:1
2006年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大量的习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语用学理论的广泛应用为英语习语的翻译提供了独特视角,同时也有助于分析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提出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具体的翻译方法。
李建良蔡爱春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语用含义翻译方法
接受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2010年
广告翻译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经营效果。译者在翻译广告时应以接受理论为指导,兼顾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实现广告的目标。
蔡爱春喻立安
关键词:广告翻译方法
汉英翻译中模糊美感磨蚀的成因被引量:1
2011年
汉语言区别于西方印欧语系的根本之处在于它的模糊性。汉语言的模糊美感在音、形、意三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无时无刻不在品味遗憾,而汉英翻译的最大遗憾莫过于汉语模糊美感在英译过程中的磨蚀。翻译过程中模糊美感磨蚀的成因主要来自英汉语法结构差异和意境营造失真两个方面。
蔡爱春
关键词:汉英翻译模糊美感磨蚀
逆向思维在高校英语翻译教育中的导入微探被引量:5
2012年
在语言翻译过程中要实现对逆向思维的良好运用,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语言含义的深层次追求,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培养更为合格的英语翻译人才。在此分析了逆向思维在英语翻译中的作用,提出了逆向思维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蔡爱春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译教育逆向思维
语篇人际意义的模糊性初探
2007年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而意义的模糊是其主要表现。作为语言意义一种的人际意义从本质上来讲,也是模糊的。这种模糊性首先来源于与其他意义功能成分界限的不确定性,同时人际意义本身也是一个模糊集。人际意义模糊性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语篇语用功能的表达。
蔡爱春
关键词:人际意义语用功能
《钗头凤》英译中“隐”、“秀”美学风格的传译被引量:1
2012年
刘勰《文心雕龙》中"隐秀"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古诗翻译的审美分析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钗头凤》一词的审美特征,对原词中"秀"词"隐"意在译文中的实现效果进行探讨,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隐秀"相宜、虚实结合方能再现原词的风格之美。
蔡爱春申丹
关键词:诗歌翻译隐秀美学风格
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建构被引量:1
2011年
翻译既是科学也是艺术,译者的工作在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艺术家的工作,在翻译的同时译者也在进行创作,对原文进行主体性建构。译者的前理解、翻译目的和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均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制约着其主体性的发挥。论文从接受与阐释、目的与操纵两方面来描述译者在文学翻译中进行的主体性建构。
蔡爱春徐志才
关键词:前理解翻译目的主体性
审美观照下的汉英翻译实践论
2010年
翻译与美学渊源深厚,纵观中国传统译论,从支谦的"不加文饰"、道安的"案本而传"到严复的"译事三难",又至傅雷的"神似"与钱钟书的"化境"说等等,无不以美学为理论基础。将选取美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审美观照为出发点来探讨其对英汉互译的指导作用;从音韵美感、意境美感和语体美感三方面探讨如何在审美观照的指导下实现对原文的审美再现。
蔡爱春胡世平
关键词:审美观照音韵文体审美再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