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巨

作品数:7 被引量:133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磁共振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2篇对比剂
  • 2篇质子
  • 2篇质子转移
  • 2篇神经胶质
  • 2篇神经胶质瘤
  • 2篇肿瘤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影像
  • 2篇分子影像学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通用电气医疗...

作者

  • 7篇朱文珍
  • 7篇张巨
  • 3篇江晶晶
  • 3篇刘城霞
  • 3篇蒋日烽
  • 3篇张顺
  • 3篇陈小伟
  • 2篇赵旭
  • 2篇王剑
  • 2篇赵凌云
  • 2篇汤翔宇
  • 2篇申楠茜
  • 2篇杨时骐
  • 2篇李娟
  • 2篇王振熊
  • 1篇李丽
  • 1篇郭林英
  • 1篇覃媛媛
  • 1篇姚义好
  • 1篇王承缘

传媒

  • 4篇放射学实践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总结被引量:120
2016年
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分类较2007版从概念到实践都有提升,首次在组织学基础上加入了分子学特征,从而构建了分子时代CNS肿瘤诊断的新理念。2016版分类标准对弥漫性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和其它胚胎源性肿瘤的分类做出重大调整,并使用组织学和分子学特征进行重命名,包括IDH野生型/IDH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RELA融合阳性室管膜瘤、WNT激活型髓母细胞瘤和SHH激活型髓母细胞瘤以及伴有多层菊形团-C19MC变异型胚胎源性肿瘤等。此外,2016版分类标准增加了一些新认识的肿瘤,并删除了一些不再具有诊断和生物学意义的肿瘤与亚型及模式。其它重大改变包括增加"脑部侵犯"作为非典型性脑膜瘤的诊断标准之一,引入软组织肿瘤分级系统对新合并的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进行分级。总之,2016版WHO CNS肿瘤分类标准在促进临床、实验室及流行病学研究和改善脑肿瘤患者生存方面被寄予厚望。
苏昌亮李丽陈小伟张巨申楠茜王振熊杨时骐李娟朱文珍王承缘
关键词:脑肿瘤肿瘤分类
RSNA2014分子影像学
2015年
RSNA2014报道的分子影像学相关研究进展主要针对分子影像学在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乳腺、腹盆腔及骨肌系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类讨论;并对新型靶向对比剂及探针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做以阐述。
姚义好蒋日烽张巨朱文珍
关键词:PET/CT示踪剂对比剂干细胞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灰质体积变化的磁共振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检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是否存在灰质体积改变,探索中枢神经系统在其疼痛处理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19例右侧三叉神经痛患者和2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三维T1结构像扫描(3D-T1BRAVO),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全脑灰质体积的变化,探索各变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区在疼痛处理中的作用,并分别分析其体积变化与疼痛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左侧前扣带回灰质体积明显减少;右侧额上回、右侧岛叶、右侧壳核、双侧小脑前叶灰质体积明显增加,左侧前扣带回体积变化与疼痛病程呈负相关性。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体积变化,左侧前扣带回体积与疼痛病程呈负相关性,这些存在差异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的形成及慢性状态的维持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提示探索三叉神经痛的中枢处理机制有益于新的治疗方法的研发。
郭林英朱文珍田甜杨时骐覃媛媛汤翔宇王剑张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鉴别胶质瘤与治疗后改变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 探讨MR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对胶质瘤与放化疗治疗后改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评价APT相关定量指标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 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APT成像的23例患者(共27个病灶;男15例、女8例,年龄13~80岁)进行前瞻性研究.扫描方案包括头颅常规横断面平扫、弥散WI、增强T1WI、APT成像.定量分析参量包括病灶区磁化转移率(MTR)、磁化转移相对变化率(rMTR),诊断“金标准”为术后病理或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大于3个月).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12个)或复发(8个)胶质瘤相比于对侧正常白质区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APT对比增强;治疗后改变(7个)的APT信号往往等于或低于对侧正常白质区.胶质瘤与治疗后改变的MTR分别为102.78(101.93,103.84)和100.17(99.94,1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 P<0.01);胶质瘤与治疗后改变的rMTR分别为3.92%(2.69%,4.67%)和0.47%(-0.7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 P<0.01).APT定量指标对二者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MTR、rMTR的ROC AUC分别为0.986、0.943.MTR取阈值100.68时的诊断灵敏度为100%(20/20),特异性为6/7,准确性为96.3%(26/27);rMTR取阈值1.66%时的灵敏度为95.0%(19/20),特异性为6/7,准确性为92.6%(25/27).结论 结合常规MRI图像,APT成像能为胶质瘤与治疗后改变的鉴别提供良好的定性、定量信息.定量指标MTR、rMTR对二者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有望成为评价胶质瘤疗效的无创性指标.
苏昌亮张家旋张顺江晶晶蒋日烽申楠茜张巨刘城霞赵凌云朱文珍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磁共振成像
MR氧摄取分数成像在星形细胞瘤分级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基于非对称自旋回波(ASE)序列的氧摄取分数成像(OEF imaging)定量测量胶质瘤氧摄取分数的可行性,评价相关定量指标在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中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 32例经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的患者,其中Ⅱ级16例、Ⅲ级5例、Ⅳ级11例。所有受试对象扫描前均获得书面知情同意,扫描序列包括横断面T1WI、T2WI、T2 FLAIR、增强T1WI、ASE-OEF扫描。通过在肿瘤实体区手动绘制感兴趣区的方式测量肿瘤氧摄取分数(OEF),并对肿瘤标本进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评价OEF定量指标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差异并与传统的MRI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诊断性能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OEF与Ki-67标记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增强扫描中,16例低级别胶质瘤10例表现为不强化,6例强化;16例高级别胶质瘤中,仅有1例不强化,其余15例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2)。高级别胶质瘤OEF明显高于低级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00±2.47、20.46±2.98,P<0.01)。观察者间一致性分析显示ICC=0.89,表明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i-67 LI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分别为48±54.01、5.8±8.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Ki-67 LI与OEF存在中等的相关性(r=0.406,P<0.05)。依据有无强化诊断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8%和62.5%;定量指标OEF的诊断效能优于增强扫描,AUC为0.852,当取阈值为19.55时有最大的诊断效能,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和87.5%。结论基于EPI技术采集非对称自旋回波(ASE)序列可用于无创性测量肿瘤组织氧摄取分数;定量指标OEF能良好的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且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增殖活性,在胶质瘤诊疗中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苏昌亮张佳旋张顺江晶晶蒋日烽刘城霞张巨林晖赵凌云朱文珍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神经胶质瘤肿瘤分级
RSNA2015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被引量:2
2016年
2015年RSNA会议报告中涌现出大量新技术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一方面,非高斯分布扩散成像、扩散峰度成像、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化学交换饱和转移、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动态磁敏感增强磁共振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等技术继续占据研究前沿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一批新技术成为热门研究领域的有力工具,如二维局部关联波谱法、相位差异增强成像、锰离子增强磁共振。同时,一些成熟技术中出现的新模型和算法也形成亮点。自旋标记成像延伸出多次延迟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技术、速率选择性动脉自旋标记、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等多种改进技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中引入多变量模式分析(MVPA)和贝叶斯分析;动态磁敏感增强磁共振中采用Patlak模型。
刘城霞张佳旋张顺汤翔宇杨时琪陈小伟江晶晶赵旭李娟王剑张巨苏昌亮王振熊杨绍伟朱文珍
关键词:动脉自旋标记技术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RSNA2016分子影像学
2017年
RSNA2016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胶质瘤的多模态成像对比剂、免疫治疗的监测、肿瘤微环境的调节等;(2)金纳米颗粒的体内分布、外周动脉疾病的分子成像和MRA对比剂的优化;(3)前列腺癌患者的PET诊断价值;(4)不典型肝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癌的特异性分子探针;(5)分子影像学的新方法。
穆可涛陈小伟赵旭张巨苏昌亮朱文珍
关键词:分子影像学磁共振成像对比剂免疫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