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澄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腔内
  • 5篇血栓
  • 5篇主动脉
  • 5篇静脉
  • 5篇腹主动脉
  • 4篇血栓形成
  • 4篇溶栓
  • 4篇术后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腔内治疗
  • 3篇主动脉瘤
  • 3篇综合征
  • 3篇下肢深静脉
  • 3篇下肢深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形成
  • 3篇腹主动脉瘤

机构

  • 14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刘澄
  • 10篇乔彤
  • 5篇刘昭
  • 4篇刘晨
  • 4篇冉峰
  • 3篇周敏
  • 3篇刘长建
  • 3篇王炜
  • 3篇张明
  • 2篇黄佃
  • 1篇于同
  • 1篇赵琪
  • 1篇李承龙
  • 1篇姜坤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国血管外科...
  • 2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廓出口综合征非常规入路的外科治疗
刘澄
髂静脉闭塞支架治疗的现状被引量:9
2019年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的主要病理生理是静脉反流、梗阻或两者同时发生[1-3]。随着对疾病的认识,静脉阻塞越来越被认为是导致CVI的主要原因,其中髂及下腔段静脉的阻塞与之关系更为密切。70%~80%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 thrombotic syndrome,PTS)患者中,髂静脉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造成不同程度的阻塞;非血栓性髂静脉阻塞(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也称为May-Thurner或Cockett综合征,是髂静脉阻塞最常见的原因[4,5]。虽然压力疗法是治疗CVI的基础,但在许多情况下通过支架植入再通静脉或纠正梗阻性髂静脉病变可明显缓解症状,中远期通畅率高,因此髂静脉支架植入越来越成为CVI的首选治疗方式[6]。
刘澄李晓强
关键词: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髂静脉静脉阻塞COCKETT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支架植入
尿激酶快速泵入在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快速泵入在导管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行CDT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患者资料,比较分析尿激酶快速泵入和24h持续泵入两种给药方式的溶栓效果、并发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46例患者,其中快速泵入组52例,持续泵入组94例。快速泵入组及持续泵入组的总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0±1.25)d比(5.52±1.60)d,P=0.011];两组纤维蛋白原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9±1.01)g/L比(2.48±1.25)g/L,P=0.015];D-二聚体达峰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3±2.60)mg·L^-1·d^-1比(6.61±1.16)mg·L-1·d^-1,P=0.009]。两组在D-二聚体浓度峰值、血小板计数、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PTS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治疗急性下肢DVT时,快速泵入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与持续泵入相比,其在对纤维蛋白原影响、缩短导管溶栓时间、一般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存在优势,但对PTS的预防无明显差异。
李文东刘晨姜坤乔彤冉峰刘澄刘昭李承龙李晓强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尿激酶导管溶栓
经胫后静脉插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经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急性混合型DVT患者经胫后静脉插管溶栓,预防性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经胫后静脉置入Unifuse溶栓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40万U/d,平均置管时间5.8d。测量治疗前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计算静脉通畅评分。结果治疗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为(2.08±1.41)cm、(1.23±1.06)cm,优于治疗前的(8.41±2.26)cm、(6.13±1.83)cm(P<0.01)。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为(1.78±1.49)分,优于治疗前的(7.86±1.81)分(P<0.01)。治疗后静脉通畅率为(77.08±17.32)%,瓣膜显影良好。结论经胫后静脉插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DVT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冉峰刘长建刘昭王炜张明刘晨乔彤黄佃周敏刘澄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
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21例使用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的累及髂总动脉的腹主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患者术前经增强CT评估,术中结合造影情况由操作者制备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行全腔内修复。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中位时间220 min,共重建髂内动脉21根,使用覆膜支架23枚。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8.9±3.4)个月,患者均未见动脉瘤腔增大,未见内漏及支架移位,无发生死亡。结论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是一种有效的全腔内手术方法,方便快捷且适应证广,早中期疗效良好。
刘昭赵子赫李文东童垣皓金怡于同刘澄王炜张明冉峰乔彤刘长建李晓强刘晨
关键词:髂内动脉腔内治疗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合并Kommerell憩室的杂交及腔内治疗被引量:1
2020年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是较常见的主动脉弓部发育畸形,其病因是由于早期胚胎弓动脉系统发育过程异常导致,约60%合并Kommerell憩室。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患者出现锁骨下动脉开口瘤样扩张或有压迫症状时需外科干预治疗。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治疗方法从传统的开放手术向杂交及全腔内的方向发展,本文将从杂交及全腔内治疗的外科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作一简述。
刘澄乔彤
关键词:憩室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杂交手术
手术治疗主髂动脉疾病介入手术后感染6例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相关疾病介入术后支架移植物感染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6例主髂动脉相关疾病腔内治疗后继发支架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4岁(范围:49~79岁)。距离支架移植物感染时间53~3165 d。6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3例采用人工血管施行了解剖外旁路移植术(腋动脉-股动脉、股动脉-股动脉),3例患者采用牛心包补片施行了腹主动脉原位重建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感染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和材料的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治疗期间未发生死亡。术中出血量2000~5000 ml,术中输血量1600~5350 ml。术后随访81~395 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相关再感染事件发生。1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因术后血管吻合口处出血行二次手术(腹膜后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因下肢缺血先后进行双下肢截肢术,2例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对于主动脉支架移植物感染患者,在感染可控且主动脉近远端有足够阻断空间时,主动脉原位重建是一种有效治疗方式,人工血管和牛心包补片均可取得较好短期效果。
张梦强苏比努尔·买买提艾力陈志鹏蔡晶刘澄李晓强刘昭乔彤
关键词:腹主动脉并发症手术治疗
Ankura覆膜支架预开窗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早期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应用Ankura覆膜支架预开窗技术进行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应用Ankura覆膜支架术中预开窗或分支技术治疗的29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早期随访结果.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男性24例(82.8%),年龄(65.3±19.6)岁.真性动脉瘤11例,夹层动脉瘤18例.内脏分支动脉重建技术成功率98.9%(90/91),1例患者术中左肾动脉重建失败(由远端破口逆向血供,3个月后再次重建成功),无围术期死亡或脊髓缺血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60.2±66.3)min,失血量(187.5±113.1)ml,造影剂使用量(151.2±20.5)ml,曝光时间(56.3±16.6)min,术后重症监护室监护时间(2.3±1.2)d,术后住院时间(6.8±5.3)d.结论应用Ankura覆膜支架体外预开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方法.
杨光敏麦合木提江·穆扎帕周敏张明王炜黄佃刘澄乔彤李晓强
关键词:胸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溶栓术后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溶栓术后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接受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9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溶栓后根据口服抗凝药物种类及剂量不同将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10 mg qd)、利伐沙班组(20 mg qd)及华法林组,进行6个月随访,分别对三组患者下肢周径差、下肢静脉通畅情况、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生活质量评分(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estionnaire,CIVIQ)及安全性等进行分析。结果疗效方面:三组患者下肢周径差、下肢静脉通畅率、VCSS评分、CIVIQ生活质量评分等疗效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安全性方面:华法林组出血事件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导管接触性溶栓后应用低剂量利伐沙班(10mg qd)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利伐沙班(20 mg qd)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王宝彦严思敏刘澄李晓强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抗凝药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术后内漏病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1991年Parodi首次实施了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1].EVAR具有“微创”的优点,并具有相对理想的早期和中期疗效,但是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远期仍存在瘤腔增大甚至破裂的风险,导致以上变化最常见的原因就是EVAR术后内漏[2].本文将结合笔者经验,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7年12月EVAR术后内漏86例肾下型AAA的危险因素及处理策略作一分析总结.
刘澄乔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