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洁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军总医院创新培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地西他滨
  • 2篇异常综合征
  • 2篇预后
  • 2篇预后分析
  • 2篇增生
  • 2篇增生异常综合...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移植治疗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急性髓系
  • 2篇急性髓系白血...
  • 2篇骨髓
  • 2篇骨髓增生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26...

作者

  • 7篇丁洁
  • 4篇于力
  • 4篇王利军
  • 3篇赵小利
  • 2篇靖彧
  • 2篇姚雨石
  • 2篇王立新
  • 1篇刘明娟
  • 1篇李丹丹
  • 1篇王红新
  • 1篇胡小山
  • 1篇杨华
  • 1篇刘明娟
  • 1篇朱成英
  • 1篇陈晓平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及预后分析
王利军于力刘明娟赵小利丁洁
舒适护理模式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运用
2019年
目的:评价舒适护理模式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整理我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术后对患者行舒适状况量表(GCQ)测评,对比两组术后的舒适状态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平均为85.63±3.35分,实验组平均为94.79±3.09分,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的舒适状况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用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丁洁顾晶晶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白内障手术
地西他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药耐药及免疫调控的机制研究
第一部分  目的:白血病是全球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在35岁以下恶性肿瘤患者中,死亡率高居首位,其中难治复发白血病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难治复发白血病的根本原因则是多药耐药性(MDR)的产生。多药耐药的产生往往导...
丁洁
关键词:地西他滨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调控多药耐药
文献传递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FLAG治疗方案对初治诱导失败和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疗效及患者预后,探讨患者的治疗选择及治疗时机。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住院治疗的38名初治诱导失效及难治/反复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40.5(13-69)岁,根据疾病状态分为初次诱导失败组、再次诱导失败组、早期复发组、晚期复发组;根据危险分层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中等和预后不良组。结果:22例达CR(complete remission),5例达PR(partial remission),CR率为57.9%,总有效率OR(overall response)为71.1%。初次诱导失败组的CR率(12/16,75%)高于再次诱导失败组(3/7,42.9%)和晚期复发组(6/12,50%),预后较好组和预后中等组的CR率(5/8,62.5%,16/26,61.5%)高于预后不良组(1/4,25%)。危险分层与CR有关(P=0.03)[OR 25.9,(95%CI 1.2-545.4)],预后中等是CR的有利因素。在22例CR患者中,1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6例存活,另10例以大剂量阿糖胞苷和其它方案进行巩固治疗。总生存期为25月。单因素分析FLAG方案治疗反应与生存相关[HR=0.246,CR vs NR(95%CI 0.07-0.79)],(P=0.03),CR组和PR组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和48%。预后良好、预后中等和预后不良组18个月累积生存率为73%、52%和36%(P=0.17);初次诱导失败组和再次诱导失败组18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5%和32%(P=0.19)。结论: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AML患者疗效确切,通过化疗获得缓解的患者可进一步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其它方案以巩固化疗效果和延长生存。
王利军丁洁朱成英杨华王红新靖彧于力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FLAG方案难治复发
41例Burkitt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Burkitt淋巴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特征,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1例病理诊断为Burkitt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4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4.1∶1(33:8);中位年龄13岁(1-67岁);Ⅰ/Ⅱ期18例(43.9%),Ⅲ/Ⅳ期23例(56.1%);常见发病部位为头颈部(23例,56.1%)和腹部(17例,41.5%);合并中枢受累9例(22.0%),骨髓受累9例(22.0%),其中7例(17.1%)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EBV感染率18.8%(3/16例),HBV感染率29.9%(6/38例)。化疗29例,总缓解率93.1%(27/29例),2年总生存率(OS)为83.3%(10/12例);13例患者使用含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成人化疗方案,缓解率92.3%(12/13例),2年OS为66.7%(4/6例)。结论:41例病例特点接近于散发型Burkitt淋巴瘤,但中位发病年龄较小,受累部位以头颈部最常见,含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短疗程高强度化疗能够明显提高成人化疗方案的缓解率,相对地延长生存时间。
丁洁王立新赵小利王利军李丹丹姚雨石于力
关键词:BURKITT淋巴瘤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及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其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预后,预处理方案选择、供者来源、移植前化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4.6(1-72.1)个月,45例患者4年累积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1%和62.1%。清髓性预处理组、减低剂量预处理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和68.6%(HR=1.0,P=0.984),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7.6%和33.3%(HR=3.389,P=0.162);HLA相合的非亲缘移植、亲缘移植患者100 d a 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8.6%和37%(HR=1.089,P=0.885),3年累积生存率为72.7%和70%(HR=0.952,P=0.942);26例RAEB-2和t-AM L患者中,未化疗组、化疗后达CR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66.7%和58.3%(HR=1.265,P=0.750);2年累积复发率为20.0%和12.5%(HR=0.417,P=0.477)。发生与未发生a GVHD患者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1.1%和84.9%(HR=4.1,P=0.013),发生a GVHD患者较未发生a GVHD患者TRM风险增大(HR=15.0,P=0.011)。结论:减低预处理剂量并未降低MDS移植患者生存率,老年患者可从中获益,HLA相合的非亲缘移植与亲缘移植效果接近,移植前化疗不能延长生存。
王利军刘明娟赵小利丁洁靖彧于力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GVHD
国产地西他滨对小鼠淋巴瘤/白血病细胞EL4形态、增殖及CD_(80)表达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国产地西他滨(DEC)对小鼠淋巴瘤/白血病细胞EL4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及对共刺激分子CD80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淋巴瘤/白血病EL4细胞系(EL4细胞)分别用进口地西他滨(DAC)和DEC(终浓度均为0.25μM)连续体外处理3 d。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表达,CCK8法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 DAC和DEC均可引起EL4细胞明显的形态改变,二者作用无明显差异;DAC和DECF干预后EL4细胞CD80表达均升高,细胞增殖受抑制;二者的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 DAC和DEC体外致EL4细胞形态改变、增殖抑制及刺激CD80表达的能力无明显差异;提示二者体内抗肿瘤作用及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力相近。
王立新丁洁陈晓平胡小山姚雨石
关键词:地西他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