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舟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腔内
  • 6篇主动脉
  • 5篇腹主动脉
  • 4篇手术
  • 4篇主动脉瘤
  • 3篇动脉瘤
  • 3篇腹主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腔内修复
  • 2篇腔内治疗
  • 2篇瘤腔
  • 2篇瘤腔内
  • 2篇开放手术
  • 2篇覆膜支架
  • 2篇感染性
  • 1篇大隐静脉
  • 1篇大隐静脉曲张
  • 1篇动脉假性动脉...
  • 1篇动脉损伤

机构

  • 9篇中南大学

作者

  • 9篇蔡舟
  • 7篇黄建华
  • 5篇欧阳洋
  • 5篇王宪伟
  • 5篇刘光强
  • 5篇王伟
  • 4篇杨璞
  • 3篇潘柏宏
  • 2篇李刚
  • 1篇王志明

传媒

  • 5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亚洲外科手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策略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30例行EVAR的AAA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髂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0例成功接受EVAR的AAA患者中,6例(4.61%)发生术后髂支闭塞,均为单侧闭塞,发生闭塞的平均时间为(55±87)d。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治疗方式包括:股动脉切开取栓+股-股动脉转流术2例,髂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股动脉切开取栓+髂动脉支架植入术3例。术后患肢缺血症状均消失。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结论:髂支闭塞是EVAR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包括瘤颈条件差、髂动脉入路扭曲、髂支远端锚定区解剖异常等;股动脉切开取栓和(或)髂动脉支架植入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冯乐蒙潘柏宏蔡舟杨璞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20年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nfect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AAA)是指伴有瘤壁微生物侵袭的腹主动脉瘤[1],占腹主动脉瘤的0.7%~2.6%[2]。IAAA因发病率低,治疗效果差,目前尚无首选治疗方式。外科治疗经典手术方式是切除IAAA,彻底清除邻近的感染坏死组织,实施解剖或非解剖途径的人工血管移植术[3]。近年来,腔内技术已逐步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成为大多数腹主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4]。不少学者也将腔内治疗应用于IAAA,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5]。但在临床工作中,仍有不少问题存在争议。
黄建华蔡舟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传统开放手术人工血管移植术腔内技术经典手术手术治疗
覆膜支架治疗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三例
2017年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介入诊治资料及文献报道。结果:3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为吸毒所致,1例为当地股动脉急性动脉栓塞行取栓术后感染。3例均采取手术治疗,1例多次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非介入治疗禁忌,加强抗感染治疗,充分引流,手术效果良好。
蔡舟王宪伟王伟欧阳洋刘光强黄建华
关键词:覆膜支架手术疗效
顺行与逆行内翻抽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比较顺行与逆行内翻抽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11例行内翻抽剥加点式抽剥治疗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4例行从内踝附近开始至隐股交界处方向的顺行抽剥(顺行组),277例行从隐股交界处开始至内踝附近方向的逆行抽剥(逆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肢酸胀情况及术后溃疡愈合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顺行组隐神经损伤率及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逆行组(P<0.05)。结论:顺行抽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在减少隐神经损伤和远期疗效方面优于逆行抽剥。
蔡舟王宪伟黄建华刘光强王伟王志明
关键词:隐静脉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是否应为首选?被引量:1
2018年
腹主动脉瘤是危害我国老年人群的主要大动脉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放手术治疗、杂交手术治疗及腔内治疗等,其中腔内治疗适应证范围有扩大趋势,其能否成为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对开放手术与腔内治疗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重申重视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蔡舟黄建华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腔内治疗
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急救处理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破裂型腹主动脉瘤的急救处理流程,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死亡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91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急诊资料及住院资料。其中12例因失血量过多术前死亡,余79例患者均住院接受开放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比较术前死亡组(n=12)与术前存活组(n=79)、开放手术组(n=50)与腔内修复手术组(n=29)、术后死亡组(n=23)与术后存活组(n=56)患者的年龄、到达医院时间、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术前血压下降、术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髂动脉是否受累等指标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或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术后死亡23例。术前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到达医院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分别为(77±11)岁、(18±5)h、(469±150)μmol/L,(4140±1743)ml,术前存活组分别为(70±10)岁、(12±8)h、(228±174)μmol/L、(1358±121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放手术组与血管腔内修复术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处理及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血管腔内修复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主动脉阻断率分别为100(50,175)ml、(3.2±0.9)h、13.8%,优于开放手术组的1700(600,3425)ml、(5.2±1.1)h、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血压下降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7±8)岁、(4.1±1.7)h、(456±172)μmol/L、(2024±1687)ml、100%、100%,术后存活组分别为(68±10)岁、(2.7±2.2)h、(135±26)μmol/L、(1085±825)ml、21.4%、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年龄、急诊准备时间、第一次肌酐值、急诊输液量、血压下降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均与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相关。有条件者,血管腔内修复术�
蔡舟王伟潘柏宏谢超杨璞王宪伟欧阳洋刘光强吴科敏乐天鸣黄建华
关键词:急救外科手术
创伤性主动脉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腔内治疗的疗效分析
2022年
背景与目的:各类高能量冲击性外伤如车祸、高空坠落等对主动脉造成的损伤往往较为隐匿而难以发现,且使病情更为复杂。在手术治疗严重的外伤前,对损伤的主动脉进行修复是十分必要的。目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得以广泛开展,为避免耽误多发伤的专科治疗提供较大帮助。本研究通过分析创伤性主动脉损伤(TAI)的病变特点,并比较TAI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的疗效,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5年11月—2020年12月内行TEVAR治疗的20例TAI患者(TAI组),以及同期行TEVAR治疗的50例非创伤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非TAI组)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I组高血压患者比例低于非TAI组(40.0%vs.74.0%,P<0.05)。TAI组的局限型撕裂、第一破口多位于主动脉峡部的比例高于非TAI组(80.0%vs.34.0%;70.0%vs.24.0%,均P<0.05),而破口数量≥2、弓上受累及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LSA)的距离<15 mm的比例低于非TAI组(30.0%vs.78.0%;10.0%vs.52.0%;40.0%vs.72.0%,均P<0.05),TAI组支架放大率大于非TAI组(P<0.05)。TAI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TAI组(16.80 d vs.11.20 d,P<0.05),且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TAI组(20.0%vs.4.0%,P<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存活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AI组假腔体积变化率及血栓吸收率均高于非TAI组(95.0%vs.72.0%;90.0%vs.58.0%,均P<0.05)。结论:TAI因不同机制的多发伤使得病情急、重且复杂,故而修复血管时应根据损伤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时机的选择、支架的长度、支架放大率、锚定区的判断及考虑LSA是否保留或封闭等。TEVAR术后,TAI患者的假腔体积变化率及假腔血栓吸收情况明显优于非TAI患者,反映了TAI中期主动脉重塑良好,�
李瑶珍欧阳洋姬晓钰潘柏宏蔡舟江治恒周虎
关键词:主动脉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原位开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安全有效全腔内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的方法。方法:针对2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需要重建LSA的患者,采用目前市售的介入器材并改进,先释放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覆盖LSA,再于LSA开口处行体内穿刺破膜、球囊扩张并置入左锁骨下动脉支架,原位开窗重建LSA。结果:患者2例均取得技术成功,主体支架无移位,无内漏;重建的LSA通畅,无内漏。结论:原位开窗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重建LSA,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王伟欧阳洋吴科敏杨璞蔡舟王宪伟刘光强李刚黄建华
关键词:腔内修复
一体式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一体式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以及髂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一体式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15例、髂动脉瘤5例及腹主动脉或髂动脉夹层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时间42.4min,手术成功率100%(25/25)。术后无I、III型内漏,发生髂动脉血栓形成1例,围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3~16个月复查无动脉瘤复发和II型内漏。结论:一体式覆膜支架是腹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方法的一种较好选择,具有快速、简单、有效的优点;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黄建华王伟欧阳洋王宪伟刘光强李刚蔡舟吴科敏杨璞
关键词:动脉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