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血压
  • 1篇低血压综合征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压
  • 1篇胸科
  • 1篇胸科手术
  • 1篇胸椎
  • 1篇胸椎旁神经阻...
  • 1篇血压
  • 1篇仰卧位
  • 1篇仰卧位低血压
  • 1篇仰卧位低血压...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理学评价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机制
  • 1篇镇痛效果
  • 1篇神经阻滞
  • 1篇手术

机构

  • 3篇保定市第二中...
  • 1篇济宁医学院

作者

  • 3篇张志润
  • 1篇魏智慧
  • 1篇谢秋明
  • 1篇白雪波
  • 1篇王艳丽
  • 1篇王福刚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镇痛效果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间隙神经阻滞用于胸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胸外科拟行胸腔镜辅助胸科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DR组和R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并于麻醉前做患侧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置管镇痛,DR组神经阻滞药物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R组神经阻滞药物单纯应用罗哌卡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VAS、Ramsay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术后48 h内镇痛泵自控给药次数、术后额外追加曲马多用量以及术后24、48 h时的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DR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自控给药次数、曲马多用量少于R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低于R组,MAP、HR也低于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胸椎旁间隙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能降低胸科手术患者的应激水平,提供合适的镇痛镇静效果,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水平。
魏智慧高建华王福刚骆淑清张志润张志明景旭炜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
不同体位对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及其与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体位引起的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发生的关系,以及不同体位干预对产妇SHS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于麻醉前对仰卧位及侧卧位MAP差值进行计算.为分析这种变换体位引起的MAP变化与剖宫产中SHS发生的关系,将变换体位的MAP差值按四分位间距从低到高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同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麻醉成功后在转换仰卧位同时,将手术床向左倾斜20°~30°;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软垫将右臀部垫高4~5cm,并应用子宫托将子宫向左上推离中线3-4cm。记录固定体位后1、3min的MAP。术中SHS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麻醉前仰卧位与侧卧位MAP差值平均为(9.64±5.87)mmHg(1mmHg=0.133kPa),且呈偏态分布,按四分位间距从低到高分为°组(MAP差值≤6.34mmHg)、Ⅱ组(6.34mmHg〈MAP差值≤8.51mmHg)、Ⅲ组(8.51mmHg〈MAP差值≤10.67mmHg)、Ⅳ组(MAP差值〉10.67mmHg)。随着MAP差值的逐渐升高,产妇SHS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产妇麻醉成功并固定体位后1、3minMAP均较麻醉前仰卧位时明显降低,观察组麻醉后3minMAP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时间点对照组MAP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术中SH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发生SHS的产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发生SHS的产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体位引起的MAP变化与术中低血压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通过对产妇麻醉前变�
褚慧贤王艳丽谢秋明郭会江张志润
关键词:平均动脉压剖宫产麻醉低血压
芬太尼与布托啡诺联合镇痛机制的药理学评价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芬太尼与布托啡诺联合镇痛的药理学性质及二者镇痛联合作用的药效学性质。方法制备大鼠疼痛模型,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测定大鼠疼痛行为,以序贯法分别测定芬太尼与布托啡诺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然后将两药的半数有效剂量同时应用于50只SD雄性大鼠,以累积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50%为镇痛有效,根据Finney公式:Pe=P_1+P_2-P_1P_2(P_1与P_2分别代表第一药与第二药的质反应率;Pe为两药合并应用后的期望质反应率),求出两药物观察质反应率(P_0),用Pe和P_0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来判断和分析两药镇痛效应为独立联合作用或相关联合作用;最后以芬太尼的1/4、1/2、3/4 ED50分别与布托啡诺联合应用,测得合并药为ED50时的布托啡诺剂量,以此制定两药的等效曲线,判断两药联合应用的药效学性质(相加、协同或拮抗作用)。结果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芬太尼镇痛的ED50为3.9μg/kg[95%CI(2.5,4.9)],布托啡诺镇痛的ED50为292μg/kg[95%CI(198,373)]。芬太尼与布托啡诺的ED50合并应用的P0(84%)与Pe(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1/4,1/2,3/4 ED50分别与布托啡诺联合应用时,根据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得出布托啡诺的剂量分别是152μg/kg[95%CI(116,185)]、109μg/kg[95%CI(84,133)]、93μg/kg[(95%CI(52,125)],由此得出两药的Loewe等效曲线图显示两药在一定的剂量匹配范围内呈现出协同作用,随着芬太尼剂量的加大,两药呈现出拮抗作用。结论芬太尼与布托啡诺联合镇痛时,可独立发挥作用,两药联合应用的药理学机制为独立联合作用。根据Loewe等效曲线图,芬太尼与布托啡诺对镇痛联合作用的药效学性质(协同、相加或拮抗)与两药的剂量匹配可能存在相关性。
张志润白雪波
关键词:芬太尼布托啡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