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直肠
  • 1篇伊马替尼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间质瘤
  • 1篇直肠外科
  • 1篇直肠外科手术
  • 1篇生存期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方式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结直肠
  • 1篇结直肠外科
  • 1篇结直肠外科手...
  • 1篇激酶
  • 1篇间质
  • 1篇间质瘤
  • 1篇POLO样激...
  • 1篇表达及临床意...

机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鞍钢集团总医...

作者

  • 2篇崔明明
  • 2篇张宏
  • 2篇刘鼎盛
  • 2篇孙文
  • 1篇陈春生
  • 1篇丛进春
  • 1篇李博

传媒

  • 2篇中国医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Polo样激酶1在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PLK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LK1与临床病理特征、5年生存率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PLK1在160例直肠癌中高表达率56.25%,30例周围正常组织中高表达率23.33%,PLK1在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χ^2=10.954,P=0.037)。PLK1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物大小、淋巴结情况无关(P〉0.05),与TNM分期相关(P〈0.05)。肿瘤组织中PLK1低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85.71%,PLK1高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48.89%,PLK1低表达较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期高(P=0.000)。COX单因素分析PLK1表达情况、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预后相关(P〈0.05)。将PLK1、淋巴结、TNM分期纳入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显示PLK1(HR=6.233,P=0.000)、淋巴结转移(HR=5.107,P=0.000)是直肠癌总生存率的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PLK1是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高表达PLK1直肠癌预后差,其表达水平影响直肠癌患者生存,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李博张宏崔明明刘鼎盛孙文
关键词:直肠癌POLO样激酶1预后
不同手术方式及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对直肠间质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及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对直肠间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例低位直肠间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6例,女10例,男女比为1.6:1;年龄32~81岁,平均(56.7±10.9)岁;直肠指诊肿瘤距齿状线2~7cm,平均(4.19±1.50)cm;肿瘤大小0.5~11.2cm,平均(4.65±2.58)cm。26例患者中,极低危险度3例,低危险度4例,中危险度4例,高危险度15例。18例采用局部切除(局部切除组),8例采用扩大切除(扩大切除组)。两组患者术后共11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局部切除组和扩大切除组的性别、年龄、肿瘤距齿状线距离、肿瘤大小、危险度及伊马替尼使用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局部切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为(53.0±6.0)个月,扩大切除组为(32.2±7.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91),但局部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扩大切除组(P<0.05)。术后11例中高危险度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中高危险度患者中术后口服伊马替尼者的无进展生存期[(57.0±7.0)个月]大于未口服伊马替尼者[(28.9±6.7)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30)。术前共有9例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肿瘤平均缩小(3.29±1.43)cm。局部切除组中术前口服伊马替尼者与未口服伊马替尼者的标本质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较小(<5cm)的直肠间质瘤可行局部切除术;对于高危险度及较大的直肠间质瘤,术前经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缩小至5cm以下后可行局部切除;术后口服伊马替尼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孙文张宏丛进春刘鼎盛崔明明陈春生
关键词:直肠间质瘤结直肠外科手术伊马替尼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