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晓龙

作品数:12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浓香
  • 6篇浓香型
  • 6篇香型
  • 6篇窖泥
  • 6篇白酒
  • 5篇酒窖
  • 5篇白酒窖泥
  • 4篇梭菌
  • 3篇浓香型白酒
  • 3篇香型白酒
  • 3篇教学
  • 2篇丁酸
  • 2篇丁酸梭菌
  • 2篇顶空
  • 2篇顶空固相微萃...
  • 2篇增己降乳
  • 2篇群落
  • 2篇降乳
  • 2篇教学改革
  • 2篇固相微萃取

机构

  • 12篇郑州轻工业学...
  • 3篇五粮液集团有...
  • 2篇河南省百泉春...
  • 2篇河南五谷春酒...
  • 1篇菏泽学院
  • 1篇河南牧业经济...
  • 1篇河南皇沟酒业...

作者

  • 12篇胡晓龙
  • 10篇何培新
  • 7篇郑燕
  • 3篇张勇
  • 2篇迟雷
  • 2篇李红
  • 2篇李芳莉
  • 1篇纵伟
  • 1篇孙西玉
  • 1篇张培旗
  • 1篇张丽华
  • 1篇王小媛
  • 1篇郭燕风
  • 1篇张书铭

传媒

  • 4篇轻工学报
  • 3篇酿酒科技
  • 2篇轻工科技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空间位置的浓香型原酒中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3
2019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空间层次(上层、中层和下层)糟醅原酒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53种,醇类9种,醛类7种,酮类3种,酸类3种,芳香族2种,萜烯类1种,其他1种。下层原酒中风味物质的含量最高,其次是中层,上层的最低。酯类物质,尤其是乙酯类物质为原酒中的主要的呈香物质。香气活度值(OAV)分析表明,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辛酸乙酯、苯乙醇、β-大马酮是上述不同层次原酒中的主要呈香物质,且在下层原酒中的OAV显著高于其他层次。
段明松胡晓龙曾田王凤玲郑伟吴伟
关键词:原酒挥发性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OAV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一株窖泥源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RL1菌株产丁酸发酵培养基被引量:4
2019年
从某浓香型白酒窖泥中筛选出1 株高产丁酸的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RL1 菌株,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产丁酸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 设计对基础培养基中9 个主要因素进行筛选,确定出对丁酸产量影响显著的3 个因素,依次为葡萄糖、碳酸钙和蛋白胨。对上述显著因素利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产酸响应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 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培养基总成分组成为:葡萄糖85.29 g/L,酵母粉7.5 g/L,蛋白胨9.37 g/L,氯化钠7.5 g/L,乙酸钠4.5 g/L,磷酸氢二钾2.5 g/L,七水合硫酸镁0.3 g/L,硫酸铵1.5 g/L,七水合硫酸亚铁0.015 g/L,硫代乙醇酸钠0.5 g/L,碳酸钙11.6 g/L。优化后培养基的丁酸浓度为22.96 g/L,较优化前的14.23 g/L提高了61.35 %。
彭志云赵东胡晓龙何培新张勇郑燕牛广杰
关键词:CLOSTRIDIUM丁酸
基于HS-SPME-GC-MS的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可培养Clostridium spp.挥发性代谢物成分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对某酒企窖泥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得到88株细菌纯培养物,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中75株细菌被分为8个系统发育簇(clusterⅠ—Ⅷ),其最高相似菌分别为C.tyrobutyricum,C.butyricum,C.indolis,C.acetobutylicum,C.bifermentans,C.sporogenes,C.cadaveris和C.kluyveri.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8个代表性梭菌菌株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检测,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3种、酸类20种、酯类14、醛类2种、酮类2种和其他挥发性物质14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菌株RL1(C.tyrobutyricum)和EL7(C.butyricum)主要与乙酸和丁酸等化合物的形成有关;EL46(C.kluyveri)、RL20(C.acetobutylicum)和RL10(C.indolis)主要与己酸和己酸乙酯等化合物的形成有关;EL12(C.bifermentans)和RL23(C.sporogenes)主要与硫代醋酸S-甲酯、1-癸醇和正辛醇有关;而EL43(C.cadaveris)主要与多种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有关.
何培新李聪聪胡晓龙迟雷马兆郭燕风
关键词:窖泥梭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增己降乳”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析被引量:12
2017年
以河南某酒企浓香型白酒窖泥样品中的微生物作为出发菌群,分别构建产己酸菌群和降乳酸菌群.基于原核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可变区,分别对上述两种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菌群中物种多样性均低于窖泥出发菌群,且优势微生物组成发生了明显改变.产己酸菌群的优势菌主要集中在厚壁菌门中的Clostridium属和Ruminococcus属,而降乳酸菌群的优势微生物主要集中在厚壁菌门的Bacillus,Clostridium,Sporanaerobacter,Soehngenia,Oscillospira,Ruminococcus,Paenibacillus,Caldicoprobacter,Sedimentibacter,Dorea,Coprococcus和Tepidimicrobium12个属.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明晰窖泥中与产己酸和降乳酸有关微生物的分类学地位,并为通过定向组装高产己酸群落和有效降乳酸群落、实现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增己降乳"提供理论支撑.
曾田胡晓龙马兆崔媛媛王京京何培新李聪聪牛广杰李红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群落多样性
中国浓香型白酒“增己降乳”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19
2018年
适当增加浓香型白酒中己酸乙酯的质量浓度,降低乳酸乙酯的质量浓度,即"增己降乳",是提高浓香型白酒品质的有效途径.从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化学性质与生物合成机理、与"增己降乳"相关的微生物及其应用、"增己降乳"综合技术措施等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分别由己酸和乳酸与乙醇通过酯化作用生成,己酸和乳酸分别是这两种酯生物合成的底物;己酸菌、甲烷菌、酯化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等都是与"增己降乳"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微生物,单独或复合使用这些微生物制剂可以取得明显的"增己降乳"的效果;此外,白酒企业因地、因时制宜,采取科学建造窖池、优化窖泥配方、提高大曲质量、做好清洁卫生、调整入池条件、精细蒸馏操作、低温缓慢发酵等综合措施,也有助于实现"增己降乳".未来应深入研究不同生产条件下,乳酸菌、降乳菌等"增己降乳"相关微生物的种群演替规律;采用人工培养方法和宏基因组学等免培养技术,系统研究与揭示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规律.以科学发展的态度,规范白酒产业化管理,保持"增己"和"降乳"的合理与适度,从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适应产品消费结构变化的品牌产品.
何培新胡晓龙郑燕沈祥坤李绍亮李学思范海报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己酸乙酯乳酸乙酯
酪丁酸梭菌RL1产丁酸发酵条件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以从浓香型白酒窖泥中分离得到的酪丁酸梭菌RL1(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 RL1)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菌株产丁酸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酪丁酸梭菌RL1的最优产丁酸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6. 8,装液量100%,培养温度34℃,接种量3%(体积分数),还原剂为硫代乙醇酸钠且其添加量为0. 5 g/L.在该发酵条件下,酪丁酸梭菌RL1的丁酸产量可达10. 6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41. 76%.
胡晓龙李聪聪何培新李学思曹振华李红
关键词:丁酸发酵条件优化
酒糟再利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7年
酒糟是酿酒行业和燃料乙醇工业的主要副产物,随着全球资源短缺局势的发展,考察酒糟资源化利用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酒糟在动物饲料工业、纤维素发酵乙醇工业及功能性成分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现有的研究表明,酒糟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补充动物饲料的蛋白质,但是纤维素含量高则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降低和转化酒糟中的纤维素不仅可提高其作为饲料添加物的用量,同时也能提高纤维素发酵乙醇的转化率;酒糟中的功能成分开发将是酒糟再利用的有益探索。研究酒糟成分的再利用,可为其更好地应用于饲料工业、纤维素乙醇转化和功能成分提取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丽华王小媛王小媛张培旗张培旗胡晓龙
关键词:酒糟乙醇发酵酿酒再利用
浓香型白酒窖泥梭菌的分离及其挥发性代谢产物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从河南张弓老酒酒业的窖泥中分离厌氧梭菌属细菌,基于微生物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萃取和检测了分离菌株发酵液中的挥发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分离到的88株细菌与基因库中8种芽孢梭菌(Clostridium celerecrescens、C.cochlearium、C.carboxidivorans、C.sporogenes、C.sartagoforme、C.thermopalmarium、C.aurantibutyricum和C.butyricum)具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从分离菌株的发酵液中共检测到20种酯类、12种酸类、11种醇类和4种醛类物质,还有一部分酮类和醚类物质;其中主要的酯类物质有丁酸乙酯、丁酸丁酯、3-苯丙酸乙酯等,酸类物质主要为丁酸和己酸,醇类物质主要为丁醇、己醇和3-苯丙醇。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窖泥中可培养梭菌菌群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的贡献。
何培新李芳莉郑燕张勇胡晓龙孙西玉郭福利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窖泥RRNA基因
生物工程专业精密仪器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1
2019年
仪器分析实训是许多理工科高等院校开展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郑州轻工业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精密仪器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两多两少"和"三重三轻",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及动手实践能力,使该课程更符我校人才培养要求。
胡晓龙迟雷迟雷何培新张勇张书铭
关键词:教学改革生物工程专业
信息技术下《基因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引量:6
2017年
基因工程是一门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具有知识点广且分散、内容抽象枯燥、逻辑性强等特点,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将其逐步引入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基因工程》的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资源内容和形式得到极大丰富,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探讨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及展望,为进一步提高基因工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支撑。
郑燕何培新胡晓龙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教学改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