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万山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艾滋病
  • 2篇缺陷综合征
  • 2篇综合征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综合...
  • 2篇结核
  • 2篇结核分枝杆菌
  • 2篇获得性
  • 2篇获得性免疫
  • 2篇获得性免疫缺...
  • 2篇获得性免疫缺...
  • 2篇非结核分枝杆...
  • 2篇分枝杆菌
  • 2篇杆菌
  • 2篇艾滋病患者
  • 2篇HIV/AI...
  • 2篇病患
  • 2篇病原谱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机构

  • 7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广州市胸科医...

作者

  • 7篇陈万山
  • 5篇李凌华
  • 4篇蔡卫平
  • 4篇胡凤玉
  • 3篇唐小平
  • 2篇兰芸
  • 2篇罗红彬
  • 1篇张复春
  • 1篇岑玉文
  • 1篇赵令斋
  • 1篇刘方兰
  • 1篇区静怡
  • 1篇彭亮
  • 1篇陈谐捷
  • 1篇雷杰
  • 1篇陈星
  • 1篇陈美君
  • 1篇林连升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广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未经治疗的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原发表型耐药特征,为HIV/AIDS合并NTM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经hsp65、16S-r DNA、16S-23S-r DNA ITS多基因测序的方法对2008~2013年期间分离自HIV/AIDS患者的147株分枝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对鉴定为NTM的菌株,采用以罗氏培养基为基础的比例法,对于目前临床应用的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47株HIV/AIDS患者感染分枝杆菌中,鉴定为NTM的57株(38.8%),其中鸟分枝杆菌15株(26.3%),鸟分枝杆菌复合群10株(17.5%),堪萨斯分枝杆菌7株(12.3%)。选取其中未混合感染的38株NTM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NTM对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力克肺疾,Pa)耐药率最高,为94.7%,其他依次为阿米卡星(86.8%)、链霉素(84.2%)、异烟肼(81.6%)、左氧氟沙星(68.4%)、克拉霉素(68.4%)、利福平(65.8%)、莫西沙星(39.5%),而对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利福布汀较为敏感,敏感率依次为94.7%、84.2%、76.3%。结论广州地区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NTM以鸟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复合群为主。NTM对常用抗结核药原发耐药率较高,而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利福布汀对NTM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邓西子陈万山兰芸罗红彬蔡卫平李凌华唐小平胡凤玉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艾滋病耐药
艾滋病并发奴卡菌性脑脓肿1例
2022年
奴卡菌是需氧、具有弱酸抗酸性的革兰阳性菌,属于放线菌属,广泛存在土壤、植被、有机植物、淡水和咸水中[1]。奴卡菌感染属于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以及实体器官移植是奴卡菌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约1/3的感染者见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3]。
许飞龙李凌华陈万山何凯茵蔡卫平陈谐捷
关键词:艾滋病脑脓肿
ppk1基因缺失对产ESBLs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探讨ppk1基因缺失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课题为实验性研究,2021年3至4月期间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检验科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为TEM合并CTX-M-14型)的大肠埃希菌,命名为UE210113,并采用自杀质粒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pk1基因敲除株Δpk1并同时构建回补株Δpk1-C,用于开展研究ppk1基因对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使用Vitek2 Compact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UE210113、Δpk1及Δpk1-C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UE210113、Δpk1及Δpk1-C的ESBLs、外膜蛋白以及主动外排系统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与UE210113相比,Δpk1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米诺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增强(Z=-2.121,P<0.05;Z=-2.236,P<0.05;Z=-2.236,P<0.05;Z=-2.121,P<0.05),Δpk1-C的药敏性恢复与UE210113一致(Z=0,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结果显示,Δpk1中编码ESBLs基因bla_(TEM)和bla_(CTX-M-14)表达量较UE210113明显下调,但在Δpk1-C未恢复表达;外膜蛋白基因omp F在Δpk1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而omp A、omp C则表达下调,主动外排系统基因tol C、mdt A和mdt G在Δpk1中的表达相对下调,外膜蛋白和主动外排系统基因在Δpk1-C均能恢复表达。综上,ppk1基因的缺失影响了ESBLs-UPEC的外膜蛋白基因和主动外排系统蛋白基因的表达,使ESBLs-UPEC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提高。
区静怡陈万山陈美君赵令斋李凌华彭亮梁烂石亚玲
关键词: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药物敏感性
广州地区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谱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体分布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1例HIV/AIDS肺部感染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取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涂片、培养,取肺组织(TBB)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细菌71例(41.8%),分支杆菌19例(11.2%),真菌54例(31.8%),耶氏肺孢子菌21例(12.4%),巨细胞病毒5例(2.9%)。细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分支杆菌中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主,真菌以马尔尼菲青霉菌为主。肺部单一病原感染23例(25.3%),多重感染68例(74.7%),多重感染主要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200/μl患者中。结论广州地区HIV/AIDS患者肺部感染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和真菌,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条件致病菌居多,真菌以马尔尼菲青霉菌最为常见。CD4≤200/μl患者肺部多重病原感染现象严重。
林智猛陈万山林连升胡凤玉张复春岑玉文
关键词:HIV/AIDS肺部感染病原谱
26例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的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病例的菌型分布和耐药性、实验室指标改变、临床特点及抗病毒治疗情况,从而为临床尽早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26例确诊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的菌型分布及相关药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D4^+淋巴细胞、CD4^+/CD8^+比例、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等实验室感染性指标及其流行病史、症状和并发症以及抗病毒治疗等临床特点,来了解广东省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的菌型分布和耐药性,实验室指标改变规律和其临床特点。结果26个病例中,检出8种沙门血清型,培养结果以肠炎沙门菌16例(61.5%)、鼠伤寒沙门菌3例(11.5%)多见,对第三、四代头孢和亚胺培南药物敏感性高。WBC计数24例(92.3%)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有20例(76.9%),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减低的有13例(50.0%)。CD4^+淋巴细胞计数有25例(96.2%)都低于100个/μL,CD4^+/CD8^+比例都有倒置,下降明显,病例都无早期诊断并长期规律的抗病毒治疗。26例都无明显不洁饮食史,23例(88.5%)有发热症状,22例(84.6%)消化道症状不明显,所有病例临床诊断都有艾滋病(C3),属艾滋病期,并发症以电解质紊乱18例(69.2%)和合并肺部感染17例(65.4%)多见。结论CRP、PCT等实验室感染性指标变化对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有提示作用,尽早血培养及骨髓培养对其确诊必不可少。
邱玖香石亚玲陈星陈万山
关键词:艾滋病CRP
广东省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谱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谱,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14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对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的丝状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统计学方法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43例患者中,发热116例(81.1%),咳嗽104例(72.7%),咳痰83例(58.0%),气促59例(41.3%);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2.0(9.3,60.8)/μL,其中118例(82.5%)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0/μL;白细胞计数减少52例(36.4%),增多18例(12.6%);贫血109例(76.2%),血小板计数减少29例(20.3%);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64例(44.8%);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感染114例(79.7%),粟粒样改变12例(8.4%),胸腔积液44例(30.8%),胸腔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5例(31.5%);抗真菌治疗后,治愈或好转124例(86.7%),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或死亡19例(13.3%)。143株丝状真菌中,曲霉菌属56株(39.2%,其中24株为烟曲霉),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37株(25.9%),青霉菌属22株(15.4%),非曲霉非青霉非篮状菌属28株(19.6%)。曲霉菌属、TM、青霉菌属和非曲霉非青霉非篮状菌属感染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24.5、15.0、53.5和22.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282,P=0.010)。艾滋病患者合并不同菌属肺部丝状真菌感染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μL的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TM组[89.2%(33/37)],曲霉菌属组[67.9%(38/56)]和非曲霉非青霉非篮状菌属组[67.9%(19/28)],青霉菌属组[54.5%(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6,P=0.026)。结论广东省艾滋病患者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病原谱多样化,以TM和烟曲霉为主,且病原谱可能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
曹意刘方兰宫丹丹胡凤玉陈万山蔡卫平唐小平李凌华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丝状真菌病原谱CD4+T淋巴细胞计数
广州地区艾滋病患者合并感染分枝杆菌菌种的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艾滋病患者合并感染分枝杆菌菌种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133例,非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150例。提取分枝杆菌基因组DNA,用多基因测序分析的方法鉴定菌株。比较艾滋病患者与非艾滋病患者感染分枝杆菌的菌种分布,分析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分枝杆菌菌种分布特点。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在艾滋病患者感染的133株分枝杆菌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82株,非结核分枝杆菌51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以鸟分枝杆菌复合群为主有31株。非艾滋病患者感染150株分枝杆菌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26株,非结核分枝杆菌24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以脓肿分枝杆菌为主(9株)。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时,分枝杆菌的检出率为75.94%(101/133),鸟分枝杆菌复合群的检出率为93.55%(29/31),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为85.OO%(17/20);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μL时,各菌种的检出率均明显下降。结论广州地区艾滋病患者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显著高于非艾滋病患者,且分别以鸟分枝杆菌复合群为主和以脓肿分枝杆菌为主。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分枝杆菌感染率越高。
邓西子唐小平雷杰兰芸陈万山罗红彬蔡卫平李凌华胡凤玉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非结核分枝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