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芳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道德
  • 3篇中介
  • 3篇中介作用
  • 2篇大学生
  • 2篇道德推脱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良心
  • 1篇大学生人际关...
  • 1篇道德品质
  • 1篇道德行为
  • 1篇德行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幸福感
  • 1篇性别差异
  • 1篇学生人际关系
  • 1篇中介效应
  • 1篇人际
  • 1篇人际关系
  • 1篇人际信任

机构

  • 7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黔西南民族职...

作者

  • 7篇谢芳
  • 2篇曾练平
  • 2篇何明远
  • 1篇兰文杰
  • 1篇赵守盈
  • 1篇杨忠萍

传媒

  • 4篇科教文汇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第二十一届全...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学生人际信任、良心与道德推脱的关系被引量:3
2017年
研究主要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良心、道德推脱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4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良心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信任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道德推脱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良心与道德推脱呈显著负相关;一般信任与良心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道德推脱的责任转移、扭曲结果和非人性化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良心在人际信任与道德推脱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人际信任通过良心对大学生的道德推脱起预测作用。
兰文杰谢芳何明远王张君
关键词:良心人际信任道德推脱大学生
初中生神经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消极情感的中介作用
2019年
采用攻击行为问卷、大五人格量表简式版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55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初中生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攻击行为和消极情感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对攻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消极情感在初中生的神经质和攻击行为中起中介作用。结论:神经质会通过消极情感对攻击行为产生影响,神经质得分越高的初中生,在经历越多的消极情感体验后,越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陈显红何明远胡莎谢芳倪虹霞林立婧
关键词:神经质消极情感
成年犯道德推脱与攻击的关系:共情中介作用的性别差异
通过以757名(其中女性386名)监狱在押成年犯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法,考察共情在成年犯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中介作用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成年犯的道德推脱、攻击行为和共情在性别、年龄、家庭所在地以及服刑原因上均存在...
谢芳
关键词:道德推脱共情中介效应
文献传递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其机制作出解释,本研究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8为研究工具,对28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人际关系在性别、文理科有差别,而心理健康在性别有区别,相关分析发现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程度之间存在相关联系,回归结果证实可以通过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来预测心理健康。
谢芳
关键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大学生
青少年良心对幸福感的影响: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
良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良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主要探讨青少年良心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我和谐在良心和幸福感关系中的作用。
杨忠萍谢芳曾练平赵守盈
关键词:青少年良心幸福感自我和谐
青少年不道德行为的成因与防治对策——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不道德行为是指个体具有是非善恶的道德动机或道德认知判断,但仍依照自己的意愿做不利他或既不利他又不利己的一种行为。在高速发展、环境复杂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不少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不道德行为的主要心理原因有道德价值认知不强、社会道德环境影响以及社会道德规范与法律意识薄弱等。不道德行为的防治对策有:可通过正确引导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认知,培养其道德品质;学习优秀榜样使其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强化行为责任意识;加强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制约和规范青少年的社会行为。
谢芳何明远何明远曾练平
关键词:青少年不道德行为社会学习理论道德品质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青年创造力的关系
2018年
目的:调查青年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创造力行为的现状,分析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创造力行为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使用了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简版)和创造力行为量表对600名大学生、高中生和高职生施测,分析了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创造力行为在性别、年级、独生子女等的分布差异,以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创造力行为的关系。结果: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得分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高职生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得分高于高中生和大学生(F=16. 807,p<0. 01);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都与创造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 350,p<0. 01);创造力行为作为因变量,预期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进入了回归方程(R2=0. 122)。结论:青年的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水平越高,其创造力行为越高。
林立婧张梅谢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