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利

作品数:6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2篇转移性乳腺
  • 2篇转移性乳腺癌
  • 2篇化疗
  • 1篇对照临床研究
  • 1篇多西他赛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导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预后因素分析
  • 1篇乳腺癌干细胞
  • 1篇塞替派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肿瘤...
  • 3篇北京市肿瘤防...
  • 3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6篇宋国红
  • 6篇余靖
  • 6篇邸立军
  • 6篇贾军
  • 6篇任军
  • 6篇王小利
  • 3篇周心娜
  • 3篇祝毓琳
  • 3篇严颖
  • 3篇梁旭
  • 3篇张洁
  • 2篇尤渺宁
  • 2篇朱步东
  • 2篇林晓琳
  • 2篇王超颖
  • 2篇吕敏
  • 2篇袁艳华
  • 2篇邵彬
  • 2篇黄晓蕾
  • 1篇马博

传媒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有症状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6例有症状胸腔积液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手术病理分期、手术后无病生存期(DFS)、胸腔积液是否为初次复发部位、是否复发后一线化疗、是否伴有其他积液、是否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情况[是否血性胸腔积液、胸水细胞数、胸水单核细胞数、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CA153、CA125、蛋白、胸水量]及胸腔积液的治疗情况(胸腔局部治疗方式、胸腔局部化疗药物、是否使用IL-2)中各种因素对于胸腔积液疗效及控制时间的影响。结果患者手术至出现胸腔积液的中位时间44月(0~180月)。手术至出现胸腔积液的时间>44月有效率显著高于手术后DFS≤44月者(P=0.046),分别为66.7%,33.3%;复发后一线化疗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复发后二线及以上化疗者(P=0.044),分别为65.0%和31.3%;胸水单核细胞数>1×106/L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胸水单核细胞数≤1×106/L(P=0.046)的患者,分别为66.7%,33.3%。胸腔积液中位控制时间为4月,胸腔积液LDH≤400 u/ml较LDH>400 u/ml的患者的胸腔积液控制时间显著延长(P=0.032),胸腔积液中位控制时间分别为6月和2月。结论胸腔积液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后DFS时间长、复发后一线化疗及胸水单核细胞高者有效率高,胸腔积液LDH浓度高是胸水控制时间短的不良预后因素。
邵彬余靖邸立军宋国红朱步东车利贾军姜晗昉祝毓琳梁旭张洁王超颖严颖吕敏林晓琳黄晓蕾尤渺宁王小利周心娜任军
关键词: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预后因素
大剂量化疗治疗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致粒细胞缺乏症并发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热的发生率、感染及病原菌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04-07-2009-04我科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进行大剂量化疗病例共14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97.2%(141/145)。发热的发生率57.2%(83/145),持续(3.37±1.77)d。发热组和未发热组的中位最低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0.000×109L-1和0.026×109L-1,χ2=4.563,P=0.033;平均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分别为4.75和3.26 d,t=4.409,P=0.000。微生物学证实的感染病例占8.4%(7/83),临床诊断的感染病例占56.6%(47/83),不明原因发热病例占34.9%(29/83)。常见感染部位咽、口腔和舌体病例占28.9%(24/83),胃肠道病例占24.1%(20/83)。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42.9%,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100.0%。结论: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大剂量化疗后具有极高的粒细胞缺乏症和发热的发病率,多于1周内出现,持续3~4 d。消化道是其常见感染部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
姜晗昉邸立军宋国红余靖祝毓林王小利贾军车利任军
关键词:大剂量化疗粒细胞缺乏症
rAAV/CEA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杀伤MCF-7细胞系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携带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基因的重组人腺相关病毒(reconstructive human ade-no-association virus,rh-AAV)感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获得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体外检测其对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分离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培养获得DC,细胞因子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刺激培养获得T淋巴细胞。含CEA基因的rh-AAV感染培养DC,诱导成熟后将DC和T细胞混合培养获得CTL细胞。流式分选MCF-7和MA-MDB-231细胞系中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MTT法检测CTL细胞对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MCF-7和MDA-MB-231中CD44+/CD24-/low亚群比例分别为5.1%和76.3%。CEA基因转染DC诱导的CTL细胞对表达CEA抗原的MCF-7杀伤率为46.5%±15.0%,与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对MCF-7细胞中分选的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的杀伤率为44.7%±28.2%,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对非乳腺癌干细胞杀伤率为50.6%±22.2%,与未转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表达CEA基因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CEA转染诱导的CTL细胞对未分选细胞、分选的CD44+/CD24-/low亚群和非干细胞亚群的杀伤率与未转染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CEA基因rh-AAV转染DC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性CTL细胞可杀伤表达CEA的乳腺癌细胞,对CD44+CD24-/low乳腺癌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提示免疫治疗可能是治疗乳腺癌干细胞潜在有效的手段。
王小利马博贾军袁艳华严颖邸立军宋国红余靖任军
Sonic 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研究Sonic Hedgehog(SHH)信号传导通路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明确这些基因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29例肝细胞癌肿瘤组织以及相对应的远癌正常组织中4种SHH基因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Shh和Ptch蛋白的表达。结果:所检测的4种SHH基因(Shh,Ptch,Smoh和Gli-1)在远癌正常肝癌组织中均低表达或无表达。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1、68、48和62,而Shh和Ptch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在癌组织中均显著相关(P=0.041和P=0.035)。Gli-1mRNA在远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明显相关,表达阳性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及总生存时间(OS)均明显缩短(P<0.05)。同时,Gli-1mRNA在肝癌组织及远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阳性者的预后极差。结论:SHH信号传导通路在肝细胞癌中处于激活状态,SHH通路的激活可能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SHH传导通路基因标记物也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车利任军袁艳华贾军邸立军宋国红余靖王小利
关键词:肝肿瘤信号传导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
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与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和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乳腺肿瘤内科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46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A组)或卡培他滨(B组)方案进行随机、对照临床治疗试验,A组第1、8天多西他赛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塞替派60-65 mg/m2静脉滴注,B组第1、8天多西他赛35 mg/m2静脉滴注,第1-14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每日2次。21 d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组22例,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组24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可评价疗效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组21例,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组22例。两组疗效分别为部分缓解9.52%vs.27.27%(2/21例,6/22例),稳定52.38%vs.31.82%(11/21例,7/22例),进展38.10%vs.40.91%(8/21例,9/22例),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1.90%vs.59.09%(13/21例,13/22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9个月(95%CI0.77-15.03)vs.8.3个月(95%CI4.01-12.59),1年生存率分别为88.2%vs.81%,P值均〉0.05,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组和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主要不良反应Ⅲ-Ⅳ度发生率分别为白细胞减少45.45%vs.26.09%,中性粒细胞减少45.45%vs.21.74%,血小板减少9.09%vs.0%,手足综合征0%vs.13.04%,P值均〉0.05,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经济、有效的解救方案。
余靖邸立军宋国红车利姜晗昉祝毓琳梁旭贾军张洁杨化兵王小利周心娜任军
关键词:多西他赛塞替派卡培他滨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高剂量化疗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高剂量化疗对于晚期乳腺癌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影响,为选择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病例组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高剂量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同期选取接受常规方案化疗的2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MOS36-item short forum health survey)的缩减版本SF-12量表作为问卷调查表。在第1个时间点(T1)为治疗前,第2个时间点(T2)为第2周期高剂量化疗前和第4周期常规治疗前,第3个时间点(T3)为高剂量化疗结束3月随访时和常规剂量化疗结束后3月进行调查随访。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剂量化疗组和常规剂量组患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T2较T1均显著下降(P<0.05),T3较T1两组患者活力和社会功能维度仍显著下降(P<0.05),其他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间点高剂量化疗组较常规剂量化疗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活力和社会功能维度显著下降(P<0.05),T1和T3时间点高剂量化疗组和常规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高剂量化疗导致乳腺癌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活力和社会功能显著下降,但患者高剂量化疗缩短了治疗时间,使患者可更快的恢复正常生活。
邵彬张洁吕敏祝毓琳余靖姜晗昉任军宋国红朱步东车利贾军梁旭王超颖严颖林晓琳黄晓蕾尤渺宁王小利周心娜邸立军
关键词:乳腺癌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