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子健

作品数:15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地震
  • 8篇震源
  • 8篇震源机制
  • 6篇应力场
  • 5篇振幅
  • 4篇地震带
  • 3篇地震预测
  • 3篇震群
  • 3篇震源机制解
  • 3篇相关系数
  • 3篇小震
  • 3篇小震群
  • 3篇构造应力
  • 3篇构造应力场
  • 2篇应力场特征
  • 2篇南北地震带
  • 1篇地理区划
  • 1篇地温
  • 1篇地震非均匀度
  • 1篇地震精定位

机构

  • 1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太原大陆裂谷...
  • 1篇天津地震局

作者

  • 15篇崔子健
  • 8篇陈章立
  • 4篇王勤彩
  • 4篇李志雄
  • 2篇邵志刚
  • 2篇周琳
  • 2篇周连庆
  • 2篇赵翠萍
  • 2篇周辉
  • 1篇王秀文
  • 1篇路鹏
  • 1篇刘晓霞
  • 1篇王岩
  • 1篇方颖
  • 1篇赵晓燕
  • 1篇杨国华
  • 1篇路珍
  • 1篇李文军
  • 1篇段玉石
  • 1篇祝意青

传媒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年份

  • 7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2次中强地震谱振幅相关系数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谱振幅相关系数法对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2次中强地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999年辽宁岫岩5.4级地震前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90,2013年吉林前郭5.8级震群谱振幅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88,表明二者均表现出较强的震源机制相似性,具有发生强震的背景条件,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岫岩5.4级地震余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前郭震群序列前期相关系数维持在高值,5次强震发生后其值有下降的趋势,表现出震源机制相似性的减弱,这对中强震群后续趋势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崔子健李志雄陈章立邵志刚
关键词:岫岩地震前震序列
南北地震带地震震源机制解和现今应力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CAP方法,使用地震波形资料,计算得到了2009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南北地震带及周边区域466个3.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在补充收集1976年1月~2017年8月GCMT公布的259个4.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北地震带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应力特征。震源机制空间分布显示,不同断裂带、块体间表现出不同的震源机制空间分布特征,该特征与南北地震带不同段落活动构造性质基本吻合。作为青藏高原东边界的南北地震带,由于动力环境复杂,其内部P轴方向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地震带北段P轴呈NE向分布;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除NE段P轴取向为NW—NNW向外,其他地段P轴近EW向;川滇菱形块体内部P轴呈NNW向,而其西边界以西呈NNE向,东边界以东呈NW向,应力方向转换带的与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基本一致。整体而言,南北地震带及近邻P轴方向由北到南发生了顺时针转动。
崔子健崔子健陈章立王勤彩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震源机制应力场
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非均匀度时空演化特征
2008年
本文利用地震非均匀度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开展了震例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地震非均匀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在震中及附近地区存在明显的地震非均匀度中短期异常,2001年2月23日雅江6.3级地震可能是汶川地震前的首发地震,具有前震指示意义;根据近期GL值时空演化图像,探讨了我国西南地区的震情发展趋势。
路鹏赵晓燕崔子健刘学领段玉石
关键词:地震预测地震非均匀度时空演化特征
南北地震带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被引量:5
2019年
利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方法,使用南北地震带及其邻近区域2009年1月—2017年8月466次M_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1976年1月—2017年8月GCMT公布的259次M≥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研究区1.0°×1.0°网格大小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南北地震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东边界,由于所处动力环境复杂,其内部最大主应力方向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地震带北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向;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周边除龙门山断裂带NE段最大主应力为NW-NNW向外,其它地段最大主应力近EW向;南北地震带中南段最大主应力方向逐渐由近EW向到NW或NE向,再到近NS向。整体而言,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由北到南发生了顺时针旋转。川滇菱形块体内部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NW向,应力方向转换带与块体边界基本一致,其东边界以东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向,西边界以西为NNE向。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角度分析,难以将"南北地震带"作为一个统一的地震带应用于中长期地震预测的研究与实践中。
崔子健崔子健陈章立王勤彩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应力场震源机制
山西裂谷带形变应变场演化特征及与地震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山西及邻近地区的地壳形变测量资料,给出山西裂谷带形变场(垂直、水平)演化图像、重力场演化等信息;研究山西裂谷带拉张、挤压、地面沉降等受力状况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结合多次中强地震震例,探讨地震预报的方法。
王秀文崔子健杨国华祝意青李宏伟
关键词:形变地震
小震群序列类型判定方法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的趋势被引量:13
2011年
小震群地震活动经常发生,对其可能类型的快速判别,即对正在活动的小震群,究竟是"大震"的前震序列,还是并不伴有大震发生的一般性小震群的快速判别,对减轻地震灾害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总结归纳了小震群序列类型判别方法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震群序列类型判别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初步阐述。
崔子健李志雄陈章立赵翠萍周连庆
关键词:小震群
地震带划分方法研究
地震带的划分是中长期地震预测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近几十年来围绕地震带的划分取得了不少进展,各种方法在解释一些强震发生的问题时获得了某些成功,但划分结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并遇到了这样或那样问题的挑战.基于前人的研究工作...
崔子健陈章立
关键词:地震带地理区划构造应力场
2017年8月九寨沟M7.0地震序列断层结构及构造应力场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7. 0地震,截至2017年10月15日共发生M1. 0以上地震2 099次。文中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九寨沟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1 565个地震的精定位结果,利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得了24个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滑动拟合方法反演了此次九寨沟M7. 0地震的构造应力场,并结合前人对该区域地震地质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九寨沟M7. 0地震的发震断层结构和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九寨沟M7. 0地震序列震中沿NW-SE向呈条带状分布,长轴约35km,短轴约8km,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深度2~25km范围内,且沿断层走向由NW向SE逐渐变深,震源断层倾角较高,倾向SW,沿整个断层倾角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2)九寨沟M7. 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节面I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为152°、71°和-11°,节面Ⅱ的走向、倾角和滑动角为246°、80°和-161°,主震为纯走滑型地震,矩心深度约5km,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绝大多数为走滑型,与主震震源机制解性质基本一致; 3)震源区主压应力、主张应力倾角接近水平,主压应力方向近EW向,主张应力近SN向,九寨沟地震是在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的走滑运动。
李君王勤彩崔子健刘庚周琳路珍周辉
关键词:地震精定位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
川滇地区4个地温钻孔监测数据分析
2019年
通过分析川滇地区4个浅层地温观测台站(宾川台、丽江台、腾冲台和五龙台)的地温日连续资料表明,太阳辐射的年周期影响随着地下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在地下14m深度,太阳辐射年周期的影响已经基本消失,与理论计算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台站地下介质特性及川滇地区普遍发育的热泉有关。太阳辐射的波峰随深度呈指数衰减,波谷随深度呈对数增加,在14m深度处,太阳辐射的波峰波谷影响基本消失。通过牛顿迭代法反演不同深度的热扩散系数,结果显示,宾川、丽江、腾冲3个台站热扩散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五龙台从4m以下深度开始,其热扩散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虽然4个地温台站的热扩散系数随深度增加的变化幅度不同,但基本都呈指数函数变化规律。
方颖王岩邵志刚刘晓霞李文军崔子健
关键词:地温热扩散系数断裂带太阳辐射
云南景谷M_S6.6、云南沧源M_S5.5地震谱振幅相关系数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作为谱振幅相关分析法的拓展应用,计算了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MS6.6地震、2015年3月1日云南沧源MS5.5地震余震序列的谱振幅相关系数。结果显示,景谷地震后谱振幅相关系数维持在高值,主震后2个月,发生了MS5.8、5.9强余震。该高值体现出震源机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较强的区域应力水平,有利于强余震的发生和区域中强地震丛集。沧源余震序列谱振幅相关系数的结果与景谷地震相似,一直处于高值。景谷地震与沧源地震所在地区历史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不能简单地利用谱振幅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预测后续地震的大小,但两个序列的高值也许显示滇南较大区域目前正处于强应力状态下,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
崔子健李志雄陈章立
关键词:余震序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