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曾炜

作品数:449 被引量:1,088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3篇期刊文章
  • 53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4篇手术
  • 160篇心脏
  • 154篇动脉
  • 134篇外科
  • 73篇外科治疗
  • 72篇外科手术
  • 69篇缺损
  • 63篇心脏病
  • 62篇先天性
  • 62篇肺动脉
  • 61篇术后
  • 55篇间隔缺损
  • 53篇先天
  • 52篇先天性心脏
  • 49篇心肌
  • 49篇先天性心脏病
  • 45篇心房
  • 45篇室间隔
  • 43篇四联症
  • 42篇心脏外科

机构

  • 377篇沈阳军区总医...
  • 4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7篇第四军医大学...
  • 26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沈阳医学院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辽宁省科学技...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45...

作者

  • 442篇汪曾炜
  • 242篇朱洪玉
  • 197篇王辉山
  • 151篇张南滨
  • 112篇张仁福
  • 93篇方敏华
  • 83篇韩宏光
  • 69篇李新民
  • 69篇宋恒昌
  • 64篇尹宗涛
  • 60篇宫汉东
  • 46篇姜辉
  • 40篇李莉
  • 36篇张宝仁
  • 35篇韩劲松
  • 32篇邓东安
  • 31篇张玉威
  • 29篇王军
  • 27篇费诚鉴
  • 25篇祝岩

传媒

  • 68篇中华胸心血管...
  • 54篇沈阳部队医药
  • 34篇中国胸心血管...
  • 2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0篇心肺血管病杂...
  • 17篇解放军医学杂...
  • 1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心血管康复医...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中国循环杂志
  • 8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临床心血管病...
  • 7篇中国心脏起搏...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2003年全...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中华核医学杂...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6篇2013
  • 8篇2012
  • 21篇2011
  • 24篇2010
  • 12篇2009
  • 13篇2008
  • 33篇2007
  • 21篇2006
  • 55篇2005
  • 39篇2004
  • 29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6篇2000
  • 19篇1999
4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在早期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在早期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和早期缺血预处理的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30只,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组):全心灌流120min,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脏平衡灌流30min后,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心脏平衡灌流10min,经2次缺血5min复灌5min后,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PGC-1α的表达,测定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A);采用电子显微镜对心肌线粒体进行Flameng评分。结果IPC组PGC-1α表达(IODA10.94±5.23)明显高于I/R组(IODA3.88±1.72)和CON组(IODA3.39±2.46;P=0.009,0.007)。I/R组线粒体水肿、破裂明显,而CON组、IPC组线粒体损伤较轻。Flameng评分分析显示,IPC组(0.44±0.13)和CON组(0.88±0.22)线粒体评分低于I/R组(1.78±0.14;P=0.003,0.014)。结论IPC能明显减轻线粒体损伤,其机制与PGC-1α激活和高度表达有关,PGC-1α可能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心肌保护物质。
韩劲松阎德民汪曾炜朱洪玉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线粒体缺血-再灌注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的外科处理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1981年5月至2010年11月,2638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中11例发生左心室破裂,男4例,女7例;年龄28—71岁。术前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9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直径32—62mm。结果根据左心室破裂时间分类,延迟破裂4例,早期破裂7例;无晚期左心室破裂。破裂类型经手术或尸检证实Ⅰ型5例,Ⅱ型4例,Ⅲ型2例。手术抢救成功4例,死亡7例。结论女性、高龄、病理改变以二尖瓣狭窄为主、小左心室(舒张期末直径〈35mm)和体重过低等是左心室破裂的危险因素。过多去除二尖瓣环上的钙化斑块;置换瓣膜型号过大,尤其是生物瓣瓣脚过高;瓣环处缝合进针过深;对乳头肌牵拉过度或者切除过多;心肌血肿以及粗暴搬动心脏等因素增加了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性。一旦发现左心室破裂,应尽快恢复体外循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直接缝合或在心腔内、外同时修补较为确实、可靠,有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祝岩王辉山汪曾炜李新民金岩
关键词:二尖瓣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心脏破裂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右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应用连续心排血量测定的方法,观察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右心功能的变化. 方法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178例,均为2~3支血管病变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心功能Ⅱ级72例,Ⅲ级84例,Ⅳ级22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35~0.82,平均搭桥数3.3根.所有病人均行Swan-Ganz漂浮导管,用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仪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房压(R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容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混合静脉血饱和度(SvO2),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收缩末容量(RVESV),右室舒张末容量(RVEDV),右室收缩末容量指数(RVESVI),右室舒张末容量指数(RVEDVI).设定时间点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准备搬动心脏前(T1),吻合前降支前(T2),吻合回旋支或对角支前(T3),吻合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前(T4),心脏回位后,关胸前(T5).结果 4例死亡,其中2例为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术后3天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7天死于严重呼吸衰竭,1例于术后4天死于急性肺栓塞.与T1相比,T2时,MPAP,PCWP,RAP和PVRI明显增加而SvO2明显降低;T3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MPAP,PCWP,RAP和PVRI明显增加,SvO2明显降低,CI,SVI,RVEF明显下降,SVRI明显增加;T4时,HR,RAP明显增加而SvO2明显降低;T5时未恢复正常水平. 结论在进行纯缘支吻合时,右心功能有所下降,主要是CI及RVEF有明显的变化,而在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的吻合时,对右心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因此,在OPCABG中监护右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右心功能受到损害的患者.
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姜辉陶登顺王镇龙孙承函张铁铮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右心室血流动力学
大动脉调转术后的早期处理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总结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D TGA)行大动脉调转 (Switch)术后早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 5例患儿在深低温、低流量和深低温停循环下施行Switch术。术后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及时补充胶体溶液 ,维持适当的呼吸性碱中毒 ,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及降低肺血管阻力药物。结果 :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1例 ,房性心动过速 2例 ,低氧血症 2例 ,肺不张 2例 ,肺部感染 1例 ,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 >2周 1例 ,右心室流出道阻塞 1例。结论 :术后维持足够前负荷 ,积极采取有效降低肺循环阻力及左心房压力的治疗措施 ,及时纠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等并发症 ,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韩宏光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方敏华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大动脉调转术手术后并发症
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TOF—PA)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1984年6月至2009年6月对66例TOF—PA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69次。其中男34例,女32例;年龄6个月~29岁。包括Ⅰ型31例,Ⅱ型14例,Ⅲ型12例,Ⅳ型9例。11例行姑息性分流术;2例行一期单源化和室间隔缺损开放;40例行一期修复术,13例行一期单源化和心内修复术。3例分流术后再次心内修复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6例,其中修复手术后死亡5例,分别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灌注肺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分流术后死亡1例,为切口感染、心内膜炎。47例随访3个月-15.5年,NYHA心功能Ⅰ-Ⅱ级44例,Ⅲ-Ⅳ级3例。结论TOF—PA肺血管的解剖学和形态学特点是决定手术适应证和方法的重要指标,对于存在自体肺动脉并且周围肺动脉发育较好的TOF-PA,尽可能早期进行一期矫治手术。
方敏华王辉山朱洪玉汪曾炜王镇龙张春振
关键词:法乐氏四联症肺动脉瓣闭锁侧支循环心脏外科手术
左心室室壁瘤外科治疗
陶登顺王辉山汪曾炜朱洪玉张南滨宋恒昌姜辉
应用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肌梗死病人
王辉山汪曾炜马东初朱洪玉陈伟姜辉张南滨宋恒昌陶登顺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胸腔积液与心血管活性肽的关系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肺动脉连接术 (TCPC)后胸腔积液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心血管活性肽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 2 4例行心外管道 TCPC后患者胸腔引流液量作为因变量 ,年龄、Nakata指数、射血分数、人工血管直径、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 (CVP)作为自变量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同时在术后第 1、3、5和 7天测量内皮素 - 1(ET-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 结果 经回归方程线性假设检验 ,胸腔引流液量与 CVP呈直线正相关 (F=6 85 .6 0 0 ,P<0 .0 1,其回归方程为 Y=0 .5 98X- 3.4 30 ,r=0 .985 ) ,而与其它因素无明显相关关系。CVP与 ET- 1呈显著正相关 (r=0 .982 ,P<0 .0 5 ) ,与 CGRP呈显著负相关 (r=- 0 .986 ,P<0 .0 5 )。 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 ,CVP增高是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术后早期肺血管内皮细胞对 ET- 1和CGRP引起的分泌紊乱 ,可能是导致 CVP升高继而引起胸腔积液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尹宗涛张仁福朱洪玉汪曾炜宫汉东张南滨宋恒昌王军
关键词:胸腔积液CVP心血管活性CGRP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大动脉转位和Taussig-Bing畸形
本文总结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7月~2003年7月,6例大动脉调转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面施行.心肌采用温血诱导、冷血间断和终末温血灌注的方法.停机后加用改良超滤.手术中探查冠状动脉4例分布正...
朱洪玉汪曾炜张南滨宋恒昌方敏华
关键词:大动脉调转术大动脉转位TAUSSIG-BING畸形小儿心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
文献传递
骨髓间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移植被引量:3
2004年
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心肌细胞移植、血管生成和基因治疗是提高心功能新的治疗措施。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多能干细胞,易于培养,增殖扩增能力强,易于基因转染,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在体内、外诱导能分化为心肌细胞,将其作为细胞移植的种子细胞应用于心肌组织工程已成为研究热点。MSCs心肌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已有长足的进展。应用M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被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是提高心功能新的治疗措施。对于MSCs的表面特征标志、分化机制及提高心脏功能的机制、移植细胞的长期存活、转归及远期疗效等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高文根张仁福汪曾炜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细胞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